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的公益原则:公益必须营销!
536
知名企业的“公益”活动到底要不要“营销”,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题的选择题:企业是一个赢利组织,如果企业做雷锋不留名,与企业的经营宗旨相悖,对企业股东对企业员工有什么理由交待?如果企业对自己所做的公益活动期待回报,公益活动是不是就变味了?
“公益必须营销”,这是知名企业的公益规则。知名企业做公益事业,不应该以直接促进赢利为目的,但是,这并意味着可以随意动作,公益必须营销!如果不营销,就有可能遭遇王石“捐款门”式的灾难。
首先,知名企业的公益活动是一定逃不脱营销和被营销的。
知名企业就像社会公众人物,在全社会的公益事件面前,你公益也好,不公益也好,无论你想不想主动营销,其实都会产生“营销”效果。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放在社会的放大镜下被放大着。因此,知名企业的公益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不能独立自主,一定逃不脱营销和被营销,在公益活动面前别无选择,必须全力以赴,认真“营销”。
搜狐公司的创始人张朝阳说:投身慈善事业,我觉得那完全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已经建立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意识,那么就意味着财产所有者有支配财产的完全权利。这种观点在法律上没有问题,在公益与营销上却是错误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所以,知名企业在重大公益活动中,有喜有忧。
5.12汶川大地震后,红罐王老吉的生产商——广东加多宝集团捐出了1亿元的巨额救灾款,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的企业之一,赢得了全国消费者一片赞誉,企业形象、品牌声誉顷刻之间达到顶峰。
加多宝集团做出捐款1亿元的决策应该是经过营销思考的。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全国万众一心,倾囊公益的大环境下,加多宝集团的公益举动被全国人民营销了。网友们给王老吉新编了广告语:“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一时间,王老吉在许多地方被从货架上“封杀”(脱销)。这种被营销,正是对王老吉公益和营销的最好回报!
相反,万科的王石对知名企业“公益必须营销”的原则不知晓,在捐款220万元后,认为捐款是企业自愿自主的事,捐多捐少用不着别人评说是否与企业实力匹配。如果他此时闭嘴什么都不说,不会有大问题,结果他来了个实话实说:“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结果,王石和万科的声誉一落千丈,等醒悟过来为时已晚。万科集团决定再无偿投入1亿元进行灾后重建,王石多次作出了“无条件道歉”,“捐款门”事件暂告一段落,然而万科的企业形象已经严重受损。
知名企业与普通无名企业不同的是,企业不仅是你的,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你营销,全社会也在营销你。地震发生当天,万科即宣布捐款220万元,反应够迅速、够营销,但是王石对他自己的著名企业有可能被营销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言行诠释着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彰显着企业家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品味。因此,知名企业的公益活动必须主动营销,把握公益活动的效应导向,切不可漫不经心、恣意妄为。否则,一旦被负面营销,将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
其次,做公益就要真诚,不可急功近利,越是远离功利,营销传播效果才越好。
这里说的营销是借用这个词,是指精心地策划、组织和实施的意思。企业从事公益需要营销,但不可追求赢利,更不能搞急功近利。
做公益,越是远离功利,对企业声誉、品牌内涵正面的帮助就越大,企业和品牌就越是能够从公益活动中获得市场营销价值,反之效果越差,甚至花钱不讨好,出现负面效果。
如果说公益需要营销帮助的话,那么企业需要把劲用在企业和品牌美誉度的传播上,即真诚公益,远离功利,大胆传播,放大美誉,以心换心,回报无尽。
“王老吉”虽然不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但时机和地点选得好,在赈灾行动的高潮、在万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义捐一亿元,在全国人民都盯着电视机的时候拿了块“捐款”金牌。“王老吉”不是唯一捐款过亿的,但知晓度是最高的,因为加多宝集团在公益活动中做了最好的传播,成为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一个新坐标。
相反,万科宣布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后,网友依就不依不饶,因为万科做公益没有小心地远离房地产,被怀疑名为捐款实为投资。钱花了,公益效果极其不佳。
第三,建立大公益观。
一个企业能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做贡献,尊重消费者,保护生态环境,向社会提供健康的有品质保证的商品,创造就业机会,照章纳税,这才是企业应有的正确的大公益观。如果一家企业一面野蛮地掠夺资源,一面又作秀捐钱,不会长期拥有社会地位,不会真正获得消费者和全社会的尊重。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尹明善说,做企业,我看重品牌超过看重利润;做人,我看重名声超过看重财富。你有钱,人家未必就尊重你,还要看你人品如何,有没有社会贡献。我一直提倡民营企业家应该先尽其能、后得其所,有能力的人不仅要自己赚钱,还要健康发展企业,真实地贡献,这才是“得其所”。
面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缺乏公益心”的说法,福布斯全球总裁史蒂夫·福布斯称:“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创造就业机会是他们最大的慈善事业。”
“也许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过办企业为公众提供工作机会,本身就是一种慈善事业。”福布斯说,即便在公益和慈善事业发达的美国,当年经济起步时,企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做得也非常不好。即便是微软这样现在看起来“乐善好施”的大企业,也是在它做大后才涉足慈善事业。
马云参加了一场慈善捐款活动,并承诺要捐出一笔钱,没想到主办者半开玩笑半激将地对他说:“××老总可是捐了1000万哟!”这话让马云很是不爽,“我要大力提倡捐1块钱的风气,不要总是把善心、爱心和捐款金额挂起钩来!”马云强调,善心、爱心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提倡捐1块钱其实是提倡让更多人发扬爱心。
真正大公益大慈善时代到来的时候,就是捐赠彻底不用与营销挂钩的时候,就是捐款用不着担心攀比的时候,就是王石可以实话实说的时候。1元钱也是爱心,再也没有人说三道四,社会与捐赠者双赢!
扩展阅读
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实践 2025.08.12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打造聚合落 2025.08.12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2025.08.12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并快乐着! 2025.08.12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撼旅游业 2025.08.12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22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26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1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16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5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14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4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17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