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启动万科北京新攻略

一年以前,在北京很多人提起万科时,除了把它与顺驰相比较外,不会想到更多。那是一种类似于沉寂与喧嚣的强烈反差。现在,顺驰沉寂下去了,倒是万科在北京的不断动作,让人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能得到多少拿地的机会。”5月18日,在新地产举办的“2006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颁奖典礼”间隙,北京万科总经理周卫军表示,“我现在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看地。”







周卫军说这话的背景是:2005年5月20日,经18轮竞价,北京万科以3.36亿元拿丰台小屯地块;2006年3月1日,万科收购北京朝阳区“地主”——北京朝开;2006年4月25日,联合中粮地产,经51轮竞价,北京万科以16.6亿元拿下万恒家园二期项目用地。







种种迹象表明,万科终于在北京打破了僵局,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感——尽管在“国六条”后能否沿着这个方向到达目的地还属未知数。亲手把握这个方向的人,就是周卫军。







“东北大汉”







在2004年5月周卫军上任前,北京万科已经走马灯似的更换了八个总经理,这其中也不乏地产名角,如姚牧民、林少洲、吴有富等,但平均每个人在任仅一年出头。到2004年,万科进入北京市场10年,却几乎是毫无作为:只做了四个项目,在“8·31”大限前土地储备为零,在业内眼中只能算一个二流的参与者,在规模上根本无法与后来的广派发展商合生或富力相提并论。







就在这时,周卫军来了。







40岁的周卫军面形敦厚、不事张扬,话语质朴而爽快、笑声朗朗。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他对关键点绝不含糊,既讲足道理,也态度鲜明,而当涉及到敏感话题时,他会直接告诉你确实不便回答。







很多人都认为,“东北大汉”周卫军的空降,极有可能为在整个集团业绩不理想的北京万科带来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操作风格。







周卫军加入万科十余年来一直在东北发展,尤其是在主政沈阳万科期间,他做了包括沈阳、大连、鞍山和长春等地区在内的10个项目,储备了150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盖了将近6000套左右的房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把一家不太大的沈阳公司,做到现在在沈阳市场份额和影响力都是最高;同时我们也成功进入了鞍山、大连和长春的新市场,使万科集团在东北的开发范围由一个点形成了一个面。”

上一条: 新政击碎房地产旧格局

下一条: 关注八大“非地产”因素的八大理由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