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值观为本》 第1章 以什么人为本 分类用人

 作者:吴维库    103


     以人为本要依靠人,但是对人的依赖程度不同。


用1分、2分、3分、4分分别代表对人的依靠程度,4分是非常依赖,3分是依赖,2分是不太依赖,1分是不依赖。把这四个数字分配给韦尔奇用人图当中的四类人,你会如何分配?


一般人的分配是给使用中的人打4分,给离开的人打1分。在可以利用和培养的人的分数上分歧比较大。低风险的企业或者工作岗位,例如制造业,喜欢把3分给可以利用的人,把2分给可以培养的人。高风险的企业或者岗位,例如财务部门,喜欢把3分给可以培养的人,把2分给可以利用的人,金融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不认同价值观的人都要离开,如图1-3所示。


图1-3 对人的依赖程度


这样做的基本原则是,不可靠的事情必须交给可靠的人办,可靠的事情可以交给不可靠的人办。


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以人为本可能不包括你,也可能不包括我。为什么不包括你?为什么不包括我?那是因为我们在组织中的定位可能有问题,如果想让自己在组织中更受重视,应该在两个指标上满足组织的要求,这样才可以进入正规的圈子。


2001年,联通某分公司的工程部刚刚成立,同时合并过来很多国信寻呼的员工,这些员工原先在国信曾任过班组长、经理,还有一些员工,应该说对联通的业务并不了解,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国信公司也处于后进状态。工程部的经理面临着大量的建设任务,有大批的员工需要培养,而且很多人都是新面孔,如何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如何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成了工程部面临的最大难题。


当时,该工程部经理采取了如下措施:


经过和原国信员工的谈话了解,选取一位当时在国信公司几乎处于被开除边缘的员工,充分发挥其特长,委以重任,让这位办事认真到几乎教条的员工充当一项工程部的项目负责人,并经常提醒他不懂可以同设计单位、监察单位的人学习,技术不懂可以学,重要的是质量、进度控制。这位原在国信并不被大家看好的员工果然不负众望,几乎24小时守在施工现场,真的做出了成绩。于是工程部经理就在大会小会上时常表扬赞赏他,其余同时从国信合并过来的员工,很多是比这位落后员工优秀的,感到既然这样一位快被开除的员工,在新单位新岗位上都能干好,更何况自己。大多数人就鼓足了劲,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工作,克服了很多困难,完成了当年的建设任务,而且在年底的岗位竞聘中,很多勤奋的员工取得了自己理想的职位。


这个工程部经理在用人时就应用了韦尔奇的理论,这位员工能力不强,但有共同价值观,善用他的特长,他就很好地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甚至还产生了一点刺激作用,使一些德才兼备的人也充分展现了自己,实现了这个工程部的价值最大化,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


本是什么?


本就是根、是根本,根本就是依靠的基础,就是原点,就是出发点,就是生存的基础和最终的目标。


如果说本是依靠的基础,那么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那具体依靠谁?


如果说以人为本是为了人,让人性得到体现,让人满意,让人开心,那具体包括谁?


如果依靠该离开企业的人、不可靠的人,这个企业将做不成任何事情。如果让该离开企业的人感到待遇很满意、让没有能力又不可靠的人的待遇很好,这个企业会破产。


所以,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以人为本依靠人,是否有我?包不包括我?


以人为本为了人,是否有我?包不包括我?


如果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都符合要求,就包括自己;否则这个组织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就会变化。如果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要从两个维度上找原因: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能力。


吴维库
 以价值观为本,1章,以什么,为本,分类

扩展阅读

要指望文明素质偏低的居民自觉自愿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困难的,可以设立专职的垃圾分类监督员来监督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生活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这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前提,也

  作者:刘云详情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公众的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  股东对企业拥有所

  作者:尧舜安详情


 近期,看了一些军事方面的书,发现中国军队的领导者在军人思想建设及团队建设方面确实有着其与众不同的优势与先进性,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远远不如国民党的情况下,取得解放

  作者:吴霞详情


韩国大宇集团曾创造了汽车史上的销售神话。然而当大宇面临破产之际,大宇被指定本国汽车企业收购,大宇上下形成了一种振兴大宇的强大向心力。大宇领袖金宇中说:“任何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个人牺牲,就没有我们后代

  作者:李想详情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结果就是:竞争是持久的、广泛的,个人和企业都必须在竞争的环境中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和技术准备。竞争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的智慧在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

  作者:吴维库详情


竞争理念的培育   竞争的动力来自生存和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大家庭文化。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描述是躺在摇篮里,生活在祖国的大花园里,感觉像婴儿一样幸福。虽然没有丰富的

  作者:吴维库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