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七步走

 作者:张晋文    264

员工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如果这台发动机马力十足,企业就会迅速的发展,反之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很多企业都通过薪酬制度和管理制度来提高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其实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1.让员工了解工作的意义

  相信很多企业的员工都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金钱,因此当员工获得理想中的薪酬时就会停滞不前。实际上,工作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工作同样是个人能力提升的一种历练,同时会因为工作业绩上突出的表现获得他人的尊重,提升个人影响力,对那些想创业的员工,工作还是扩展人脉的一种手段。因此,让员工了解工作的意义以及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2.培养员工对工作的兴趣

  员工只有对工作真正的感兴趣,从中获得快乐,才能竭尽全力的把工作做好。要想让员工把工作当成兴趣,就要给予员工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企业的基层员工通常最了解产品和市场,经常在这方面迸发新鲜的创意。所以,让员工自由的发挥空间,企业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不仅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员工以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并将之当成一种兴趣。

  3.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员工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肯定,因此企业不要吝啬于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首先企业应该通过培训来挖掘员工潜力,这既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其次,在管理者的选拔上应该给员工更多的机会,以内部培养选拔为主,这样能使员工充满期待的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也会更加努力。

  4.打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莎士比亚曾说过,庄严的大海能产生蛟龙和鲸鱼,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的美味鱼虾。舒适的环境只会让人安逸,失去进取心。对企业来说,要想让员工都能够成为“蛟龙”和“鲸鱼”,就要让员工之间存在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通过优质竞争,使整个团队充满竞争力。

  5.用荣誉激发员工的热情

  企业都希望员工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努力工作,但在现代社会,集体荣誉与个体荣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部分,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因此,要想让员工拥有集体荣誉感,企业要通过个人荣誉来换取员工的认同感,进而激励员工努力地工作。

  6培养员工的危机感

  危机感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同时也是进取心的源泉,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便得安于现状。华为2009年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供应商,但任正非仍然高喊“华为的冬天要来了”,正是在这种危机感中,华为不断的成长,并成为中国企业的典范。

  7.保持平等公正的沟通

  与员工保持相互沟通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平等、公正的沟通,可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当员工犯错误是,如果只是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员工积怨和流失,有时与员工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积极性 积极性 七步 激发 员工 积极 工作

扩展阅读

酒虽然卖不掉,但客户还在,客户们还是要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还要维系的,由此延伸出来的多元化需求还是广阔的。强势的石油公司早就有非油业务,更强势的烟草公司也开始了非烟业务。作为酒商,也可以考虑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5年7月24日─26日,姜上泉导师莅临振达集团训练辅导《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工作坊。振达集团总经理和60多位经管人员参加了工作坊。振达钢管集团是一家生产制造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的专业厂家,产品质量优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5年6月5日—6月8日,姜上泉导师为6家食品企业的80多位经管人员赋能第25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4天2夜工作坊。6家食品企业由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带领销售、技术、采购、生产、质量、财经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5年5月9日─10日,姜上泉导师莅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核心隶属企业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训练辅导《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长城开发各事业部负责人及集团各中心负责人参加了2天1夜的训战辅

  作者:姜上泉详情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考核,是员工付出和收益之间的一个动态评估机制。理想化的结果是劳资双方都满意——员工活没少干,老板钱没少给。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公司的考核机制很难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老板总觉得花钱养了一帮废物,而员工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