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翻译了可口可乐

 作者:李光斗    136

可口可乐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除了积累百年的品牌,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个是它的第十五种神秘配方——7X。可口可乐将此配方视为最高机密,据说只有少数几个高级主管才知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公司还下令不准这几个人搭同一班飞机或汽车。

另外一个,可口可乐能在中国所向披靡,还因为它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中文名。

可口可乐,一直被认为是广告界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 可口可乐四个字生动地暗示出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好喝、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让消费者胃口十足,“挡不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正因如此,可乐逐渐成为品类的代名词和行业标准。据说,Pepsi在进入中国时也被迫翻译成“百事可乐”,而不是“百事”。

可乐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但它的命名过程,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的药剂师约翰"潘伯顿无意中创造了可口可乐。他的助手,会计员罗宾逊是一个古典书法家,他认为有两个大写字母C会很好看,因此用Coca-Cola作为这个奇异饮料的名称。

上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已在上海生产,一开始翻译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被接受状况可想而知。于是可口可乐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公开登报悬赏350英磅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便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其他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现在看来,可口可乐真是捡了个大便宜,350英镑的成本换来今天在中国数十亿的销售额。

据悉,蒋彝的后人还要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把几十年来应得的利益讨回来。

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很多洋品牌进入中国都被我们翻译得恰倒好处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比如汽车中的Benze 一开始翻译成了“笨死”,香港又叫“平治”,直到找到“奔驰”这个贴切的译名,才开始在中国大地奔驰如飞。

BMW翻译成宝马堪称神来之笔,至于被叫成“别摸我”,如同把CBD解释成中国北京大北窑的简称(CHINA BEIJING DABEIYAO),肯定让创始人不高兴。

翻译得舒服,就像给品牌挠了一个千年大痒。

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

Walk man是索尼的发明。最初,索尼将Walk man定义为能够随身携带的播放机,后来,所有能够随身携带的播放机都被叫做Walk man。当然,这也是索尼的一个巨大的决策失误,他没有将Walk man当作品牌来做,而是当作产品来推广。

Citibank花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人能够追溯当时是谁翻译了这个名字,但它的来源很有意思。据花旗的一个朋友说,之所以要翻译成为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它来自美国,而美国的国旗很花哨。

Nestle雀巢创始人叫亨利·雀巢(Henri Nestle),“Nestlé”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小小鸟巢”,“雀巢”既是创始人的名字,又代表“安全、温馨、母爱、自然和健康”。

为企业和产品命名就像为自己的儿女取名字一样,父母非常注意孩子的名字有哪些寓意。

而对于企业来说,名称最好能够准确的向消费者传达品牌的内涵,使品牌更加精致、有亲和力。

一个好的名字应该承载一个品牌的内涵,传达品牌主张和承诺,帮助老板们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李光斗
 可口可乐 可口 可乐 翻译

扩展阅读

2024年4月17日—19日,太古可口可乐第2期3天2夜降本增效行动学习工作坊在上海启动,来自太古可口可乐全国各基地的经管人员参加了集训。姜上泉导师分享了降本增效规划、营销创收增效、营业成本降低、组织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07年10月16日,可口可乐向某媒体证实,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成立的研究中心已于近期正式挂牌,开发中草药成分和配方的饮料。这是可口可乐向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最新动作。  可口可乐公共事务及传讯副总

  作者:王珏详情


据有关媒体报道,可口可乐中国公司2007年10月14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在北京设立了“可口可乐中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中草药成份和配方的饮料。  对此,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俊修向本报记

  作者:王珏详情


可口可乐PK王老吉?   2022.11.03

王老吉的“可口可乐”梦想 一瓶红色的易拉罐和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红遍了大江南北,从2002年销售1.8亿元到2005年销售30亿,这一源自岭南的凉茶饮料实现了质的跨越。包括王老吉在内的广东

  作者:吴明中详情


看可口可乐如何卖货   2022.10.30

把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里,销售到消费者心里,话虽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一个难上加难的系统工程。如何才能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里,销售消费者心里?或许我们在对可口可乐 “3A”策略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可口

  作者:张强详情


工业品企业开设4S店、6S店,其根本价值就在于拉近产品与客户的距离,以体验促进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和认同。有了品牌的独享展示空间,还需要打造展厅的生动化。好产品固然会说话,可只有精致营造的软环境、精心培训

  作者:叶敦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