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企业家都懂得,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事实上,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够建立起这种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一般来说,公司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的复制。即企业可以批量地做产品,包括研发体系、服务体系、销售体系、质保体系,并能够给市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基本阶段。
第二阶段是人的复制。企业要想真正做大规模,就必须依靠人才的培养体系。例如企业今年要开发3个产品,明年要开发6个产品,开发队伍从哪里来?这就需要企业有培养人才、复制人才的能力。其他业务也是一样,企业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如果没有合格的区域经理,就需要从原来一个区域经理很快地复制出来几十个,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复杂。
第三阶段是业务模式的复制。人的能力有了,企业的业务有了,业务模式能否复制是企业需要思考的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做服务器产业,企业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及相同的运营模式,如果能把这个产业模式复制出来重新做一个产业,企业的生命力就会更强。
从长期发展来看,一家企业可能是百年老店,但是某一类产品却很难一百年都存在,产品需要更新换代。如果企业具有业务模式复制能力,就可以不仅仅做一个产品,还可以做另外一个产品或另外一个产业,并且这种产业运营模式的复制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比如说柯达,数码影像兴起之后能够快速实现企业业务重点的调整,把在传统影像领域的业务模式快速延展到数码影像领域。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处于第二个阶段,即人的复制阶段,这个阶段不能顺利完成就不可能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不可能做出世界一流的企业。
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创造力的源泉。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交往的传统模式,正在使人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人才流动成为一种最大的资本流动,人才争夺正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据调查,目前国内IT企业研发人员的流动率高达25%。在一个企业能够待4年以上的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研发技术人才本身即为稀缺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因而人才的流动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人才的流动可以让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配置。但是,核心技术人才的流失对于企业往往是致命的打击。“人在项目在,人走项目瘫”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人认为,从业人员“诚信度”不高,有可能成为制约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人才流动的原因很复杂,90%的老板认为,人才流动的头几项原因是职位、工作保障与薪水福利等因素。但一项对数万普通员工的调查显示,有2/3的流动人员不是因为工资待遇而走的。事实上,很少有管理者能够从企业自身寻找问题。
留人之道要由具体制度设计来实现。一个企业的运作体系,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同样,建立完善的吸引、培养与留住人才的制度体系,远比挖几个技术大腕更为重要。中国很多初具规模的企业,当前大都还处于“人的复制阶段”。企业中优秀的人才天然具有“传帮带”的作用,但并不是每个企业中的优秀人才都能将这个天然的作用发挥出来。只有企业有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不停地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在一个人才聚集的大环境当中,每个人才的成长也会健康快速。
企业要实现自身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从过去的注重人才使用转变到有利于人才长期发展的体制建设上来。要彻底从过去“伯乐”发现“千里马”的人治思想,转向依靠企业发展吸引人才,完善体系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企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程序员在调试自己的程序时,需要对各个模块的代码进行“编译”,然后发现并修改“问题代码”,最后获得运行顺畅的“<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
上一条: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未来金融竞争的核心
下一条: 大龄者巧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