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与“盔甲”:让企业家走出企业文化误区

“盔甲”一:令人窒息“修辞主义”



放下华丽,把企业文化从文字的修辞游戏中解放出来,让企业文化回归到朴素的智慧,这是企业文化避免被“文字盔甲”窒息而亡的根本之路。——刘孝全



[记 者]



您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能具体解释一下禁锢企业文化的五件“盔甲”分别是什么吗?



[刘孝全]



企业文化的五件“盔甲”,实际上就是目前最常见的企业文化五大流弊,首先第一个即是华而不实的“修辞主义”,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文字的盔甲”。之所以第一个提出这个“盔甲”,是因为现在被这个“盔甲”禁锢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是越来越多,有时候是整个行业全军覆灭。这里面一般有两大误区:



一是热衷于举着继承传统文化旗号的“复古”现象。钻进古籍中专找少人听懂、看明的文言文,什么“正远奇胜”、“臻于至善”,彷佛不这样就没有传承传统文化,就不足以显得自己的文化品位;要知道我们真正需要借鉴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修辞”;



另一个就是热衷于“文字游戏”。挖空心思搞什么“一个字”文化,你是“和”文化,我是“福”文化,他是“根”文化,整个行业都是如此,越搞越离谱。这种风气不棒喝的话,继续蔓延下去,就是企业文化沙漠。



[记 者]



出现这种情况,你觉得主要原因在哪里?



[刘孝全]



根本原因在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缺乏足够深度,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共同的特征在于将“文字”当做了“企业文化”,将“文字的修辞”当做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实质上也就是将“文字游戏”当做了“企业文化的开发”。



“文字修辞”是文化必须的表达手段,但是并不等于文化本身,文化的核心是智慧,把“文字”当做了“文化”,就如同将“钟表”当做“时间”一样荒谬。当企业把“钟表”当做了“时间”,把形式当做了本质内容,注意力一当放在追求外在形式的个性和华丽上面,就给自己带上了“文字的盔甲”。



出现这样的错误,根源在于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一是主观上与一些企业的领导人的偏好有关系,这些偏好并不是不对,而是需要正确处理,不能太过分了,变成让人投其所好的“把柄”。二是客观上,文字和文化的确有相近的地方,也容易被人混淆。我们对于文字有一些特殊的情结,因为我们学文化一般是从识文断字开始的,字写的好,文章写的有采,修辞水平高,也往往容易被当成有才华和文化的表现。



[记 者]



既然如此,企业怎样才能脱掉这件“文字的盔甲”还企业文化以活力呢?



[刘孝全]



放下华丽,把企业文化从文字游戏中解放出来,让企业文化回归到朴素的智慧,这是企业文化避免被“文字盔甲”窒息而亡的根本之路。具体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企业必须对文化要有正确的理解,按照中医的说话就是要“正元气”。必须要认识到文化的真正内涵是智慧,而不是华丽的辞藻。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同时间和钟表的关系一样,华丽的钟表并不等于充足的时间,高超的造表技巧也不等于卓越的时间管理。这方面看看毛主席、邓小平的著作即可知道,无论是《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还是小平的南巡讲话,语言十分朴实,但是内容充满大智慧,而且管用,能解决大问题。企业文化要向他们看齐。



二是企业领导人要时刻抓紧企业的本质。企业不是一个为文化而文化的地方,领导人有偏好并不要紧,但需要注意分寸,不能为偏好而偏好。



三是要分清企业文化究竟是给谁看的,不是给古文专家看的,而是要给员工看的,不要搞错对象了,我们民间老百姓把这种现象通俗地叫做“拜错庙门”。

上一条: 企业文化的力量 让鱼飞翔

下一条: 李嘉诚与“盔甲”:让企业家走出企业文化形式主义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