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审计与管理:孰重孰轻?

内部管理审计通常是由股东委托第三方的咨询公司,或者从集团公司总部派出的第三方审计委员会来进行的。这类审计除了财务和业务管理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有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审计,通常的方法除了使用一个准备好了的问卷以外,还会访谈人力资源管理的负责人,甚至内部客户,例如其他用人部门的经理。在某些公司,这类审计仅仅意味着一份审计报告和改进行为的跟进;但是在另外的一些公司,这类审计可能会意味着最高人力资源负责人的下台——如果审计结果就连补考以后也不能及格的话。



  从性质上讲,人力资源审计跟学生考试有近似的地方,既平时学习扎实的好学生不大可能考出坏成绩,而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如果抱得好,也不见得会考出坏成绩。大概只有平时学习就差,临时突击还差的学生,才可能难以过关。除此之外,另有一种情况,就是管理重点和审计重点不一致的问题。



  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HR 审计的重点与我们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常常是脱节的。这个就象教学重点与考试的重点是不一致的一样,透着那么股琢磨不透的不对劲儿。



  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通常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创业阶段的企业可能会注重招聘和团队建设;成长阶段的企业会注重人才的贮备和潜力培养,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成熟期的企业会注重规范化与合法操作。当我们这些HR 随着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其实有些时候只是老板的指挥棒打转的时候,第三方审计往往发出一声不和谐音:审计的重点不同于上述所有的重点,在实践上,HR根据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判断HRM(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的重点,与CEO交给HR的重点(比如今年主要目标之类),与HR管理审计所强调的重点, 经常是三个不同的重点,除非你能够同时兼顾所有重点(那可能等于没有重点), 否则最先需要放弃的就是HR自己判断的重点。由于HR审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股东的意图,所以,是最不能忽视的重点。



  那么通常这类审计的重点是什么呢?是以薪酬福利为核心,以薪酬福利奖金支付的计划、方案、程序为半径,呈圆周状向外扩展(如图:HR审计的三环重点示意图),这样扩展的结果,你会发现,到了第三圈上,整个HR 部门日日夜夜忙来忙去最占时间,最多精力投入的部分,也可能是业务部门天天在你耳边聒噪的那些要求,审计委员会甚至会只字不提。



学生的学习是否要以考试为中心? 如果是, 那么我们那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则是这种论点的反证;如果不是, 难道低分高能真的是可实现和能培养的方向?这显然是教学上的悖论。 最好的学生当然是高分高能,但是实践上并不总是能够兼顾或值得兼顾(例如评分的标准有明显的不合理性),比较合适的尺度可能是:要保证达到高能,但是不能去就低分,因为低分会失去很重要的也是很现实的发展机会,例如上大学,所以至少要作到中分高能。这样来看待管理审计可能会有效地帮助我们“得胜还朝”。



 HR管理的本质一方面是我们的目标、信念与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是现实、制度和组织的实践;仅仅存在一个方面是不可能的,仅仅存在前者我们就是教授或者HR的理论研究者;仅仅存在后者我们就仅仅是HR功能的操作员,通常顶着助理或者专员的头衔。在HR的管理者(MANAGER)或者更高级的头衔下, 我们有责任赋予它完整的两方面的涵义。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HR管理审计仅仅是在审计后者(现实、制度和实践),所以对真正称职的管理者来说,审计报告不是一切,与其说是对你所在的企业HR管理水平的全面评价,不如说是对是否及格的一个判断:结论只有及格与不及格,而不是判断平庸与卓越。



  最后套用一句佛陀经常使用的语句来描述我们在管理审计中的处境: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重点,即重点,非重点,非非重点,是重点。意思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重点,确实是某种重点,但不见得是真正的重点,但也不是说它不是重点,理解到这个才是真的重点……

上一条: 战略愿景的不同风格-莱韦斯克和亚科卡案例分析

下一条: 环境塑造战略愿景-莱韦斯克和亚科卡案例分析续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