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业发展报告

  文件类别:报告论文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8K

  下载次数:76

  所需积分:2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茶业发展报告
中国茶业发展报告 [pic]作者:农业部 刘年艳 来自: 时间:2004-6-5 发展现状 一、生产现状 (一)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组织形式多样,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方式是我国茶叶生 产方式是基本特点。我国茶叶生产主体主要有:(1)一家一户的茶农;(2)茶商或茶 叶大户;(3)委托加工基地。(4)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场。我国茶叶生产组织形式主 要有五种类型:(1)农民+农民。表现为:一部分农民在家搞生产,一部分农民在外搞 销售。通过亲戚关系维持着产、供、销产业链。(2)茶场(厂)+农户。茶园由农户自 行管理,若干个茶农的茶园连片形成茶区,在茶区建立茶厂负责加工。茶厂按一定标准 收购鲜叶,加工生产,负责销售。(3)市场+农户。在我国大型茶产区都存在或建有一 定规模的茶市,也叫“产地市场”。茶农通过这个市场与外界大市场相联系。(4)公司+ 基地。茶园还是茶农的,公司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供统 一服务。(5)茶农。主要是自产自销。我国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特点 是:中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为主;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机制为主。 (二)区域分布明显,新型茶区快速发展。我国红茶区主要在广东、云南,乌龙茶区主 要在福建,花茶区主要在福建、广西、湖南等,名优茶区主要有浙江、湖南、四川、安 徽等省及主要的茶区。特色茶产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发展的新亮点,如新昌的龙井产区 ,平江的银针产区,安溪的乌龙茶区,云南的普尔茶等等。由于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 施及各地大力调整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新型茶区正在快速发展,如山东日照茶区、陕 西午子茶区及湖南、云南、广西等地的新茶区就是这几年新发展起来的。 (三)产品结构变化加快,新产品将成为我国茶业新的增长点。总的趋势是:普通红茶 、中低档红茶继续下降,高档红茶有一定市场。花茶在经历了长足发展后总量正在减少 。绿茶快速增长,绿茶中,名优茶发展快。乌龙茶快速发展,保健茶生产增长,市场稳 定。传统茶叶创新速度加快。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有机、特色、质优价廉方向发展 ,总体结构不断优化。绿茶、红茶、乌龙茶的产量比例由1990年的70:23:7 调整为2000年的81:8:11。2000年名优绿茶的产量达到13.5万t,比 1990年增长3.2倍;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5.0%提高 到19.8%。 (四)茶叶产值快速增长。2000年茶叶行业的农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比199 0年增加1.9倍,年均递增14%。其中,名优茶产值1990年为65亿元,占当年 茶叶总产值的19.8%;1999年达到54亿元,占当年茶叶总产值的56.5%。 (五)经营企业数量多,龙头企业少,家庭式、小农性质的企业多,现代全球化企业少 ,产品品牌多,名牌少。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体,平均每户仅1亩左右。能制茶或开个 茶庄就算一个企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6.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 0t。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导致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经营企业 中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没有知名品牌,出口茶叶只能以原料茶为主,受制于 人,难以开拓市场。中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但没有象“立顿”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制过 包装,装上茶叶就有了一个茶叶品牌。由于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原料、感观品质 等很难保持稳定。有的纯粹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卫生指标不合格,农残超标。 (六)生产力水平低。一是无性良种少;二是高山优质茶产区茶园少;三是现有茶园因 肥培水平低,分散、老化、抛荒等现象严重;四是茶叶采摘不力,优质春茶原料往往因 采工组织不力,销售渠道不畅,不能及时采摘,浪费巨大。因为茶叶容易老化,有“早采 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一把草”的说法。茶厂生产力水平低。因茶厂规模小、设备差,自 动化、信息化程度低,竞争实力弱。茶厂规模仍有缩小之势。湖南五大花茶厂年产一万 吨,面临私营企业低质低价争原料、抢市场,都陷入了亏损状态。猴王牌销量从1996年 的10万担下降到1999年的7万担。各初制厂规模小、设备差,有一定规模的国营集体茶场 却一分为几,掠夺式经营。 (七) 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由于我国茶叶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者普遍对管理重视 不够,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受过管理专业培训,现有企业潜力难以发挥。茶叶项目投资 缺乏有效管理,投资失误。据有关人员介绍,西部边远某县,为开发茶叶一年投入2000 多万元,建设三大项目(儿茶素厂、老茶园改造、厂房设备),该县效益每亩近千元的 良种茶园仅200亩。儿茶素厂因全国有50多家,有效益的仅有1~2家,该厂至今没有效益 。一个地区现有良种繁殖基地不少于10个,还在投资上千万元搞种苗工程。据测算,这 些资金如用来进行种苗补贴,可以发展几万亩良种茶园。 (八)我国茶叶产业技术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茶叶科技创新水平 与先进产茶国的差距拉大。第一,茶树良种普及率过低。我国目前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 率只有19%,而日本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为93%,肯尼亚为90%,斯里兰卡为55 %,印度为30%。第二,我国茶园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生产成本高。2000年我 国茶园单产为737.5kg/hm2,只有世界平均单产的61%左右。与世界先进 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肯尼亚茶园单产达2285kg/hm2,印度为1851.9k g/hm2,日本为1760.6kg/hm2。第三,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我 国茶叶加工厂普遍存在设备落后、厂房破旧、卫生状况差的情况,难以达到食品生产的 卫生要求。由此造成一是茶叶卫生质量不能保证,二是茶叶品质很难稳定和提高。在日 本,茶叶加工厂和加工设备已经达到了自动控制的水平,即使在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 ,茶叶加工也已实现生产连续化。第四,产品档次低。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意识 薄弱,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只占3%左右,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 加值均很低,无法满足国际市场要求。在日本的茶产业中,深加工产品占到约三分之一 ;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茶叶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有装备和技术一流的茶叶加 工厂。这些国家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近20年来,袋泡茶消费量比例已由占茶叶 总消费量的2%上升到60%~90%。我国茶叶科技创新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的差距拉 大。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茶叶科研水平与各产茶国相比各有千秋,但 近10年,我国茶叶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不快,与世界先进产茶国相比差距已越来越大。 例如生物技术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已明显落后于日本与肯尼亚;在茶叶产品的多 元化方面,落后于斯里兰卡;在茶叶的功能性研究上,落后于美国和日本。2001年 10月在日本召开的茶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报告内容,就比较明显地反映了这种差距。 国外发展良种茶园,政府给予补贴,我国则没有,我国对良种改造投入不足。 二、国内市场、流通现状 (一)国内茶叶消费潜力巨大,增长加速,消费结构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内销总量 为46.57万吨,绿茶为26万吨,花茶为10.5万吨,花、绿茶占80%,大宗优质茶市场潜力巨大 。一个人的年人均正常消费量为3.3公斤,当前全球人均0.5公斤,中国为0.33公斤。上 个世纪前50年,年均增长不到1%,后50年年均增长3.89%。1976- 1986年,国内花茶消费量年均增长24.6%;90年代绿茶增长10%;上海、北京等地近年来 人均消费量增长了1倍;2002年北京绿茶、乌龙茶、花茶分别增长了30%、30%、20%;各 地茶艺馆的兴盛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年增长率为10%。茶有“三增三抗”的功能,茶能增力 、增智、增美,茶能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随着茶叶有利健康生活理念的进一步传 播,我国茶叶消费市场还将扩大。当内销年人均达到 0.7公斤,外销增长50%,我国茶叶的总需求量为13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2001年产量的1 倍。我国茶叶消费结构特点是:(1)南方以绿茶、乌龙茶为主,少量花茶。北方以花茶 为主,绿茶为辅,乌龙茶、绿茶快速发展。(2)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渴 求,保健茶快速发展。(3)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茶叶消费 将增长迅速。(4)从总体来看,消费结构由低、中、高向中、高、低转变。低档茶叶将 逐渐被淘汰出市民消费市场。花茶减少,绿茶增长,乌龙茶增长迅猛,保健茶总体平衡 ,茶饮料将加快分割饮料市场。特色茶、礼品茶具也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 场正在扩大。 (二)流通主体多样,构成复杂,流通多渠道。目前,活动在城乡的茶叶流通主体主要 有:茶农、茶叶流通企业、茶厂(场)、地方茶叶协会、地方政府建立的旨在为茶农服 务的机构或实体。从总体来看,茶农是我国茶叶流通的主体。我国茶叶流通渠道的多样 性主要表现在:(1)前店后园。这是我国茶农采取的主要经营方式。在销区建立销售点 ,在茶园搞生产,自产自销。(2)茶庄。主要分布在县、市以上城市。有茶农自建的, 也有其他人建的。一般建在居民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椐不完全统计,在城市每3000人左 右就有一家茶庄。茶庄是目前中国茶叶销售的主渠道。(3)茶叶连锁店。茶叶连锁是近 几年茶叶发展的新型物流形式,有新茶商建立的,也有“老字号茶庄”发展和加盟的。( 4)超市茶叶专柜。茶商普遍采取的是:垄断租赁超市柜台,买断超市经营权。另一种情 况是,茶商向超市付一定“进店费”,茶叶代销,不定期(或定期)结算。(5)批发市场 交易兼零售。(6)集团购买。主要是夏天、节假日单位作为福利。这在大中城市是一个 相当大的市场。(7)茶叶配送体系。主要是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提供的一项服务。如中茶 网建立的为宾馆、酒店及会员店等统一配送体系等。(8)网上销售。目前做的比较成功 的是中茶网设计的网上全球订货系统,成本低,效益好。 (三)茶叶流通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茶叶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流通领域的一道 特别的风景线。一是多,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茶叶批发市场,大城市有5- 6个;二是全国茶叶市场类型丰富。主要有:(1)产地交易市场。如福建安溪茶叶批发 市场、安徽芜湖茶叶市场、浙江茶叶市场等。(2)销地批发市场。如北京马连道市场、 上海大不同茶叶市场。(3)以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4)网上交易市场。如中茶网建 立的:www.teanet.com.cm网上交易市场。根据各批发市场批发茶叶的种类不同,有专业 化茶叶市场和综合茶叶批发市场,如以批发乌龙茶为主的安溪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龙 井为主的新昌龙井茶叶市场就是专业批发市场。北京茶叶批发市场、济南茶叶批发市场 等属于综合茶叶批发市场,茶叶、茶具样样俱全。还可根据其加工环节,分为茶叶加工 市场如广西西南茶叶市场,原料市场,成品销售市场。 (四)茶叶消费方式以散茶为主,包装茶快速发展。以茶庄为主,超市,批发市场新型 销售模式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发展速度快。茶艺馆的兴起将作为一种时常推 动我国茶艺、茶道家庭化。 三、国际市场现状 (一)中国茶叶全球地位在下降。2001年我国茶树种植面积为1143万hm2, 居世界首位;茶叶产量为69万t,茶叶出口量为2496万t。2000年我国茶树 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2.5%、23.2%和17.2%。1 00多年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100年后的今天,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是 ,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出口茶叶均价为斯里兰卡的4成,印度的 6成,肯尼亚的8成[5]。1900年,印度茶叶出口量8.7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8.37万吨 ,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90年。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27.48万吨。190 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1913年, 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8.68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8.27万吨,跃居世界第二 ,此后,中国一直落后于斯里兰卡。中国和斯里兰卡对比,10年前,1990年中国出口量 20.4万吨,创汇4.2亿美元;斯里兰卡出口量20.3万吨,创汇3.7亿美元,两国出口量、 出口值相当。2001年后,中国茶叶出口24.9万吨,创汇3.9亿美元。斯里兰卡出口26万吨 ,创汇7亿美元。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红碎茶占主导地位。2000年红碎茶出口量占全 球出口总量的83%以上。我国红碎茶的市场竞争力弱。 (二)出口缓慢增长,产品结构及贸易形式发生明显变化。世界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是绿茶上升,红绿茶的消费比例从70年代的9:1上升到现在的3:1;二是东欧、亚非 进口国地位上升;三是贸易...
中国茶业发展报告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