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呢?(1)心态决定一切。 心灵就像降落伞,只有打开的时候才有用。这个理念的核心,十分符合美国西点军校一句非常有名的校训: “不可能”或“没有办法”常常是庸人和懒人的托辞。坚信“没有什么不可能”,才是一流人才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所谓“没有什么不可能”,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办法,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托辞,哪怕看似可以原谅的理由。(2)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只要我们找方法,就一定可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找到最好的方法。(3)信念是金。 要有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信念。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 许多的“不可能”只是常规理论下的结论,也许是因为信心不足、努力不够,或是过高估计了困难。 “没有办法”或“不可能”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请马上在你的字典中将它们删除!“没有什么不可能”,却能使你创造奇迹,应把它牢牢刻在大脑中! 七、“我们永远只当珠穆朗玛” 在奥康集团的会议桌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 “那第二高峰呢?”没有一个人能答得上来。 “那么,中国的第一个奥运冠军是谁?”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道: “许海峰。” “那第二个呢?”所有人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得出什么启示呢?” 深思一阵后,大家纷纷表态:“不管做什么,要做就一定要做第一!”“我们永远只当珠穆朗玛!” …… 这是王振滔和其管理干部进行的一次对话。 无论从十几岁开始创业,还是到现在奥康的发展,王振滔始终都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标准——“做到最好”: 在卖米时,一定要让自己的米是村子里最好的; 在做木匠时,一定要让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家具有所创新,与众不同; 在卖健美裤时,要求自己的生意是最好的; 在卖鞋子时,要求服务是商场最好的,最能满足顾客需求的; 后来,做鞋子了,在质量、服务、诚信、创新上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也要求所有员工都做到最好…… 当奥康还是奥林时,王振滔就想着将工厂做大,后来又成立了奥康集团,当时他对自己说:“一定让奥康在行业内成为第一。” 现在的奥康确实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一路下来,殊荣不断,并且已经成为了“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做成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 可见,只有当我们有了“要当第一”和“只当第一”的想法后,才会为此而奋斗下去,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 奥康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才走到了今天。而纵观中国一些著名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大发展,其实同样是因为把握了“争当第一”的理念,比如格兰仕。 格兰仕集团的创始人梁庆德,从做鸡毛掸子起家,将格兰仕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连续数年蝉联了全国微波炉市场销量及占有率第一的双项桂冠。在他的身上,时时刻刻透露出一种永争第一的霸气。 梁庆德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了供销社,成为了新中国最早的商人。这个在稻田里土生土长的顺德农民,却有着国际化的超前目光。 在1998年,他创办的格兰仕当上了全球的行业第一。然而,这个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中心险些被1994年的一场洪水所扼杀。当时梁庆德已经是61岁的人了。他大半生的基业已经淹没在近3米深的水下。面对汪洋,梁庆德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从洪灾后稀软的滩涂上,他重建了中国最坚硬的微波炉民营企业。
系列专题:《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
这个故事曾经轰动一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不可思议。其实,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并不难。当我们总结奥康的发展之道时,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应该怎样面对生活里的多种“不可能”——那就是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
上一条: 第13节:商海王道(13)
下一条: 第15节:商海王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