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专家叶峰:国企改革如何实现组织能力突破?

 作者:叶峰博士    95

财经杂谈:国企改革如何实现组织能力突破?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坚持公有体制主题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基调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以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也成立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期待。随着广东、安徽国企改革方案落地,截止到目前,共有17个省份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明确了各自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

 

根据中欧商学院杨国安教授提出的“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的组织能力突破理论,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客户需求越发高涨的经济环境下,国资国企的改革应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组织能力突破两个方面着手谨慎实施。

 

其一,国有企业的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于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即明确自己在未来是做什么,并根据这一诉求来定义当下。正确的战略方向,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有理解这一点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战略真正的价值,笔者的观点始终强调战略的思考必须站在生死的角度而不是策略手段的角度,唯有建立这样的思考模式企业才能彻底圆满的解决问题。所以,战略首先是生死的艺术,然后才是生存的技术。鉴于此,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需回归顶层设计的层面,来正确看待国有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营环境,分析外部竞争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制定正确的科学的发展战略,改变长期计划经济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的垂直型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之下而上的服务式管理模式,真正发挥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应对世界市场经济的挑战。

 

笔者多次强调,真正的好战略到最后只有一种,即保守稳健型战略,其他都是空谈。当然,这是有实证的,纵观中国的企业界,格力电器是少有的坚守稳健型战略的企业。格力电器领导层认识到很多企业的多元化只是一种投机行为,而格力以事业为目的,不急不躁,十几年如一日地专注于空调行业,扎扎实实地投入,最终成为中国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这很好的印证了笔者经常在EMBA课堂上强调的一句话:战略重在一点突破,全面繁荣。战略死在:一点不破,全军覆灭。再看中集集团,在集装箱领域取得全球销量冠军之后,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盲目发展多元化,而是经过慎重而周密的市场分析,根据自身的核心优势,选择相关业务,进入半挂车领域,即相关多元化。

 

笔者从来不反对多元化也不坚持专业化一定就是对的,我觉得这需要具体事项具体分析。专业化经营的确有其好处,尤其是积累行业资源、经验、培养竞争优势,但这不是多元化就一定不行。专业化其实有点像高中,但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只读高中,三年必须毕业,毕业后进入大学就得更加多元的去学习知识。做企业一旦完成专业化的积累,便可在原有的基础的去做适度的相关的多元化。很显然,国有企业在专业化基础上去进行相关多元化有其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因此,国有企业要想在外部竞争环境日趋恶劣的条件下获得生存和长远发展,必然需要建立正确的战略方向,并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才能避免在未来的竞争中失败。

 

其二,优秀、强大的组织能力企业国企改革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业战略和组织能力是杨教授“组织能力突破”理论中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二者是该理论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光有正确的战略方向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优秀的、强大的团队和组织为之服务,才能确保更好地执行战略,并适时进行调整,以应对市场环境下的面临的挑战。组织能力建设最难的就是在解决员工能力的基础上去改变员工思维即工作意愿,这需要企业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去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通过文化来有效黏合企业的凝聚力。

 

再看迈瑞公司,能够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主要是因为优秀的管理团队、专业的研发人员和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1995-1997年,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的产品,两年内没有任何产品上市。虽然面临财务压力,出现资金周转紧张,部分传世人退出的困难,现任董事长徐航等人靠着信心,依然坚持下来。迈瑞不断地寻求以更快的速度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产品,从一个默默无闻、代理国外二流厂商产品的企业起步,从自行研发监护产品入手,扩展为拥有四大产品显得发展规模,击败跨国企业,成为中国市场上的领导者,并走向海外。

 

回到数据层面,据媒体9月1日的统计,今年入榜《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的100家中国企业(含港台地区)中,有16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均为内地国企,密集分布在钢铁有色行业以及煤炭能源行业。亏损总额达到人民币377亿元。“大而不强”饱受诟病,整个大环境在急迫召唤领先型企业。数字是最好的说明,9月2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亏损企业有43家,与上年持平。亏损企业行业分布与“世界500强”亏损企业相似,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领域,其中包括煤炭(17家)、有色(7家)、钢铁(7家)。这些企业中不乏大型央企,而且多少具有市场垄断色彩。

 

目前,国有企业在不同行业都面临极为严峻的管理体制问题,机构臃肿、部门冗员,责权不明晰等等,使得众多国企在变化越来越快的经营环境下,反应速度减缓,团队应变能力低下,这样的团队和组织能力出现亏损甚至失败在所难免。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国家提供优势资源的大好机遇下,各大国企需要在公司管理者的带领下,秉承专注专业的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团队的作用,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问题和优势,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努力打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组织能力和优化员工队伍,才能有效地降低运营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健成长。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体制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国企改革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传统的国有企业若想获得生存和长期发展,必然要寻求组织能力的突破,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保持企业的基业长青。

 

改革的逻辑就是:改不一定成,不改则一定亡。

 国企改革叶峰

扩展阅读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