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营销方法:沟通为了团结

 作者:赵一沣    747

  沟通现在确实是一个很热门的词汇,关于沟通的理论,就象沟通这个词汇出现的频次一样多。你随手在百度中输入“沟通”两个字,查询出的相关网页超过两千万。但我们最常见的营销沟通却是,很用心用力的沟了人家几下,但就是根本不通!如果真象广告诉求的一样:沟通从心开始,那这种不通的沟心确实很痛苦,这就难怪大多数销售人员都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痛并快乐着!  
  一种观点认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所以我们常说理解万岁!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消息的方法。”因此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醒目的广告牌——沟通无限!  

  沟通对于营销的重要性,地球人都知道。如果你是一个营销人员,你的产品知识不完善,甚至一无所知,都可能获得从业机会,但如果你沟通能力低下,根本就没有机会。为了理论的需要,人们把沟通分为人际沟通,管理沟通,营销沟通等很多概念,关于沟通的理论的迷宫也就无限大了。其实这种无限的放大,才是沟通最大的障碍。跳出理论来看这种细分其实很可笑,什麽叫管理沟通,就是为管理进行的沟通呗!什麽是营销沟通,就是为营销进行的沟通吧,这种理论的堆砌,真的与小孩子玩积木没什麽区别!  

  突破沟通理论的最关键环节就在于:我们到底为什么去沟通!  

  为了理解吗?理解之所以万岁,是因为理解是双向的。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你才能更好的理解,单方面的理解只能叫同情,典型的沟了一下但不通。从营销的角度,营销人员与顾客的相互理解,确实是一个很美妙的想法,但只在理论上成立。每个顾客都是不同的,这需要营销人员超人的理解力;另一方面,顾客不可能只面对你一个营销人员,每个顾客只能理解你是一个奇迹!  

  到底为了什麽沟通呢?目前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象呼吸与死亡一样,你活着就无法逃避与人沟通,不明白什麽是沟通,不知道为了什麽去沟通,也没什麽大不了,反正都是要去沟通的,这就叫沟通无限!营销更是如此,形象的为了沟通而沟通的描述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胡话;说什麽没关系,反正是要说话的。我见过很多新进的销售人员,经过公司各种沟通的培训以后,见到顾客就大胆的沟通,第一次拜访居然都可以一见如顾,谈笑风生。只是晚上回到驻点才发现,光想着去更好的沟通了,定单忘记下了。  

  其实我一直也被这个疑问困绕着,但这居然没有影响我讲了那麽多关于沟通的课程,想起来确实很郁闷。直到有一天我坐车经过新希望集团的珠海基地,看到了这样一个标语:“理解;沟通;团结!”整个思路一下就豁然开朗了,这个沉积许久的疑问就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必然的解开了!  

  团结,只有团结才是沟通的真正目的。无论双方如何理解,沟通手段如何无限,不能达到团结的目的,都是失败的沟通。我经常在课堂上讲:男人为了建立权威而沟通,女人为了获得理解去沟通,营销者呢,营销者是为了合作双方的团结而沟通!你能帮助多少人,你就能管理多少人,你能团结多少人,你才能营销多少人。  

  如果你真正想实现从销售到营销的跨越,请记住:穿越所有沟通的理论,沟通是为了团结。理解万岁,沟通无限,但只有团结才是力量!
 最简单 团结 沟通 营销 简单 方法 为了

扩展阅读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