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594
几个月前,笔者应邀访问韩国SK集团的石油炼化厂。这个亚洲最大的炼化企业位于韩国东部的蔚山,我们乘坐韩亚航空公司的飞机从首尔前去。由于连日访问疲劳,飞机一起飞,自己就睡着了。等到醒来时,发现前面的小桌板上赫然贴着一个精美的字条,因为您在休息,我们不方便打扰您,如果有需要请联系我们。看着那字条,我感觉非常温暖。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后,笔者在深圳开完会后回北京,同行的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由于交通问题,等我们赶到机场时,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国内某航空公司的地面人员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迟到了,她说行李舱已经关闭,行李只能跟下一个航班了;而当她知道我们的行李中还有水果时,她更是说按规定水果是不能跟随下一个航班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那作为礼物和心意的水果。整个过程中,她面部表情的冷漠让我们感觉自己就是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的要求都是“无理”的。
“以人为本”,是一个经常被许多领导者挂在嘴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标志性口号。然而,“以人为本”除了给组织带来一些时尚的色彩外,又有多少组织能够真的去实践它呢?显然,我们可以为第一个例子贴上“以人为本”的标签。韩亚航空公司知道乘客会有需要,她们预先为乘客的需要提供了准备,乘客可以心安理得地“麻烦”她们。而第二个例子中的服务人员根本不愿意去理解我们的需要,她站在“规则”一边俯瞰着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制造麻烦的人”。
虽然上面的例子是有关客户的,但员工也属此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加简单和直白地理解“以人为本”,那就是人的需要应该得到尊重和适当满足。
所谓尊重需要,就是承认人们会有需要,而且能够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理解这种需要。当人们正常合理的需要被公开承认时,“以人为本”也才有了基础。可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因为担心需要被拒绝或是被其他组织成员识别,人们不是非常喜欢直接地讨论需要,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家就没有需要。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人们经常采取隐蔽的或者是低效率的方式,这些对组织整体通常是不利的。
事实上,满足人们的需要,当然是被组织认可的合理需要,不仅不会制造问题,反而会疏通员工心态。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效的组织应该是有规则地、稳定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组织能够稳定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组织就能有效地影响员工们的需要。他们知道什么样的需要在组织内一定可以满足,而什么样的需要是组织不能满足的,这从一个方面也有助于控制员工的需要。一些无效的组织,通常是在人们的需要满足方面没有一个规则。当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需要是合理的,这时的组织即使筋疲力尽地试图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那也一样不是什么“以人为本”。
此外,按照马斯洛描述的需求层次,人们都会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产生追求下一个需要的心理,这说明人的需要是动态的。尽管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却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道理。例如,领导者不理解为什么跟了自己多年的下属会离开?那些老员工为什么没有往日的干劲?人们的需要变了嘛!一起打拼的同事,他们的需要显然从生理需要向安全、交流甚至更高的层次发展。领导者忽视了这种变化的需要,自然在管理方面会有问题。
如果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来解释这种情形,我们发现领导者的需要可能没有变化,因为他一直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自己的需要。当领导者固执地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和他一样把组织目标看成是每个人的需要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幻觉,它所带来的危害一定是无视员工的需要,
这怎么谈得上“以人为本”?
我们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理 解为重视和尊重人, 也不能把它理 解 为 重 视 和 尊 重 人 的 成 长 或 发 展。 更准确地说,“以人为本”是尊重 人们的合理需要并适当满足。如果 这样想 ,“以人为本”就可以从口号或理念变成可执行的方法。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后,笔者在深圳开完会后回北京,同行的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由于交通问题,等我们赶到机场时,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国内某航空公司的地面人员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迟到了,她说行李舱已经关闭,行李只能跟下一个航班了;而当她知道我们的行李中还有水果时,她更是说按规定水果是不能跟随下一个航班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那作为礼物和心意的水果。整个过程中,她面部表情的冷漠让我们感觉自己就是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的要求都是“无理”的。
“以人为本”,是一个经常被许多领导者挂在嘴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标志性口号。然而,“以人为本”除了给组织带来一些时尚的色彩外,又有多少组织能够真的去实践它呢?显然,我们可以为第一个例子贴上“以人为本”的标签。韩亚航空公司知道乘客会有需要,她们预先为乘客的需要提供了准备,乘客可以心安理得地“麻烦”她们。而第二个例子中的服务人员根本不愿意去理解我们的需要,她站在“规则”一边俯瞰着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制造麻烦的人”。
虽然上面的例子是有关客户的,但员工也属此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加简单和直白地理解“以人为本”,那就是人的需要应该得到尊重和适当满足。
所谓尊重需要,就是承认人们会有需要,而且能够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理解这种需要。当人们正常合理的需要被公开承认时,“以人为本”也才有了基础。可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因为担心需要被拒绝或是被其他组织成员识别,人们不是非常喜欢直接地讨论需要,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家就没有需要。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人们经常采取隐蔽的或者是低效率的方式,这些对组织整体通常是不利的。
事实上,满足人们的需要,当然是被组织认可的合理需要,不仅不会制造问题,反而会疏通员工心态。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效的组织应该是有规则地、稳定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组织能够稳定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组织就能有效地影响员工们的需要。他们知道什么样的需要在组织内一定可以满足,而什么样的需要是组织不能满足的,这从一个方面也有助于控制员工的需要。一些无效的组织,通常是在人们的需要满足方面没有一个规则。当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需要是合理的,这时的组织即使筋疲力尽地试图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那也一样不是什么“以人为本”。
此外,按照马斯洛描述的需求层次,人们都会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产生追求下一个需要的心理,这说明人的需要是动态的。尽管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却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道理。例如,领导者不理解为什么跟了自己多年的下属会离开?那些老员工为什么没有往日的干劲?人们的需要变了嘛!一起打拼的同事,他们的需要显然从生理需要向安全、交流甚至更高的层次发展。领导者忽视了这种变化的需要,自然在管理方面会有问题。
如果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来解释这种情形,我们发现领导者的需要可能没有变化,因为他一直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自己的需要。当领导者固执地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和他一样把组织目标看成是每个人的需要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幻觉,它所带来的危害一定是无视员工的需要,
这怎么谈得上“以人为本”?
我们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理 解为重视和尊重人, 也不能把它理 解 为 重 视 和 尊 重 人 的 成 长 或 发 展。 更准确地说,“以人为本”是尊重 人们的合理需要并适当满足。如果 这样想 ,“以人为本”就可以从口号或理念变成可执行的方法。
以人为本 才是真正 为本 以人 人为 才是 真正 什么
扩展阅读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难? 2025.04.08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难?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中小企业转型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复杂问题,其背后涉及内外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关键原因是:一、 资源瓶颈资金短缺 多数中小企业
作者:王韵壹详情
新开门店的白板期要做些什么 2025.03.06
新店开张,肯定要热闹几天。来帮忙的伙伴,自家亲朋好友,多年积累的社会关系和客户资源,被免费小礼物派送吸引进来的路人,各色人等在店里摩肩擦踵。无论是大红还是小红,新店开业前几天,营业额总是要红几天的。不
作者:潘文富详情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7:究竟什么 2025.02.18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京东京准通在下一盘什么棋? 2025.02.18
年初欣闻腾讯入股京东,心想正是优势互补;5月份,几经曲折的京东终于在纳斯达克上市,深感不易;9月份,发现京东在微信上的一级入口上线,并大派红包,欣然加入红包军;中秋节尝到了微信广点通中京东商户的美味大
作者:刘东明详情
不讲道理才是硬道理 2025.02.07
上学时,犯了错误,总被老爹叫过去:“你怎么能这样做?不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吗?过来,我给你讲讲道理,讲完了你就明白了。”所以一直遗传了这个毛病,动不动也要给别人讲讲道理,或者说给别人“上课”。直到做了
作者:郝志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我要发布需求,请点我!
相关信息
管理文库分类
最新发布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22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25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1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16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5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14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4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17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