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宽带市场回归理性(doc)

  文件类别:市场分析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05K

  下载次数:169

  所需积分:4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2002年宽带市场回归理性(doc)
2002年宽带市场回归理性 [pic] 2003-02-10 摘要:2002年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呈现出相对理性的高速发展态势,跟踪研究表明,宽 带接入业务具有如下特征:①整体发展环境有利,业务发展仍面临挑战;②市场趋于理性 ,竞争格局变化;③市场总量仍小,发展保持高速;④业务收入仍低,ARPU下降过快;⑤市 场策略单一,业务整合不够;⑥市场仍需培育,前景依然光明。随着宽带接入业务泡沫的 逐步缩减,盈利模式的成熟,价值链的重构,这项“问题”类业务,有望成为新的“明星” 。 经历过2001年跌荡起伏之后,2002年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呈现出相对理性的高速发展态 势。同2001年初各运营商,尤其是社会上新兴的宽带接入运营商非理性炒作相比,2002 年各大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信息等电信级运营商都采取了稳健的发 展策略来面对市常 跟踪研究表明,2002年中国宽带接入网业务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整体发展环境有利,业务发展仍面临挑战 电信业的改革与开放,加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导致大量新兴运营商进入本地网业务 和数据业务市常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电信服务市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全国和 地方电信业务许可证发放多达600余张。到2000年底,DSL接入服务提供商多达120多家, 无线本地接入服务商达104家,大大促进了宽带接入网服务市场的发展。激烈的竞争扩大 了接入网的市场容量,也使设备提供商扩展了市场空间。尽管接入网服务提供商很多, 但目前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接入网放开前原有占垄断地位的本地电信运营商,它们占有 90%的接入网业务收入。 另一方面,过度竞争引发电信业务价格的快速下降,ARPU(户均业务收入)逐年下跌, 使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增长率下滑,最终导致不少电信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危机和信用危机 ,裁员、亏损、破产和重组成为2001年以来电信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近几年的全球电信业务发展趋势表明,数据业务和宽带业务尽管发展很快,但还不足 以改变运营商电信业务收入的基本结构。事实上,目前全球通信市场仍然以话音业务为 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话音仍然是通信的首要需求。因此以数据业务和宽带业务为 主的新兴运营商要想在短期内赢得可观利润相当艰难,特别是面对市场竞争,处于网络 建设初期和高潮期的新兴宽带运营商更是举步维艰。在全球电信业增长趋缓,风光不再 的今天,国际资本市场对新兴宽带运营商的期望也大打折扣,当初以构建宽带基础架构 的美国Level3和Quest如今亏损严重,而电信业老大AT&T也面临宽带业务经营危机,欲将 其宽带业务部门出售。 所以,宽带业务尽管增长速度很快,但由于其占据较多的网络资源,并缺乏很好的赢 利模式因而仍然不是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类业务可以随着电信业务价值链的 重构,带动其他业务收入的增长,并可能成为未来的明星业务,我们现在把宽带数据业 务称为“问题”业务。 国内经济发展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2002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平稳 运行,通信等消费热点继续快速增长,在2002年前三季度递增了62.4%。 行业的网络应用,尤其是政府信息化网络—电子政务网络的发展,要求运营商提供可 靠、安全的宽带接入服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以及信息消费的逐步增长,宽带个人用户市场需求不可忽视。 二、市场趋于理性,竞争格局变化 据2002年第一、二季度的市场跟踪分析,2002年下半年,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继续加速 发展,同时各竞争服务商逐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业务陆续集中到高回报率的主流技术 上,业务收入与用户规模快速增长,ARPU进一步下降,用户群更加分散。 经过激烈的圈地战、攻防战,一些缺乏经验、过渡炒作概念的服务商退出,整个宽带 业务市场将出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局面。从2001年底开始,中国电信大力发展ADSL业务 ,长城宽带以LAN为主的接入遭遇困境,蓝波万维面临债务危机,LAN圈地运动终于招致 LAN宽带接入泡沫的破灭。相反,ADSL市场高速发展,大有取代LAN而成为最主要接入方 式的趋势,详见图1、图2。这说明,一方面,宽带运营商在开发市场上仍有很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宽带技术的选择趋于实用化。新电信格局基本确立后,随着中国电信集团与 中国网通集团分别在南北开展宽带互联网业务,尤其是对对方地域的拓展—中国电信北方 拓展部已经在重点城市成立了新的电信公司,而网通集团南方拓展部也在电信业务大省 广东建立了通信公司,宽带接入业务市场竞争进一步火爆,竞争态势也将发生新的“洗牌 ”。市场无数次地告诉人们,机会钟情智者、强者,不同情弱者。 图1 2002年宽带接入方式用户结构 [pic] 图2 不同宽带接入方式用户增速比较 [pic] 图3 宽带市场主要参与者份额预测 [pic] 三、市场总量仍小,发展保持高速 截止到2002年第三季度,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只占互联网总用户的7%如图4所示。总量 规模的扩大还有待于发展。宽带接入的增长速度比窄带接入快4倍,按此速率计算,200 2年宽带用户总量与2001年末相比总体规模的增长将翻一番。 图4 2002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结构 [pic] 图5 2002年前三季度中国宽带接入用户发展情况 [pic] 四、业务收入仍低,ARPU下降过快 虽然宽带业务快速发展,但仍不是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对当前宽带数据接入 市场的主流运营商收入结构的变化进行前后比较,不难发现,宽带业务所占比重虽然有 所增加,但与用户规模的增长不成正比,呈现“量增收减”的局面,宽带业务量仍不能同 传统电信业务相提并论。据2002年9月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的统计,电信业务收入达到 2987.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其中数据业务收入占3.2%;较上年同期增长 21%,其中宽带业务收入约占0.4%。 表1显示,在互联网各项主要业务中,宽带业务的ARPU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业务培 育不足、应用增值少、运营商促销手段单一,而用户规模拓展过快,特别是将ARPU与MO U(单位用户业务量)比较,在MOU上升、用户规模上升、业务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导致 ARPU快速下降,这是“量增收减”的主要原因。 表1 2002年第三季度互联网业务的ARPU比较 |2002年第三季度互联网各业务ARPU比较(元) | |  |注册拨 |主叫用 |专线数 |宽带接 | | |号 |户 |据 |入 | |9月 |27 |24 |3780 |180 | |8月 |22 |24 |3849 |191 | |7月 |20 |25 |4190 |205 | 五、市场策略单一,业务整合不够 运营商各省公司在品牌推广、新业务拓展方面缺乏统一行动,不利于形成整体性的主 流运营商品牌优势,不利于压制竞争对手在某些业务领域的突破。 首先,业务拓展手段单一,单纯靠减价促销造成量增收减。在对应本地区企业和个人 用户方面缺乏对人文环境的研究与考虑,不利于开:展适合各地区消费特点的业务和促 销。 其次,缺乏整体服务品牌规划;缺乏有效的业务推广模式;缺乏具有实质内容的商务 合作模式;对政府、企业、个人用户应用的细分市场,差异性业务开拓不足。 第三,对不同类型业务全方位分析不足,业务拓展决策目的不明确(是以业务量为先 导还是以ARPU为先导)。业务运营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对市场发展变化不敏感,不利于 决策的即时反应;作为不同类型数据业务载体,对卡类业务——上网储值卡缺乏整体的规 划,导致业务替代不利于宽带业务的拓展;在业务卡的销售方面缺乏整体协调和控制, 导致业务发展失衡,主要业务量向低ARPU区域下移。 第四,运营商缺乏开拓卡类业务增值领域的思路,卡类业务当前陷入削价竞争的泥潭 ,既不利于同类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又与宽带接入业务形成质竞争;业务卡销售的失控 不利于业务收入的核算平衡。 图6 2002年第三季度各类互联网业务ARPU比较 [pic] 图7 2002年第三季度各类互联网业务业务量比较 [pic] 六、市场仍需培育,前景依然光明 重视、加快宽带数据业务市场的培育是当前宽带业务市场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长期问题 。首先,目标明确(增加客户、提高收入、市场加温);同时,加强整体品牌与业务设置 (资费与盈利方式)的规划与研究,提出具有实质性的商务合作模式,重视细分市场的业 务差异性开拓,通过明示提高整体品牌形象与业务认知度。 图8 2002年第三季度卡类业务量与收入对比 [pic] 注:以上图表数据均来源于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2,10) 前节已经指出数据业务特别是宽带数据接入属于“问题”类业务。但数据通信网络与业 务的融合是发展的大方向,而且互联网宽带业务总量持续增长,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业 务收入逐步上升,宽带的泡沫正在逐步缩减。不同于.com的泡沫经济,宽带业务是真正 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信息之路。2002年上半年各骨干网运营商加强了宽带城域网的 建设,在宽带IP骨干网、城域网已经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的时刻,宽带接入网成为制约 国民信息化的瓶颈,宽带接入网是多业务城域网的神经末梢,未来宽带网络前景光明。 资料来源:《信息网络》2002年第8期 作者:李京
2002年宽带市场回归理性(doc)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