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的战略视角

 所谓视角,就是看问题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就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



  所谓战略视角,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的角度、长远的角度、动态的角度看问题。战略视角,只是看问题的一个视角,当然是更高层次的视角,是需要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才能形成的视角。



  本文所指的企业家的战略视角,特指企业家如何看待自己企业的战略视角。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多数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他们的成功,可能是市场空白、独特产品、政策空隙、原材料独占、劳动力优势等某一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由于中国民营企业创业之初的成功往往是由某一方面的原因所导致,这种成功的经验往往使民营企业家们很乐意局限于自己办企业的经验而形成了看待自己企业的狭隘视角。如,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在运作自己企业时,是采取救火的办法和策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由于当时是短缺经济或较好的政策环境等因素却使他们的企业成功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强化了他们的固有的狭隘视角,即使经济环境变化了也愿意默守陈规、抱残守缺。当新的经济环境使他们在运作企业碰壁时,改变自己的狭隘视角,培育自己的战略视角已经为时晚矣。



  狭隘的视角,是经验主义的结果。狭隘的视角,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创业成功之后不能继续成长的思维惯性方面的障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要在当前买方市场大环境下,继续取得成功,首要的一条,就是在思维层次上克服自己所偏爱的狭隘的视角,培育自己所缺乏的战略视角。



那么,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战略视角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中国民营企业家要用望远镜,从自己企业内部的某些局部问题中跳出来,站在更宏观的高度来审视自己企业所处的环境、所处的位置、所处的状态、所处的阶段。作个比喻,企业好比是一个正在航行的“小船”。作为一只“小船”,它所航行的海域中有许多因素是“小船”本身和“小船”的船长所不能控制的,如海水的温度和洋流的走向,暗礁和暗流等。这些因素,虽然不能控制,但可以认识和加以利用,扬长避短。从这一战略视角,来认识中国的民营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就要分析该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社区环境等等。只有把这些发展环境吃透,才能明确自己企业成长的空间所在,自己企业成长的障碍所在,也才能为企业制订出正确的发展战略,确保自己企业的健康成长。



  其次,中国民营企业家要用显微镜,把自己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弄清楚,并且把各个方面的联系弄清楚。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战略视角的第二方面内容。如果说第一方面的内容是“知彼”,则第二方面的内容是“知己”。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还是用“小船”的比喻。要使“小船”能够在大海中顺利航行,光了解大海是怎么样的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了解“小船”的能力有多大。“小船”的能力是由“小船”的设备系统、动力系统、指挥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各子系统共同决定的。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顺利航行,健康成长,必须有健全的设备系统、质量保证系统、管理系统、营销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并且各子系统紧密协作。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说明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一块木版决定的,同样,企业成长的能力大小是由企业内部最弱的子系统决定的。因此,从这一战略视角出发,中国民营企业家要弄清自己企业的最薄弱的、次薄弱的、再次薄弱的等子系统,然后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自己企业的成长能力。



  再次,中国民营企业家要有动态的眼光,审视自己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审视自己企业所处的成长周期。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与该企业所处行业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这个行业是个夕阳行业,比如汽车行业出现后的马车行业,在这个行业中的企业,即使它的企业家有通天的能力,也不能使自己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的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往往是在短缺时期。那时,只要敢闯敢干,成功的概率很大。但初创成功之后,短缺经济已经结束,再用老办法,成功概率微乎其微。所以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着二次创业的艰巨任务。在二次创业时,中国的民营企业将面临着产业选择。没有战略视角,仅凭过去的狭隘视角和经验,往往就会陷入夕阳产业中而不能自拨,一旦投资失误,后悔是来不及的,该企业的前途命运自然可以未卜先知了。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还与该企业的成长周期有关紧密的关联。周期的一般理论把周期分为孵化期、生成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树立战略视角的企业家,要认认真真地研究自己企业在成长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尽量延长企业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的时间,与此同时,尽快寻找企业可进入的新的行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双管齐下,才能使自己的企业长盛不衰。



  以上从三个方面概述了企业家战略视角的主要内容。必须认识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形成这些战略视角的困难性。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自己就能在实践中或通过自学就能够形成这些战略视角。实际上,形成这种战略视角,本身就是企业家的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理论积累、实践磨练和不断的自我反省。



  民营企业家要克服经验主义的狭隘思维障碍,培养自己的战略视角,可以通过自学和借脑的办法。某种意义上说,自学或培训,培养自己的战略视角,是划不来的。因为通过自学,或接受培训,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训周期,而在这个周期内,可能是企业大发展的绝好时期。因为战略视角的培训周期的耽搁而延误了这一绝好时期前的正确决策,是划不来的。缩短战略视角培训周期的最好办法是借脑。



  市场因为分工而繁荣,而发展,而发达。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必都是战略专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必是战略视角的创造者,而应该是战略视角的消费者。战略视角的形成和培养,战略视角的正确确定,应该是企业战略设计专家的任务。企业战略设计专家,创造出战略视角的产品,卖给企业家,就大大节省了企业家培育自己战略视角的周期,使企业家在大好时机来临时,适时地作出决策,从而促进了自己企业的大发展,确保了自己企业的顺利成长。分工能够做到双赢,这是自由主义的经典教导。

上一条: 你认识企业内部有这样五种人吗?

下一条: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企业主管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