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N种死法
作者:罗百辉 326
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死:死于顺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事”不远。
老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从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失利中都能看到“顺境”下的阴影。史玉柱是这样,怀汉新也是这样;吴炳新是这样,胡志标也是这样。当年李嘉琛做华豫,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做一个木纹加工器技术,赚了18万元;做一个人造大理石技术,赚了600万元;做一个合成燃料技术,3个月仅招待各地的取经者门票就收了300万元,转让费又收了2000万元。于是李嘉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企业不但要搞发明,还要搞房地产,还要进军医药行业。于是,一个房地产赔了几百万元,一个“鞋足香”又赔了几千万元。企业几年的积蓄,在随后的一两年里败了个一干二净。李嘉琛想不明白呀,自己这么聪明的人,几乎是干什么成什么的人,怎么就做不了房地产,做不了医药业呢!最后竟逼得自己非得卖掉企业,非得再赔上自己的全部积蓄,去还银行的贷款。后来李嘉琛到北大去读书,再后来李嘉琛终于想明白了,心境也平顺了。《科学投资》认为,企业、企业家境遇过“顺”是祸不是福,过“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大敌,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第一大敌。
中国民营企业第二死:死于情
人是讲感情的,这感情无论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哪一种感情都弥足珍贵。当你创业的时候,当你做企业的时候,往往都需要这些感情联结起来的亲情、友情的帮助。但是处理不好,这些亲情、友情也会成为你做企业的累赘。“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说起来冷酷,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却是真理。做企业的人,应该时刻铭记在心。
中国民营企业第三死:死于企业政治化
中国是一个讲政治的国度,但是我们这里所讲的政治,不是通行概念上的政治,不是主义。所谓的企业政治化,是一个企业承载政治的意义,承载官员的政治前途,经常的结果就是这个企业的快速死亡。当官首先要有政绩。最容易出政绩,让人看见政绩的地方在哪儿?修路、盖楼。所以,伴随着官员的政绩提升和官位升迁,在这两个地方栽跟头的企业最多。
因为官员的好大喜功而导致企业的败落,这样的事太多了。还有一些企业家投机取巧,一心想沾“政治”的光,上赶着给人家送“政绩”,最后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家的天命就是赢利,而不是搞“政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国民营企业第四死:死于心理失衡
做企业的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心态不对,行动就容易错误,最后毁人毁己。但是企业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的时候。
中国民营企业第五死:死于冒进
史玉柱后来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自己最大的失误,就在于不懂财务,失去了对风险的控制。吴炳新曾对史玉柱说:天底下黄金铺地,哪个人能够全得?一个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贪念。企业家的冒进,可能并非全部出于贪念,但风险控制,尤其是财务上的风险控制,应该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功。企业因为冒进而死,往往都死在企业最为辉煌的时候,所以尤其令人可惜。
中国民营企业第六死:死于不守游戏规则
市场经济说白了是信用经济,大家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内行事。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只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讲信用,遵守游戏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企业家将游戏规则视为儿戏,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只图自己一时快意,全然不顾他人感受,最终招致市场的报复,自食其果。
中国民营企业第七死:死于掮客
掮客就是那种靠嘴皮子吃饭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轻于许诺,却很少见到他们践诺。他们就像战国时的苏秦、张仪一样,整天扛着一张嘴周游列国,却不能像苏秦、张仪一样合纵连横,助人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只能毁人,不能成人;他们只能给别人坏事,却从来不能帮助别人成事。但是,在这个讲究“资本运作”的时代,这种人却很吃香,而且是越来越吃香。
如果明天你遇到一个巧舌如簧的人,告诉你他可以如何轻而易举将你的10万元变成100万元、1000万元、1个亿,你可千万别信。这人十有八九是掮客!而掮客又十有八九是从来不讲道德的,老百姓的话,“得蒙就蒙,能骗就骗”,指的就是这种人。
中国民营企业第八死:死于传媒
对于企业来说,媒体是一把两刃刀,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帮助企业发展;运用得不好,不但对企业毫无帮助,反而会伤及自身。总之一句话,媒体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良知;而企业家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的则是明智。
民营企业的另十种“死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崛起、发展、壮大,成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仍然有不少民营企业很快便被淘汰出局,消失的无影无踪。
企业就如同人一样,如不能精心照料,任凭其风吹雨打,则少不了要得病。生病后又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很快会病入膏肓。故曰:企业的第一种死法是病死。这类企业要么是先天不足,——内部机制不健全;要么是机制老化,——按部就班,诸如论资排辈、荣辱“难”共、毁誉相争,权益不公;要么是高层分裂,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总的来说是由于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久疾而终,是为病死。
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往往是前有封堵,后有追兵,企业不堪挤压,市场份额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越来越差。故曰:企业的第二种死法是被“挤死”。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下,迫使你不得不退出某个行业,被“挤死”了。
企业第三种死法是被拖死。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善,导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导致士气低落;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职业经理人玩过程,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办了一家琴行,并聘请了两位职业经理人去打理经营,他俩虽然没有股份,但他们能够在职消费,结果他俩在一起商量什么呢?琴行赚了钱,老板自然高兴,但我们没有分红的份,不加大经营成本更待何时?于是就决定买摩托车,买手机,还要在家中安装电话,并一个劲的在职消费。钱是赚来了,眨眼又不知去向,老板没有红利可得,这企业还能办的下去吗?
企业第四种死法叫做找死。主要原因是决策错误,当一个公司对项目的决策,犯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时候,这叫做自己找死。比如说,自己所选的项目与人才结构不匹配,与自己的实力不匹配,与自身的能力不匹配,与自己的文化不匹配,特别是再犯一些已经犯过的错误,犯一些不该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没有人要你这么做,也没有谁命令你一定要干这个项目,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低级的错误,不仅对项目判断不了,对自己也判断不了,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这叫做找死。
第五种死法叫做被压死。在民营企业里面有很多这种现象,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建设,不练内功,内部管理混乱,虽自知效益低下,却敢去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宣称利润等于贷款减掉利息。自己找来巨额负债,结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孰不知贷款终归是要连本带利归还的,最后,企业就被自己找来的巨额负债活活压死。
企业的第七种死法叫做猝死。由于企业过分依赖个人能力,可供使用的资源往往又高度集中,一旦个人的判断力出现偏差,或是个人出了意外,必然使企业高度不灵,遭受重创,结果导致企业突然死亡,这叫做企业突然猝死。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带来的后果。
企业的第八种死法叫做冤死。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受到政策调整,导致企业没法干了,因为你这个行业政策性太强了,一旦国家政策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调整,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的死亡。这里我举一个案例:有一家民营企业想参股信用社,这本来是一个好项目,可刚一进入,就遇到政策性调整,地方政府把信用社收去了,转成商业银行,几年来,既不分红,也不分息,股本还不让退,也不能用股权质押贷款,那你就死定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政企关系过于密切。民营企业有一些是靠拉拢政府某些官员做灰色交易起家的,并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要搞的这个项目不行,就是因为和政府某些官员的关系太密切,而且从事黑幕交易,由于复杂的人事纷争,结果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方面的案例确实还不少。
企业的第九种死法称作为“老死。”有不少企业,由于当家人的素质不高,眼光短浅,小富既安,缺乏远大目标和长远的眼光,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人才结构,那么这种企业它的寿命肯定是不长的。但它有一个特点,它是慢慢的消亡的,它的年龄虽然不大,但已经开始衰老了,这就称之为老死。
企业的第十种死法是被人捅死。这是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处处违法,毛病诸多,授人以柄。一旦东窗事发,要么委曲求全,息事宁人,要么被人,到处告状,此起彼伏,结果三告两告就就被告跨台了。这样的企业既使再有远大目标,宏伟抱负,由于自身的不规范,也只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扩展阅读
中国教育培训业2012发展大趋势 2025.08.12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第258期食品企 2025.06.12
2025年6月5日—6月8日,姜上泉导师为6家食品企业的80多位经管人员赋能第25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4天2夜工作坊。6家食品企业由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带领销售、技术、采购、生产、质量、财经
作者:姜上泉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 2025.06.09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 2025.04.18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的系统法则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商业世界中,诺基亚的陨落与苹果的崛起形成了戏剧性对照:前者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轰然倒塌,后者用一部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帮助中小企业确定发展方向 2025.04.16
企业设计帮助中小企业确定发展方向作者:企业设计专家导师盛战咨询公司董事王韵壹先生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设计系统化构建解决方案,可以从商业模式重构、组织能力升级、资源整合创新三大维度切入,结合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手术 2025.04.16
企业设计: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手术刀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数字化转型从流程再造开始的原因在于,流程是企业的核心骨架,直接影响效率、协作和数据质量。以下是关键原因及其逻辑:1.
作者:王韵壹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24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27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2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17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6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14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4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18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