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可以超越吗? 关制钧

 作者:关制钧    424

企业管理可以超越吗?答曰:不可。其原因为五: 
第一,既定国情不可越超。我国建国才50多年,真正从事现代化建设的时间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这20多年,而我国的企业管理也正是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不太规范到基本规范,从不很科学到比较科学,从不算完善到逐渐完善。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便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管理是受实践性制约极强的一项实务和一门学问,受一个国家既定的历史、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制约最为明显。因此,期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那种以为对国外管理经验、方式、技术、模式等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直接移植到我国企业管理上来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你虽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但你却不能把产生这些东西的环境和基础也一同拿来,否则“拿来”的东西也必须是方榫圆卯,水土不服,管理效果必须会大打折扣。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应该向国外学习,恰恰相反,积极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不仅是我国企业所必需和必备的,而且还是当务之重和当务之急。但应该是有目的、有选择和有创造性地学,切不可犯食“洋”不化,饥不择食的毛病。
第二,管理阶段不可超越。到现在,管理科学已经从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发展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实践也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了文化管理,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实践与进步以及管理科学自身的不断完善,愈来愈呈现出多元性、丰富性、复杂性、交叉性和融合性的特点。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且差异较大,再加上企业管理起步较晚,基础管理不扎实、战略管理不到位、综合管理不系统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观念陈旧、经营粗放、决策盲目、制度落后等现象还比较普遍。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也比较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障碍和制约了企业管理实践。此外,又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固有优势”不足,必须使其缺乏“比较优势”,并在短时期内亦难具备“后发优势”,因而我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管理,补先天之不足;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并紧紧追赶世界管理的最新潮流,可谓负重攀登,任重道远。为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企业管理所处的基本阶段,从而面向实际,找准位置,脚踏实地,扎实推进。既不能消极被动,无所作为,更不能超越现状,急躁冒进。
第三,人的素质不可超越。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的核心则是人的素质问题,它是从事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与现代企业管理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国企业人员的素质差距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企业管理者方面看,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管理者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易岗”到企业的,他们虽然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使命感、敬业观念以及开拓意识和冒险精神,但他们驾驭现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的能力还不强,并且大都没经过比较正规的、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教育、培训和实践;对如何借鉴和运用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经验,并把它们与中国传统管理精华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得也不多、实践得也不够。此外,在一些企业管理者身上还存在着某种浮躁之气,导致他们或好大喜功,作风漂浮,热衷作表面文章,或滋生投机心理,大搞短期行为,只想走捷径;或为“成功的幻觉”所左右,头脑发热,贪大求洋,盲目决策;或不讲商德,藐视信用,随意破坏“游戏规则”;等等。所有这些“先天不足”都说明,我国企业管理者离真正“企业家”的标准和要求没及时跟上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步伐,管理者对员工培训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和教育普遍存在观念陈旧、方法单一、形式落后的问题,许多时候仍停留在零散的、浅层的、粗放的水平上,培训和教育尚未走上制度化、经常化和系统化的轨道。此外,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方面还缺乏“投资”观念、“涵养”思想和“充电”意识,有些企业甚至对员工的能力、技术和智慧采取“掠夺型”开采、“压榨式”利用,致使目前许多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着“三不足”(潜力不足、活力不足、动力不足)和“三低”(技术水平低、操作能力低、创新意识低)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和整体绩效的提高。可以说,人的素质不高是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一个最窄的“瓶颈”,它极大地制约了诸如企业管理观念、组织文化、经营战略、技术创新等带有基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工作的建立、开展和完善,这个“瓶颈”若不及时予以“拓宽”和“疏通”,管理管理的其他一切都别想“过得去”。
第四,所处环境不可超越。“管理是环境的产物”,这是系统和权变管理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任何管理行为都受其所处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离开了与所处环境的互动,就不可能从事任何管理活动。一个企业的管理环境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文化环境等。它们既是管理的基本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必要条件。社会环境规定了企业管理价值观和管理理念的取向,政治环境规定了企业管理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形成,经济环境规定了企业管理市场定位和决策基点的确立,法制环境规定了企业管理创新、技术进步的程度,以及企业管理文化的塑造,等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在即,我国企业管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趋增大,这亦需要我们妥善权衡、兴利除弊。就目前来讲,我国虽然已经或正在为企业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要使企业管理搞得更好,这些环境还必须进一步改善和不断优化。当然,企业管理在这些环境中不应是被动的、无所作为的,而是应既主动适应环境,又不断影响环境和改造环境,从而达到与所处环境实现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的状态。 
其五,企业制度不可超越。企业制度是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载体和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大多数公司都比较成功地实施了“权力的二次分离”,即:一方面,在企业的所有权上变股东所有为股东和职工共同所有,股东投入资本和职工投入知识与技能化劳动具有同等要素投入者的地位,职工不是股东的雇佣者而是合伙人;另一方面,在企业的控制权上把控制权分离为决策权(或叫制衡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决策权实现对管理权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从而解决了现代企业制度过去始终没有解决好的对管理权的监督制衡以及监督与效率的统一问题。现代企业制度这一“舶来品”在我国推行至今,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企业基础状况不同以及人的素质不同等因素的制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公司的设立不规范、运作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和公司负债过重的情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法人财产权不到位、股东权力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到位的现象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优胜劣汰机制、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再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经营者择优录用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存在以上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多层次、多手段的激励机制和多主体、多方位的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业。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建立和完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管理“提质增效”的一个最现实、最关键和最具体的因素,我们今后还必须按照既定的思路的措施,结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 
企业管理虽不能超越,但并不是说不能加速发展和实现突破。实距证明,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奋力拼搏,有这几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打下的基础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以及有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的巨大推动,实现我国企业管理的加速发展和质的突破将会指日可待。  关制钧
 企业管理 超越 管理 企业 可以

扩展阅读

2024年1月23日,浙江立久佳运动器材精益管理第5期项目启动,立久佳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经理等20多位经管人员及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咨询)3位咨询导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立久佳运动器材20

  作者:姜上泉详情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直奔主题,考虑投资开家烟酒店,并当成公司的客情管理中心来运营。当然了,老板也许压根就不是做烟酒行业的,也不是做零售的,甚至还看不上这点零敲散打的零售生意。为啥要开个烟酒店呢?换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指望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