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从以前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过渡到以文化为中心的管理,不仅给了员工以求生的职位,而且使员工满足文化上社会归属的需要,企业不再像一种生产产品的大机器,而是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方式。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经济组织,不仅是一种经济存在,而且更是一种文化存在。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做大,要想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
1、学习文化
在新世纪里,企业持续运行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最严峻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
2、创新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创新的作用将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为一种社会主题。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不可沉湎于过去及现有的成功,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企业文化创新和文化力的力量源泉——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3、虚拟文化
虚拟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虚拟文化使得企业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虚拟文化可理解为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知识产权、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4、共享文化
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太多,已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尤其是在最近两年以来,市场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跨文化误解的高昂代价,一项失败的外派任职的直接损失在25万-50万美元之间。任职失败损失的不仅仅是钱,还可能破坏跟东道国的关系,丢失业务机会。无论经理人是在公司、地区还是国际范围内进行跨文化沟通,都必须了解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壁垒,以免丢掉订单、客户甚至自己的工作,而与来自其他文化的同事、供应商、客户和其他业务伙伴开展日常接触是发展跨文化能力的好办法。
上一条: 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下一条: 员工股权激励--把人才挽留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