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解决应用整合、数据重构问题迫在眉睫
作者:高复先 428
一、我国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让我们从"票据光盘缩微系统"谈起。
银行业务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票据,一个大中型城市的专业银行每天的票据量会在2万张左右或更多,要求作为原始凭证的票据都要保存一定的年限,这就成为银行票据保管与查询的难题。传统的保存与查询方式不能适应银行业务日益发展的需要,那么,将票据以电子图像的方式保存于海量光盘库中,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票据光盘缩微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查看所需要的票据,并可即时打印,甚至可在异地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查询和打印。但是,这种系统需要对各种票据要素建立索引,需要摄象、扫描等一整套录入设备,大量的原始凭证二次录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更成问题的是,这种系统能不能对某一(或某类)客户的某种票据的数据做连续的分析,从而进行数据挖掘,发现经营管理上的某些规律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它与传统的缩微技术在信息组织上没有本质的区别。请想一下,作为银行信息化的项目,一个是查找某一票据"原样",一个是利用票据的准确、完整、海量信息来进行经营分析和管理决策,哪一个更为重要、更为经济、更有实效?
海量的票据存储,并不等于海量的"有用信息"的存储。要对来自原始票据的海量信息做连续的分析,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再组织--建立标准化的客户信息分类编码、规划稳定的客户-业务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类似的上述的事例很多,综合起来,当前全国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是:
1.运作层应用普及面广,但孤岛式应用系统多,信息不能共享,相关业务的信息交换(包括异地、远程交换)方式落后,及时性差;
2.单证票据信息只作为运作层应用采集、处理,用过即存档(包括"票据光盘缩微系统"),没有作统一、稳定结构的历史存储(即数据仓库),因而无法发挥其重要的银行信息源的作用,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大损失;
3.管理层计算机应用相对于运作层的普及情况差一些,决策层的计算机应用更差一些,与发达国家80年代的"决策信息贫乏"现象同出一辄,计算机没有成为某些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得力工具。
上述问题,许多人误认为是网络问题、通信带宽问题、计算机处理速度问题或软件等等问题。实际上,许多银行的网络和计算机已经是一流的了,上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是为什么?
二、借鉴国外银行信息系统问题解决的经验
詹姆斯•马丁对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数据处理发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数据处理危机"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获得转折性发展的策略方法,其中许多案例来自银行系统。
例如,欧洲一家银行应用于程序开发花费了7000万美元,但在数据规范化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结果失败。
银行系统计算机应用起步早,应用面广,但到80年代出已经看出,许多银行无用的或效率很低的应用程序越积越多,即形成"应用积压"问题,大多数已有两年到四年的积压,有的银行达到七年以上的积压。长期的积压使计算机部门对尽快满足最终用户需求无能为力,许多用户需要的很有价值的应用项目,却因计算机部门的应用系统维护负担过重而不能及时开发。
为解决这些问题,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等专家创立了"信息工程方法论"(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EM),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主题数据库,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处理危机"问题。例如,一家大银行进行总体数据规划,得出21个主题数据库(如图1)。有了这些数据库后,该银行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可以在这些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对这些数据库开发工作的规划安排,可以通过银行主要业务过程与数据库使用操作的一种关系矩阵表来表示。银行业务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业务过程处理和简单查询,它们都是一些相当简单明了的数据库使用操作;另一类是更为高级的信息系统,它们需要复杂的数据库应用。一旦这些数据库投入使用,并且利用适当的查询语言和数据分析预测软件,就可以支持银行的全部业务工作,特别是中高层的经营管理工作。
图1 一家大银行的21个主题数据库
三、解决应用整合、数据重构问题迫在眉睫
在银行信息化建设中有两类信息流问题需要科学地、有效地加以解决:一是内部职能域之间的信息流;二是与外部客户、业务伙伴和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解决这两类信息流问题,固然需要通讯-计算机网络,但是只靠物理平台的先进性、大投资,只能解决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常常被忽视,一些决策者不明白,就是信息组织方面的工作,非有在建设统一的、高档次的信息平台方面的大投资不可。
实践与理论已经证明:银行各职能域之间的信息流通,银行与客户、业务伙伴之间的信息流通,尽管有多种方式,但是最快捷的机制是存取共享数据库。在当前Intranet/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下,在各处、各地上网填入的表单数据需要有统一的格式;网络中心汇集的数据要存储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数据库中;用户提交的大量的、快速的信息查询请求,应该是搜索数据库之后以动态Web页面的形式返回。所有这些,都取决于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的解决--上网的信息资源规划,这是用好网络资源的的核心与基础工作。
目前普遍的、严重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负责人,尚不了解"信息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不知道需要通过总体数据规划重建高档次的信息平台,把物理平台的先进性等同于信息平台的先进性。
例如,中行要进行国内客户“区域分析”,其关键技术既不是网络的先进与否,也不是数据库产品(Oracle 或 Sybase)的选型问题,而是“客户-业务数据库”的规划设计问题。首先是要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国内客户分类编码,其编码规则如下:
例如:110101001-110101999为北京市东城区的客户,120101035是天津市和平区的第35个客户,等等,中行分布在全国各市、县(区)的客户被编制成一棵结构严谨的"树"。中行的各级营业单位,统一使用这一套客户编码,按客户编码记录每一笔业务,建立"客户-业务数据库"(包括在各地、各营业点录入业务数据,及时传输汇总),就可以进行各种"区域分析"。如问:"2001年1月至6月辽宁省中行储户的增减情况",只要对"客户-业务数据库"记录的"日期"进行限定,对"客户代码"按"21"进行过滤,就会将所需要的分析信息显示或打印出来。业务人员只要会使用简单的“查询语言”,不需要编程就能达到分析的目的。如果没有科学的信息分类编码和稳定数据库结构,类似的"查询分析"功能靠编程序、靠再好的通信-计算机网,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前全国银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如何上一个台阶,解决应用整合、数据重构问题迫在眉睫。为此,必须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 ,IRP)--建立信息资源管理(IRM)基础标准,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重点是数据模型);实施基于IRP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工具等介绍详见本网站。
让我们从"票据光盘缩微系统"谈起。
银行业务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票据,一个大中型城市的专业银行每天的票据量会在2万张左右或更多,要求作为原始凭证的票据都要保存一定的年限,这就成为银行票据保管与查询的难题。传统的保存与查询方式不能适应银行业务日益发展的需要,那么,将票据以电子图像的方式保存于海量光盘库中,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票据光盘缩微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查看所需要的票据,并可即时打印,甚至可在异地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查询和打印。但是,这种系统需要对各种票据要素建立索引,需要摄象、扫描等一整套录入设备,大量的原始凭证二次录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更成问题的是,这种系统能不能对某一(或某类)客户的某种票据的数据做连续的分析,从而进行数据挖掘,发现经营管理上的某些规律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它与传统的缩微技术在信息组织上没有本质的区别。请想一下,作为银行信息化的项目,一个是查找某一票据"原样",一个是利用票据的准确、完整、海量信息来进行经营分析和管理决策,哪一个更为重要、更为经济、更有实效?
海量的票据存储,并不等于海量的"有用信息"的存储。要对来自原始票据的海量信息做连续的分析,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再组织--建立标准化的客户信息分类编码、规划稳定的客户-业务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类似的上述的事例很多,综合起来,当前全国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是:
1.运作层应用普及面广,但孤岛式应用系统多,信息不能共享,相关业务的信息交换(包括异地、远程交换)方式落后,及时性差;
2.单证票据信息只作为运作层应用采集、处理,用过即存档(包括"票据光盘缩微系统"),没有作统一、稳定结构的历史存储(即数据仓库),因而无法发挥其重要的银行信息源的作用,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大损失;
3.管理层计算机应用相对于运作层的普及情况差一些,决策层的计算机应用更差一些,与发达国家80年代的"决策信息贫乏"现象同出一辄,计算机没有成为某些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得力工具。
上述问题,许多人误认为是网络问题、通信带宽问题、计算机处理速度问题或软件等等问题。实际上,许多银行的网络和计算机已经是一流的了,上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是为什么?
二、借鉴国外银行信息系统问题解决的经验
詹姆斯•马丁对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数据处理发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数据处理危机"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获得转折性发展的策略方法,其中许多案例来自银行系统。
例如,欧洲一家银行应用于程序开发花费了7000万美元,但在数据规范化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结果失败。
银行系统计算机应用起步早,应用面广,但到80年代出已经看出,许多银行无用的或效率很低的应用程序越积越多,即形成"应用积压"问题,大多数已有两年到四年的积压,有的银行达到七年以上的积压。长期的积压使计算机部门对尽快满足最终用户需求无能为力,许多用户需要的很有价值的应用项目,却因计算机部门的应用系统维护负担过重而不能及时开发。
为解决这些问题,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等专家创立了"信息工程方法论"(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EM),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主题数据库,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处理危机"问题。例如,一家大银行进行总体数据规划,得出21个主题数据库(如图1)。有了这些数据库后,该银行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可以在这些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对这些数据库开发工作的规划安排,可以通过银行主要业务过程与数据库使用操作的一种关系矩阵表来表示。银行业务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业务过程处理和简单查询,它们都是一些相当简单明了的数据库使用操作;另一类是更为高级的信息系统,它们需要复杂的数据库应用。一旦这些数据库投入使用,并且利用适当的查询语言和数据分析预测软件,就可以支持银行的全部业务工作,特别是中高层的经营管理工作。
图1 一家大银行的21个主题数据库
三、解决应用整合、数据重构问题迫在眉睫
在银行信息化建设中有两类信息流问题需要科学地、有效地加以解决:一是内部职能域之间的信息流;二是与外部客户、业务伙伴和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解决这两类信息流问题,固然需要通讯-计算机网络,但是只靠物理平台的先进性、大投资,只能解决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常常被忽视,一些决策者不明白,就是信息组织方面的工作,非有在建设统一的、高档次的信息平台方面的大投资不可。
实践与理论已经证明:银行各职能域之间的信息流通,银行与客户、业务伙伴之间的信息流通,尽管有多种方式,但是最快捷的机制是存取共享数据库。在当前Intranet/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下,在各处、各地上网填入的表单数据需要有统一的格式;网络中心汇集的数据要存储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数据库中;用户提交的大量的、快速的信息查询请求,应该是搜索数据库之后以动态Web页面的形式返回。所有这些,都取决于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的解决--上网的信息资源规划,这是用好网络资源的的核心与基础工作。
目前普遍的、严重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负责人,尚不了解"信息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不知道需要通过总体数据规划重建高档次的信息平台,把物理平台的先进性等同于信息平台的先进性。
例如,中行要进行国内客户“区域分析”,其关键技术既不是网络的先进与否,也不是数据库产品(Oracle 或 Sybase)的选型问题,而是“客户-业务数据库”的规划设计问题。首先是要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国内客户分类编码,其编码规则如下:
例如:110101001-110101999为北京市东城区的客户,120101035是天津市和平区的第35个客户,等等,中行分布在全国各市、县(区)的客户被编制成一棵结构严谨的"树"。中行的各级营业单位,统一使用这一套客户编码,按客户编码记录每一笔业务,建立"客户-业务数据库"(包括在各地、各营业点录入业务数据,及时传输汇总),就可以进行各种"区域分析"。如问:"2001年1月至6月辽宁省中行储户的增减情况",只要对"客户-业务数据库"记录的"日期"进行限定,对"客户代码"按"21"进行过滤,就会将所需要的分析信息显示或打印出来。业务人员只要会使用简单的“查询语言”,不需要编程就能达到分析的目的。如果没有科学的信息分类编码和稳定数据库结构,类似的"查询分析"功能靠编程序、靠再好的通信-计算机网,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前全国银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如何上一个台阶,解决应用整合、数据重构问题迫在眉睫。为此,必须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 ,IRP)--建立信息资源管理(IRM)基础标准,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重点是数据模型);实施基于IRP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工具等介绍详见本网站。
迫在眉睫 重构 眉睫 整合 银行 应用 数据 解决 问题
扩展阅读
相宜本草网络整合营销五步蛇效应 2025.08.12
随着80后、90后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网购日益成为80后、90后网一代、宅一代的日常生活方式。北京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老师分析说,正是因为如此,如今国内外各大知名护肤品均把网络作为品牌传播的重
作者:刘东明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 2025.06.09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企业设计:解决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2025.04.03
企业设计:解决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企业设计通过系统化、战略化、创造化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根源性问题,帮助企业构建清晰的战略方向、优化组织结构、提升运营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入口 2025.03.24
企业设计: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入口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每个企业管
作者:王韵壹详情
车企转型迫在眉睫 乐视生态能唤醒汽车 2025.02.18
9月2日,成都车展正式开幕,110个汽车品牌齐聚巴蜀,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已然成为一个观察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了。实际上,众多汽车厂商都在寻找未来行业发展的进路。2016“汽车营销4.0时代”高峰论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我要发布需求,请点我!
高复先的文章
管理文库分类
最新发布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22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25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1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16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5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14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4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17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