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社群的未来:4000字破除所有社群迷雾

 作者:卢彦    39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为有了足够用户就能做大、就能挣很多钱的想法很像酒驾,豪车、美女,雨大、路滑,车速开到180迈,一不小心就会出人命,很刺激,但是很危险,不想重蹈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的覆辙,就应该尽早考虑商业模式。


——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


沉寂了个把月,本想闭门静思,专心研究社群内在的商业逻辑与发展脉络。无奈岁月流转,尘心荡漾,尤其是看到不少同仁对社群的认识似乎还有一些傲慢与偏见时。总想站出来跟大家谈谈对社群的一点浅薄之见,这并不代表我就对社群有正确的认识。只是想把3年来自已在社群这条路上走过的弯路或曾经对社群的误解向大家汇报一下,也算是对过往的一个交代,当然如若对大家能有些许的启发,那就愈加欣慰。


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社群方法论:九阳神功》,试图把社群从构建到运营的九大关键要素做个总结,便于大家及时掌握社群运营的要领。当时认为一群人之所以可以称作社群,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这群人要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理念、还要有严格的群规公约。但是后来发现事情并不如教科书般那么简单。首先如何把一群人吸引过来就是很大的问题,靠什么,目前来看比较可行的路径有三条,爆款产品、软件工具、好的内容。问题是吸引过来后,怎么才能让这群人“听招呼、守规矩、尽职责”呢?这不仅考验发起人的IP值还考验其个人的感召力和策划活动的组织能力。因为没有活动催化成员的关系,彼此没有交互,基本上还是一盘散沙。最关键的是,如何让这群人一直对社群死心塌地的依附,同时还愿意积极贡献自已的才能和资源?怎么才能把大部分人的期待统一到社群目标上?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可如何设计这套激励机制,至今学界尚无定论,因为社群与企业虽同属组织范畴,但最根本的区别,社群完全是大家基于自愿的自由集合,所以传统管理的那套指挥、控制、命令的手段基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而且作为发起人还要时刻思考三个核心问题,1、你要把这群人带向何方?2、凭什么这群人愿意追随你?3、如何把大家带向传说中的彼岸?4、如何保证大家一心一意跟你走?


那是不是完成了上述动作,前方就是一路坦途。如果你这样认为,恭喜你,曾经我也这么天真烂漫的想过。社群好比一部车,往哪里开,方向清楚了,乘客上车了,司机也坐在驾驶位,那是不是就可以走了?油箱里有没有油呢?油箱里的油够开多久?没油了怎么办?油从哪里来?对于社群而言,要想持续发展,需要动力源。社群动力来自哪里?对于社群发起人或者核心层而言,可以谈使命、谈责任,谈文化愿景。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因此,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跟你走,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华为成功的秘诀有两个,对外而言,以客户为中心,对内而言,以奋斗者为本。华为通过丰厚的回报,无论是分红、晋升还是股权激励,任正非先生能让15万人30年全力以赴的向前拉车,就是靠他讲的“不让雷锋穿破袜子”、“不让雷锋吃亏”。那么最最核心的问题来了,给大家的好处从哪里来?精神层面的使命感召很重要,但这里今天就不谈了,谈多了,人家还以为你在忽悠呢。咱们就现实点直接谈物质利益,利益从哪里来?靠卖产品赚价差吗?醒醒吧,这个年头,你还指望靠产品赚钱,说出去,会让内行笑的,而且国人30多年来玩的最熟的就两招一靠迅速模仿,二靠价格战。所以如今靠卖产品赢利的那套商业法则已经行不通了,如今产品在商业环节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仅仅能让企业与用户产生连接。在产品层面基本已经很难分出胜负,即使真的有高低,那也是技术专家、产品经理操心的事,对用户而言,有几个人能分清创维液晶彩电跟海信液晶彩电的区别在哪。那不靠产品靠什么?想来想去,只能在商业模式层面想办法了。所以马云任性的说:“我不懂互联网,思考的只是商业模式。”这也就是尽管我在研究很多互联网专家、大咖对社群的观点后费了很大力气总结形成社群落地方法论,甚至撰文《“社群+”落地:从构建到运营只需七步》仍搁置一旁。因为始终有一个问题横亘在面前,假如两家互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同时按照一套社群方法论的标准动作执行后,谁能胜出?


后来重新研读资料其中启发比较大的有四点,1、雷军先生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所有的方法论都可以模仿复制,所有战术层面的模仿都无法为企业发展构建起护城河,只有战略层面的布局才可能拉开差距,而战略层面的布局核心就是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页指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把商业模式比作商业的上层建筑,那么商业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我认为是社群。正如吴晓波所言,一个有价值的社群的形成很重要,社群形成后,商业模式自然而然就会实现。


 重新,定义,社群,未来,4000

扩展阅读

庞大的人口规模,旺盛的用户需求,让中国成为了极为繁荣、活跃的互联网市场。4年前,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戛纳广告节上向世界介绍,中国网民的特征是热爱社交,娱乐驱动,追求个性

  作者:李欣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

  作者:王京刚详情


 回顾我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

  作者:姜燕芬详情


——强化服务文化自觉 打造文化型服务型幸福型企业课程背景:我们已经走进“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服务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走进“以服务定生存、以文

  作者:陈步峰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