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门票的饥饿营销

 322

刚打了个订票电话,居然奇迹般的一次打通,昨天(奥运售票第二阶段第一天)连打了100来个都没进去的,赶紧掏出银行卡,饥不择食的想,甭管什么比赛,能订到就行了。但随后的话音提示却是“奥运门票销售已经暂停”。



昨天发现奥运官网瘫痪后,边打电话订票边去街口的中国银行,一进银行大门,平时停车的地方一辆车也没有,不由窃喜,谁知靠近发现一个牌子“请到后院停车”,到后院,晕倒!已经快没什么停车的位置了。进了银行大厅,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辈儿的人挤得到处都是,听银行职员说,晚上两点就有人来排队了……至于奥运官网为什么瘫痪,后来的消息说,网站的瞬间登录量已经达到800多万了!



虽然买不到,不过人们这次可是知道奥运门票的金贵了!体会之深、范围之广,绝非第一阶段门票销售可比。搞了一次很好的消费者教育。



第一阶段抽签订票的时候,机会太平等了。机会平等让人们觉得参与门槛很低,不用紧张,两个月之内登记了就行;抽签决定,又让大家觉得好像摸彩票似的没谱。结果没有刺激起购买门票的热度和氛围。220万张订票,居然在付款时间一拖再拖之后还有60万张放弃。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重庆,两个月里居然只有700余人到银行预订。这么冷清的售票,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这可是北京奥运会的门票啊。



这就好比开发商卖房子,开盘之后发现自己的明星地段居然少人问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开发商会怎么办?一定要把消费者胃口高高地吊起来!营销人冠之以名曰“饥饿营销”,让人们切实感觉到什么叫“物以稀为贵”,什么是“饥不择食”,哪怕是人为制造短缺。



“先买先得”的第二阶段售票,和“平等抽签”的第一阶段比起来,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且人们都知道有无数只“狼”在和自己抢“肉”,去晚了连草的没得啃。饥饿营销的效果,还不仅仅是网站瞬间访问量达到800万次,短时间内380万人次电话订票的高峰,后续的持续震荡作用更大,买奥运门票的“饥饿感”将在社会上持续传播。这对民间的门票“二次分配”市场将是极大的利好。



不过饥饿营销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开发商卖房子讲究“开盘没有好房子”(当然也不绝对)也是饥饿营销的要点之一,也就是说得有足够的资本让消费者的“饥饿感”延续。从这两天的新闻来看,奥运门票的销售有一些地方还是拿捏得不好,有消息《奥运门票第二批预售启动半小时热门票售罄》,就叫人大感泄气,开门销售半个小时的时候,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等热门票都卖光了,这绝对是个败笔!那么多亚热点、平常的门票怎么维持以后长达半年的门票销售热度呢?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奥运门票的销售热点就得集中在“二道贩子”手里的好票上了。



饥饿疗法是需要拼耐性的,一旦饥饿感突破“猎物”的心理底线,猎物势必脱钩。好在比赛多多、门票多多、家大业大,而“网络被挤得瘫痪”,“暂停销售”之类表面看来的坏消息,其实也在增加人们的“饥饿感”,以后的门票销售还有一拼,拭目以待。

 饥饿 门票 奥运 营销

扩展阅读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