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提纲)

  培训讲师:戴安林

讲师背景:
戴安林老师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全国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习近平思想、湘籍党史人物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 详细>>

    课程咨询电话: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提纲)详细内容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提纲)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纲)
——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
戴安林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
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
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
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1.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的国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展现出光明灿烂的前景和蓬蓬勃勃的生机。
(一)历史的启示。
(二)时代的要求。
(三)事业的需要。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阐述,应历史之变、解
时代之问,全面展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图景,是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路径的全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的重大成果。
(一)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步骤。
(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
(六)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指导原则。
三.中国式现代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深入,努力夺取新时
代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需要准确把握、切实解决以下基本问题。
(一)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二)中国式现代化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三)先富与后富、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
(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
(五)教育、科技、人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六)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关系问题。
(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问题。
(八)发挥制度优势与提升治理效能的关系问题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中华民族千百年接续
奋斗已经汇聚起磅礴之力、做出了正确的历史选择,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无比宽广的时代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自
信的价值力量、无比光明的未来前景。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
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步履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奋勇前进,就一定
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夙愿。






 

戴安林老师的其它课程

毛泽东与调查研究(提纲)戴安林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一.回顾毛泽东调查研究

 讲师:戴安林详情


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提纲)——2023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精神解读戴安林凝聚共识谱写时代华章,共商国是同绘复兴宏图。一次盛会记载着一段光辉历史,202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是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口,重要时间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站在新时代深入推

 讲师:戴安林详情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提纲)戴安林202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在发出的《通知》中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

 讲师:戴安林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