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内地猎头新趋势
445
“跨国公司到内地投资,以往可以接受长达10年的投资期,例如德国的大众汽车在1980年代中进军中国,可以接受到了1990年代中才有盈利贡献,他们的目的是早日占据中国的市场。但现在外资要在占据市场的同时,往往要在两三年或更短的投资期之后,得到实际的利润回报,不单是中小企业如此,连大型的跨国公司也是如此,他们给管理层定下的收支平衡限期愈来愈短,成为管理人员的最大挑战。”XECUTIVE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易和(IvoA.Hahn)说。韩易和是一个有超过20年经验的“猎头”,他在瑞士出生及成长,能操德语、法语及英语,曾任职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事顾问工作,1999年创办XECUTIVE,主攻亚洲市场的跨国企业。
内地与海外薪酬差距拉近
当然,巨大挑战之下也有更强大的诱饵,那便是“更大部分的报酬与业绩挂钩”。
根据韩易和掌握的资料,在新趋势下,跨国公司为管理人员提供的薪津组合有了明显变化:“1980年代大约只有5%的薪酬与业绩挂钩,95%是固定回报,现时与业绩挂钩的比例已上升至30%甚至50%。”
该公司的观察同时显示,在内地受聘于跨国企业的香港人与内地人,薪酬差距日渐拉近,以同一个中层管理职位而言,1996年香港及内地的薪酬相差是2至3倍,现在只差1倍或以下。
据XECUTIVE研究所得,现时内地人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管理人员薪酬已很接近,以财务总监为例,内地人的年薪介乎6万至12万美元,香港人要7万至13万,台湾人要7万至11.5万,新加坡人要8万至10万。
韩易和表示,目前同样资历的人才,不论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跨国企业都愿意付出相近的报酬。事实上,近年愈来愈多土生土长的内地人,受雇于大型跨国企业,例如美国通用电气GE、拜耳药厂Bayer、百事Pepsi聘用土生土长中国人,作为中国总部的总经理、营业总裁等。
XECUTIVE的研究显示,内地管理人员的薪酬近年突飞猛进,1996年一个跨国企业的总经理,每年收入是5万至8万美元,2004年已增至8.5万至20万美元。
韩易和指出,由于内地的个人所得税率较高,而且计算方法较繁复,跨国公司一般会为管理人员提供除税后的薪酬组合;另一种方法是向来自香港或海外其它地区的管理人员,提供个人所得税差额补偿,以香港管理人员为例,如果他派驻内地造成他要多交税款,差额由他受聘的公司负责。
韩易和在“猎头”的过程中,发现内地人与香港人的心态有明显分别:“内地人较香港人才更钟情于著名的跨国企业,对他们而言,大就是好(Bigisbeautiful),他们认为曾为著名跨国企业公司服务,就是为自己履历表贴金,有利日后更上一层楼。”
“香港人才就更为成熟一点,他们更看重本身的发展机会、薪津福利、满足感等不同因素,考虑更为全面。但香港人会较抗拒uprooting,即不想迁移到另一城市工作及生活。”
需求与供应的失衡
随着中国逐步落实世贸组织(WTO)的开放市场措施,加上本土企业的崛起,中国进入求贤若渴的时代。根据XECUTIVE的估计,在不同范畴如人力资源、信息科技、财务管理等,中国每年需要25万至30万名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行政总裁、首席执行官、销售总监、市场推广经理等岗位。怪不得不少企业总是慨叹请人难。
要填补上述的缺口,人才来源主要的内地人、海外华人及香港人。中国本土不乏大学生,每年都有210万至220万年青人大学毕业,但他们却面对就业问题。根据去年7月的统计,去年大学毕业生中,三分一即达70万人找不到工作。
韩易和说:“问题就在这里,我们的客户是西方文化中成长的,他们需要的是同时能与他们沟通,亦能了解国内文化价值观,以及实际情况的人才。硬件的职业技能如语文能力已不足够,成功求职者不但要懂翻译,还要懂得诠释,同时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及差距,所以在中国众多大学生当中,只有少数的优秀分子才会被选中。”
中国改革开放已超过20年,留学生愈来愈多。资料显示,每年大约20万至25万人出国留学,部分学成归来,受聘于跨国公司派驻内地,统称为“海归”。
韩易和说:“20年前,中国留学生都不愿回国,现在10个之中,有七八个愿意归来。他们较香港人更认识中国,早已成为香港人北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但相对于庞大的需求,海归的供应依然不足,而且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最少在行业内拥有超过5年经验。海归普遍缺乏实战经验,相信需要5至6年时间,才能成熟起来。”
香港人还有五年优势
尽管本土人才不断壮大,香港人依然在中国人力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根据XECUTIVE估计,到2004年底,将有140至160万海外雇员在中国。其中香港人占大部分约70万人,65万人来自中国台湾,来自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者约5至6万人。另外5至6万人来自欧美、日本等国家。
虽然香港人北上的个案愈来愈多,但韩易和指出,很多香港人还是不大愿意派驻内地,但是近年情况确有改变。在1980年代,韩易和接触的10个香港人招揽对象之中,几乎1个都不愿北上,现在10个人中有3个愿意北上。“一家跨国药厂愿意以除税后的150万港元年薪雇用一名香港人,长驻内地做总经理,这个香港人拒绝了,原因是他不想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
他续称,多数合资格的香港人年龄为30至50岁,他们大多有小孩,配偶在香港也有工作,亲人及朋友都集中在香港,在本身的专业已建立了地位,若非新雇主提供十分优厚的条件及发展机会,很多时合适者不会只为一份工作而北上。
韩易和指出,港人北上往往造成与配偶及子女分隔两地,衍生不少社会问题,现时有个别跨国公司,为了打动合资格的港人北上,会为同时为其配偶提供工作机会,但这些例子不多。
撇除以上因素,韩易和呼吁港人要有长期在国内发展的眼光,及早融入国内,捷足先登。“目前海归在人数和经验上都未及香港人。然而五年左右,当对手成长壮大,香港人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到时已后悔莫及。”韩易和并指出,香港人时常高估了本身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当地的人际网络;也高估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如普通话的水平。
“一些本应合适的香港人选,受聘于跨国企业到内地工作,但只维持了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大家便分道扬镳。”韩易和慨叹这情况经常发生。原因不在于求职者没有相应的技能,而是雇主与雇员工作理念不一样。他提醒一些正在找机会的人,这世上没有便宜事,就是找到报酬十分好的工作,如果自己本身没有真材实料,在岗位的时间一长,便无所遁形。
韩易和指出,中国加入WTO之后,跨国企业陆续在国内大城市成立办事处,甚至想亚太区总部迁移到内地,海外人才北上的时间会愈来愈多,以他本人为例,5年前只会用很少时间在中国,现时差不多一半时间会在上海工作,在这个愈来愈大的森林打猎。
扩展阅读
中国教育培训业2012发展大趋势 2025.08.12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企业设计定义未来把握市场趋势 2025.03.17
企业设计定义未来把握市场趋势作者:中国企业设计专家导师盛战企业咨询公司董事王韵壹先生企业设计定义未来深刻体现了现代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市场环境时,如何通过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创新性的设计思维来塑造和引领未
作者:王韵壹详情
万物归移—2016中国移动互联网大趋 2025.02.18
PC突破了空间轴的界限,移动互联填平了时间轴的鸿沟;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晨昏交界点,我们清晰的嗅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平台巨头移动端角力加剧,用户争夺战时时可见,谁将问鼎天下?APP朝生暮
作者:刘东明详情
2014年中国网络营销发展八大趋势 2025.02.18
大趋势总是鼓舞人心的。2014年已经走完一半,进入下半场,大趋势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大趋势的力量愈加不可忽视。笔者刘东明简单分享2014中国网络营销大趋势观点,也期待更多的观点百家争鸣。一、4G王的盛
作者:刘东明详情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盘点:移动支付 2025.02.18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2013年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颠覆者的姿态挺进金融业;大数据风靡全球,冲击传统银行业陈旧的信贷和服务理念;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都推出了自
作者:刘东明详情
2012中国电子商务十大趋势 2025.02.18
主编单位:人民大学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新媒体领军学院专家顾问: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新传媒产业联盟主席王斌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新传媒网总裁喻国明中国人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12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22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0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14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1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11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4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15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