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子铺大”背后的问题不少

 作者:唐崇健    370

在当前经济形势很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通过给客户更多的赊购来维持销量。有的企业和去年同期相比,应收帐款增加200%甚至更多。而这些赊购的产品,比如像工程机械用的混凝土搅拌机还有50%到60%没有启用。这种赊购的做法等于给企业“挖坑”。随着需求增长的消失,建立在应收帐款增长基础上的可观销售肯定是不可靠的。

而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针对目前央企面临严峻形势,提出预警:“以扩大规模为目的投资必须停止。”该负责人指出,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强化投资并购管理,所有投资必须转向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升级。同时,央企要更加重视加强现金管理和巩固资金链,防止由于上下游资金链缺口引发连锁效应。

曾经的光伏领头羊。江苏尚德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并无明显高于同行的技术专利,如今危机来袭,尚德依然要靠地方政府出手相救。 江西省新余市政府打算动用地方财政预算救助赛维的消息,让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光伏组件企业,成了整个行业惨淡局面的缩影。

目前无锡市政府对尚德的救助计划已经开始,而这个救助计划仅限于金融层面,同时希望各债权银行勿为难尚德,此外暂无进一步救助方案。接近无锡市政府的人士称,救助计划不可能深入到企业经营层面,尚德体量太大,若救助面过大,政府恐力所不逮。但尚德员工人数过万,一旦破产可能威胁社会稳定,这是政府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05年尚德上市神化后无锡疯了、江苏疯了、江南疯了、中国光伏疯狂了,大跃进了,国际资本控制下的光伏生产线企业发财了,配件、银行等企业发财了,控制硅的提炼技术和生产流程套利中国,但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演这场皇帝的新装之戏正兴奋时,欧美国际资本已谢幕了。

记得我09年7月份去江西赛维摧要货款时,发现赛维的摊子铺的太大了,资金链、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肯定有问题(当时赛维欠我们货款有1000多万元,已有多月未付),那时我就认为光伏行业很危险、赛维很危险,并且也要求公司销售部门对赛维的供货严格把关,货款不清一律不再继续供货。

近日,《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的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其中中国企业多达79家。在陆续公布的中报业绩预报中,上榜企业的业绩不如人意。河北钢铁、武钢、首钢等钢铁公司均预报业绩有大幅度下滑,中国铝业预报今年全年将亏损,鞍钢更是爆出半年近20亿亏损。另一重灾区是电力行业,在上榜的7家电力企业中,亏损的就占了4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反映的是企业规模的大小,我们不能将“摊子大等同于“实力强”。“摊子大”风险更大,使你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雅虎中国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GDP世界排名从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爬升到2010年的第2名,很值得自豪骄傲,但是中国人的人均收入世界排名却从1960年第78名,1970年第82名,1980年第94名,1990年第105名,2008年第106名,到2010年跌至第127名。

当前,政府的力量远远大于市场的力量。企业盲目的发展,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的行为。其实,政府的最大职责是帮助维护有效的市场和竞争机制,给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企业。当企业泡沫破灭时, 有政府买单。谁又在为政府制造的泡沫买单呢?

 摊子 背后 不少 问题

扩展阅读

最近淄博烧烤火出圈了,一场“人心换人心,你真我也真”的大型契约活动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淄博,让淄博火出天际,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这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淄博烧烤成为网红现象级事件,当之无愧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通过长期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急需解决15大问题。  1、医院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医院体制改革不仅仅限于国有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

  作者:李名梁详情


大客户销售人员都知道销售要了解客户需求,因为没有需求,就没有客户购买的可能。有时候困难的不是了解需求,因为你会发现有时候客户是有需求的,比如减低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等,但为什么却迟迟不会决定呢?  

  作者:蒋观庆详情


最近1年,销售谈判的课程需求很大,16年多次被机构采购此类课程。企业营销发展中也逐步回归理性的思考,从冲动到激动回归到企业基本功的建设,核心就是队伍素养的提升。现实中,大量的营销从业人员没有系统的经过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采购人员的训练中,有一条就是当面对销售人员的时候,不要表现对销售人员的喜欢,更不要表现出自己需求的急迫性,表现对供应商产品的认可。生活中这样例子很多,你越是看上的服装,你可能越来挑剔,来获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谈判中,有时候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双方各不相让。经常看到的是价格,货款,投诉处理,合作方式等。比如价格吧,销售员价格基本到了底线,但客户始终在对比,一个不让,一个要求再降价。此类现象在业务中

  作者:蒋观庆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