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陷入对“狼性文化”的迷信中
471
3月6日,华为深圳员工张立国跳楼自杀。2月26日,华为成都员工李栋兵跳楼身亡。两起自杀事件相隔不到10天,这让一向备受关注的华为公司再次成为舆论焦点。(3月10日《新闻晨报》)
华为公司作为我国著名IT企业,除了骄人的业绩外,它为公众熟知的是它备受争议的企业文化--“床垫文化”,员工办公桌下大多放着床垫被褥,加班太晚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办公室过夜;还有就是“狼性文化”,严厉的绩效考核制度让员工感觉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
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这两起员工自杀事件和华为公司高强度的工作与近乎残酷的管理有直接关联,也许其中有着员工在个人生活方面受挫折、心理素质等因素,把所有过错都归咎于华为公司,进而妖魔化,在逻辑上是不严谨的。
因此,笔者不太赞同众多网友带着情绪地炮轰华为公司,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养懒汉的场所,尤其在竞争日趋惨烈的市场格局下,要求企业像慈母一般地呵护员工,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对像华为公司这样一开始就直接面向市场的民营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壮大,就必须有优胜劣汰的刚性管理与激烈机制,甚至可以说,没点“狼性”的企业最终都要被无情竞争所淘汰。也许这会伤及无辜,但这也是企业发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如果就事论事,“狼性文化”本身无可厚非。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狼性文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是完美无缺的,相反,它有着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为了企业超常规的发展和效益最大化,过于强调激发员工的生产力,而无视员工在收入之外的心理、精神与情感需求;过于强调管理制度的刚性执行,而忽视了给企业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涂抹上“润滑油”。近年来接二连三的华为员工自杀事件已经给“狼性”的企业管理拉响了警报,遗憾的是,华为仍没有适时调整机制,辅以“柔性关怀”,以消除隐患。
成立于1988年的华为公司走过20个年头,拥有了两万多员工,成为中国IT业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创业之初,不折不扣地奉行“狼性文化”很有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话,那么,在企业内外环境都大为不同的今天,仍迷信于原有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只能说明华为还没有培育出自我调节的能力,渐渐趋向僵化,榨取员工剩余价值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浓。而这正是目前中国企业的通病,也是它们面临的瓶颈。
吊诡之处在于,员工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的同时,年轻人却以进入华为工作、成为其中一员为荣。中国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使得包括华为在内的各种企业有“底气”坚持他们效益至上、忽视员工权益保障的“狼性”管理机制。而为了保住饭碗,职场白领、金领们往往选择忍受,这也是为什么舆论群情汹涌而华为员工三缄其口的“难言之隐”所在。
所以,只要就业严峻的大形势不改变,“狼性文化”仍会大行其道的地方。这个问题,道德谴责与法律监管都很难药到病除,这需要时间,等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给企业教训——谁不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呵护与投入,谁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明天,到那时,赤裸裸的“狼行文化”才可能得到根本遏制,真正建构起兼顾效益与人文关怀的企业管理。
华为公司作为我国著名IT企业,除了骄人的业绩外,它为公众熟知的是它备受争议的企业文化--“床垫文化”,员工办公桌下大多放着床垫被褥,加班太晚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办公室过夜;还有就是“狼性文化”,严厉的绩效考核制度让员工感觉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
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这两起员工自杀事件和华为公司高强度的工作与近乎残酷的管理有直接关联,也许其中有着员工在个人生活方面受挫折、心理素质等因素,把所有过错都归咎于华为公司,进而妖魔化,在逻辑上是不严谨的。
因此,笔者不太赞同众多网友带着情绪地炮轰华为公司,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养懒汉的场所,尤其在竞争日趋惨烈的市场格局下,要求企业像慈母一般地呵护员工,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对像华为公司这样一开始就直接面向市场的民营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壮大,就必须有优胜劣汰的刚性管理与激烈机制,甚至可以说,没点“狼性”的企业最终都要被无情竞争所淘汰。也许这会伤及无辜,但这也是企业发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如果就事论事,“狼性文化”本身无可厚非。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狼性文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是完美无缺的,相反,它有着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为了企业超常规的发展和效益最大化,过于强调激发员工的生产力,而无视员工在收入之外的心理、精神与情感需求;过于强调管理制度的刚性执行,而忽视了给企业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涂抹上“润滑油”。近年来接二连三的华为员工自杀事件已经给“狼性”的企业管理拉响了警报,遗憾的是,华为仍没有适时调整机制,辅以“柔性关怀”,以消除隐患。
成立于1988年的华为公司走过20个年头,拥有了两万多员工,成为中国IT业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创业之初,不折不扣地奉行“狼性文化”很有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话,那么,在企业内外环境都大为不同的今天,仍迷信于原有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只能说明华为还没有培育出自我调节的能力,渐渐趋向僵化,榨取员工剩余价值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浓。而这正是目前中国企业的通病,也是它们面临的瓶颈。
吊诡之处在于,员工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的同时,年轻人却以进入华为工作、成为其中一员为荣。中国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使得包括华为在内的各种企业有“底气”坚持他们效益至上、忽视员工权益保障的“狼性”管理机制。而为了保住饭碗,职场白领、金领们往往选择忍受,这也是为什么舆论群情汹涌而华为员工三缄其口的“难言之隐”所在。
所以,只要就业严峻的大形势不改变,“狼性文化”仍会大行其道的地方。这个问题,道德谴责与法律监管都很难药到病除,这需要时间,等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给企业教训——谁不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呵护与投入,谁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明天,到那时,赤裸裸的“狼行文化”才可能得到根本遏制,真正建构起兼顾效益与人文关怀的企业管理。
性文化 信中 迷信 陷入 文化 不能
扩展阅读
中小企业陷入价格战,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2025.03.24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7:究竟什么 2025.02.18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企业文化力是陋习的克星 2025.02.18
习惯势力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正所谓陋习不破,文化难立。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一旦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内化,就是会形成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
作者:邓正红详情
企业文化≠企业软实力 2025.02.18
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amp;软实力amp;(Soft Power)概念以来,国人广泛关注。在十七大报告中,软实力以amp;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mp;的表述形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还包括am
作者:邓正红详情
企业文化追求企业与员工价值共享 2025.02.18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信息化孕育新的企业文化 2025.02.18
资源是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的第二大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基本生存的根本保障。纵观企业未来生存,虽然核心生存目标超越基本生存,但是,追求核心生存目标必须立足于基本生存对资源的持续整合,也就是说,整合资
作者:邓正红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我要发布需求,请点我!
相关信息
管理文库分类
最新发布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30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31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8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24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9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21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9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23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