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ppt)

  文件类别:生产管理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45K

  下载次数:465

  所需积分:8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ppt)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资本与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与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变化

资本主义工资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流通公式和商品流通公式的比较

资本运动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的买和卖
资本流通公式和商品流通公式的比较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商品)-G(货币)-W(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
G(货币)-W(商品)-G(货币)
共同点
1、都是W-G(卖)和G-W(买)两个阶段的统一
2、每个阶段都有买者和卖者相对立
3、都有三个当事人(一个买者,一个卖者,一个又买又卖者)

区别
1、流通的形式不同:
商品流通公式:先卖后买,流通的两头都是商品;货币充当流通的媒介;
资本流通公式:先买后卖,用货币购买了商品,再把商品卖掉,重新取得货币,流通的两头都是货币,商品成了媒介。
2、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所有者是为买而卖 ,他出卖商品,是为了取得货币,以便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是为了消费;
资本流通,资本家是为卖而买,资本家开始垫支货币的时候,就要取回货币。流通两头的货币尽管是同质的,量却可以不同。
资本流通公式的修正:G-W-G’ G’ =G+△G.在原来垫付的货币额G加上一个增殖额△G。马克思把这个增殖额叫作剩余价值 。正是这种运动,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了商品
以等价物的交换为出发点。资本家按照价值购买商品,按照价值出卖商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G-W阶段,也不能产生在W-G阶段,买和卖阶段本身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只能有一种可能:价值增殖发生在所购买的商品上。
不是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与这种商品的交换是等价的
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它的使用价值能成为价值的源泉,能够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这种商品是人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生产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
1、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培养及训练费用
总起来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
这些生活资料无论在数量还是在构成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国劳动力的价值的变化取决于:
1、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力的价值趋于降低;
2、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所制约的生活资料构成和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劳动力的价值趋于提高;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
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资本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举例说明
1、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雇用工人1天支付劳动力价值10元,工人劳动4小时即可将其等价创造出来;
4小时工人消耗棉花10斤,价值15元;消耗纱绽1个(包含各种磨损),价值2元。
工人4小时劳动生产的棉纱价值为15+2+10=27元,(与垫支资本相等).将物质形态改变了,但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
2、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时间延长一倍,棉纱的价值为30+4+20=54元,但资本家垫支30+4+10元=44元,剩余价值10元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形态,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起完全不同的作用。根据它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
价值以不同形式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只是改变了它们的物质形态 。
可变资本
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
价值量会发生变化,产生一个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为:
C + V + m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m:剩余价值
C+V是预付资本,V+m是新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 m / v
说明在雇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占有多少,工人得到多少;
不同表示方式: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说明在一个劳动日中,工人用多少劳动时间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有多少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而多得的剩余价值。例:
一个工人劳动8小时生产2双皮鞋,每双皮鞋社会价值120元,(生产资料价值100元,工人生产每双皮鞋时消耗活劳动4小时,创造新价值20元),2双皮鞋共240元,其中新价值40元,V=20元,m=20元;
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8小时生产4双皮鞋,每双皮鞋的个别价值为110元(100元+10元新价值),4双皮鞋的个别价值为440元。社会价值480元,生产资料价值400元,新价值80元,其中V=20元,m=60元(包括超额剩余价值40元)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
只有把劳动日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资本家才有可能占有剩余劳动,获得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和出发点。
从静止的观点看,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是难以区分的:
绝对的象是相对的,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必须以劳动生产率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必要劳动时间得以被限定为劳动日的一部分;
相对的也象是绝对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必须把劳动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从实际如何提高剩余价值率看,区别是明显的:
绝对剩余价值是靠延长劳动日;
相对剩余价值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与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变化
相对剩余价值发展的三个阶段
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变化
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
工资的本质
工资的基本形式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相对工资和工资的国民差异
工资的本质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如果劳动是商品,能在市场上出卖,那么它必须在出卖以前就独立存在,并应当属于工人所有。但是在雇用工人与资本家在市场交换时,他的活劳动是不存在的,而当工人的劳动实际上开始的时候,它已经不再属于工人,而是属于资本家了。
如果劳动是商品,也有价值,那么劳动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只能是一种无意义的同义反复。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那么,按照价值规律,剩余价值就消失了,资本主义就不存在了
工资的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
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如小时工资、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
劳动价格:指工人每小时劳动力价格
即劳动价格=劳动力日价值/劳动日时数
假定劳动力日价值为2元,劳动日长度为10小时,那么每小时的劳动价格为2元/10小时,即2角。
在不同的企业里,尽管日工资可能相同,但由于劳动日长度不同,劳动价格也可能不一样。如两个企业日工资均为2元,可是一个企业劳动日长度为8小时,一个为10小时,那么前者的劳动价格为2 角5分,后者则为2角。
在日工资不变或甚至提高的情况下,劳动价格可以下降.因为资本家可以通过延长劳动日的长度和加强劳动强度来达到目的。
资本家可以利用计时工资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计时工资量=劳动价格×劳动量(劳动时间)
在劳动量为一定的情况下,计时工资量为劳动价格所决定;
在劳动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计时工资量由劳动时间决定
第一,劳动价格越低,工人为获得维持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工资额所付出的劳动量就会越大,越会延长劳动日长度。而劳动时间越长,便愈会引起劳动价格和计时工资的下降;
第二,劳动价格降低,又会促使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加剧。因为劳动价格是商品价格的一部分,降低劳动价格便可以降低商品价格,就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增强竞争中的地位。
第三,在实行计时工资制的条件下,资本家常常用小时工资制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他们以劳动价格为基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而不规定劳动日长度和日(周、月)工资的总额。这样资本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延长或缩短劳动日。
计件工资: 按照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的特点:
1、更易于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加强剥削工人的手段:这种情况下的过度劳动往往表现为工人“自愿的”形式。
3、克扣工人工资的手段:资本家便通过验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监督工人的劳动。如果不合标准,便会扣发工资或罚款。
4、为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奠定了基础
5、发展了工人的独立性,加剧了工人之间的竞争
相对工资和工资的国民差异
相对工资
又叫比较工资,指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所得的工资和资本家所得的利润比较的相对量
工资和利润都属于新创造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被分割成两部分(V,m)。在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增加,另一部分就会减少,二者按相反方向变动,而资本家总是力图扩大利润部分,缩小工资部分。
相对工资的降低是以利润的迅速增加为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下,相对工资的降低不仅可以在工资水平下降时发生,而且可以在工资水平提高时发生。
例:假定在发达国家里,一个8小时的工作日,生产16件产品;在不发达国家里,同一劳动时间只生产4件产品。
假定每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包含的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是1小时,以货币表现的国际价值是1镑,同一劳动时间(8小时),发达国家表现为16镑,不发达国家表现为4镑。
那么,同一货币在发达国家里,1镑买到的一件商品只包含0.5个劳动小时,在不发达国家里,1镑买到的一件商品却包含2个劳动小时。
如果劳动力价值同为2个劳动小时,那么在不发达国家工资只有1镑,而在发达国家则是4镑。
第五章 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的实质
社会再生产的内容和方式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分析简单再生产可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点:
可发现工资的真正来源: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并不是资本家所垫付的,而是工人用前一个时间生产的一部分产品来支付的。
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资本家把自己预付资本的等价物消费掉,那么这些资本的价值不过只代表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总额。
工人的消费完全是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工人的个人消费,会使生产中已经消耗掉的劳动力重新生产出来,以保证资本家重新购买到劳动力,能够继续下一个生产过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决定资本积累规模的几个因素
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根据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商品生产者都是相互对立的权利平等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只有让渡自己的商品,才能占有别人的商品。他们之间只能是采取等价交换,任何人都不能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不断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竞争是促使资本家积累的外在压力
大企业比小企业的力量强得多,容易经得住竞争中的风险。
大企业工人多,可以分工更细,更合理地组织生产,节省开支,可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使大企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大企业有力量买得起先进的设备,雇请技术水平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从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
资本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累和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聚和集中
含义: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额。
资本积累和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会与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
这意味着资本家可以雇用更多的工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超过供给。
劳动力的价格从而工人的工资就会有某些提高。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影响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取得,不会影响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性质。如果工资的增长影响到资本家剩余价值的取得,资本家会减少或停止新的投资,缩小生产规模。这样,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便会减少,从而使工资水平降低。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时使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由于技术的进步,简化了操作方法,不需要强劳力即可以操作,这使资本家可以使用女工、童工,使劳动力的供给大大增加;
农民的破产、小手工业者的破产,涌入劳动力市场;
一部分中、小资本家竞争中破产,沦为雇用劳动者,从而也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有些部门还是绝对地减少。而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造成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是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言的,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而不是社会的发展绝对不需要这些劳动力,也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已经不能维持全社会人口的生活和工作。
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及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态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和存在发展的条件: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是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生产时而扩大,时而缩小。
当生产迅速发展时,要求市场上有大批现成的劳动力;
当经济危机爆发时,由于压缩生产,会形成大批失业劳动力。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有一支庞大的有相对过剩人口组成的失业大军,作为发展生产的后备之用。马克思又把相对过剩人口称之为产业后备军。
这种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对在业工人又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可以使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延长劳动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这些又反过来进一步压低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了更大的失业队伍。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