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

  培训讲师:王继武

讲师背景:
王继武----研发项目与质量工具实战专家一、主要背景经历:※湖南湘潭大学化学工程学学士※富士康集团技术工程师、品保主管/经理※六西格玛黑带(法国标准化协会ANFOR)※深圳甲上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3A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北京华夏基 详细>>

王继武
    课程咨询电话:

《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详细内容

《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

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

【五个步骤,帮助工程师识别产品和工艺风险、总结经验教训】

1. 课程背景:
80%的质量问题都源于设计缺陷和工艺缺陷,质量管理的被动局面则在于对这些缺
陷缺乏有效的管理。
FMEA用严密的逻辑对工程师的设计方案和工艺方案进行评审(其中包括对经验教
训的分析总结),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和方案。这种系统化的方法能将工程
师团队的技术很好地储备起来,并使之规范化和文件化。
2. 课程目的:
使学员能熟练掌握FMEA,并能合理地运用在产品设计中的风险分析及确定改进措
施;熟练掌握FMEA分析的逻辑关系,将FMEA的输出结果与设计流程中的其它工具结合
,确保在设计中对风险点进行有效地管控。
3. 课程特色:
本课程独创的“五步法”能有效帮助学员如何在设计阶段和工艺阶段找到质量问题
的根源。通过对基本原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员很好的理解FMEA;再以客户的
实际产品和工艺为例进行分组研讨,加深对FMEA的认识和理解,讲师专业点评与学员
分享。
4. 参加人员:
技术部门、设计部门、工艺部门、制造部门和质量部门的管理层及工程师。
5. 课程提纲:(12小时/2天)

|单元 |主要内容 |目的 |
|0 |破冰案例研讨 | |
| |风险的来源 |梳理产品质量问题的来源 |
|1 |FMEA概述 | |
| |FMEA的发展历程及类型 | |
| |产品设计流程与FMEA的使用时机 | |
| |FMEA的定义 | |
| |FMEA开发小组团队 |确定FMEA的职责,尤其是高层的参 |
| | |与 |
| |FMEA负责人的职责 | |
| |定义FMEA的顾客 | |
| |FMEA使用的成本效率 |强调FMEA的重要性 |
| |单元小结:使用FMEA的基本原则 |强调不能将问题传递到下一个环节 |
|2 |DFMEA的实施 | |
| |步骤0:准备 | |
| |DFMEA的目标 | |
| |在制造和装配时需考虑的事项 | |
| |需考虑使用阶段的事项 | |
| |在FMEA过程需要提供的文件 | |
| |创建一个卓越FMEA的条件 | |
| |步骤1:结构分析 | |
| |产品结构分析方法之一:硬件分析法 |以案例分析说明 |
| |产品结构分析方法之二:功能分析法 | |
| |产品结构分析方法之三:硬件分析法 | |
| |与功能分析法相结合 | |
| |产品结构分析方法之四:P(Paramete| |
| |r)图 | |
| |分组练习一:练习产品结构分析 |以客户的产品为例,进行结构分析 |
| | |演练和讨论 |
| |步骤2:功能分析 | |
| |定义功能的方法 | |
| |质量机能展开(QFD) | |
| |将QFD链接到DFMEA | |
| |描述功能 | |
| |“项目/功能与要求”分析 |案例分析 |
| |分组练习二:练习功能分析以及要求 |在练习一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要 |
| | |求”分析演练和讨论 |
| |步骤3:失效模式分析 | |
| |什么是失效 | |
| |潜在失效模式及其类型 |案例分析 |
| |潜在失效的后果 |案例分析 |
| |失效模式和后果的联系 | |
| |分组练习三:练习定义失效模式及其 |在练习二的基础上,进行“失效模式|
| |后果 |和后果”分析演练和讨论 |
| |潜在失效起因/机理 | |
| |典型的失效起因/机理 |案例分析(失效链) |
| |现行设计控制及类型 |案例分析 |
| |设计评审的内容 | |
| |在设计中如何规避人为的错误 | |
| |分组练习四:练习分析失效原因及其 |在练习三的基础上,进行“失效原因|
| |控制措施 |和控制措施”分析演练和讨论 |
| |步骤4:措施分析 | |
| |严重度(Severity)评估和分级 | |
| |特殊特性(Special | |
| |Characteristics) | |
| |产品特性金字塔 | |
| |特性级别 | |
| |发生度(Occurrence)、探测度(Det| |
| |ection)评估 | |
| |风险优先数RPN(Risk Priority | |
| |Number) | |
|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案例:GM和Ford的要求 |
| | |案例:VDA推荐的采取措施的原则 |
| |优先关注的高风险之一:严重度 | |
| |优先关注的高风险之二:设计风险 | |
| |优先关注的高风险之三:RPN Top X | |
| |分组练习五:练习分析风险措施的需 |在练习四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量化|
| |求 |”分析演练和讨论 |
| |步骤5:优化改进 | |
| |建议措施及责任 | |
| |DFMEA改进途径 | |
| |措施的提出、评价和选择 | |
| |措施评价工具:Pugh | |
| |matrix、Pay-Off matrix | |
| |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的确认 |案例分析 |
| |分组练习六:练习提出和选择改进措 |在练习五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措施|
| |施方案 |”分析演练和讨论 |
| |DFMEA的输出和关联 | |
| |跟踪措施 | |
| |单元小结:DFMEA与设计文件的相互关| |
| |系 | |
|3 |PFMEA的实施 | |
| |步骤1:准备 | |
| |创建一个卓越FMEA的条件 | |
| |过程风险的接口 | |
| |步骤2:过程定义 | |
| |过程流程图 |案例:宏观过程流程图 |
| |过程/功能定义 | |
| |微观过程流程图 |案例:各工序的输入输出 |
| |列出对功能的详细要求 | |
| |分组练习七:练习绘制流程图 |以客户的工艺为例,进行分析演练 |
| | |和讨论 |
| |步骤3:失效模式分析 | |
| |潜在失效模式及其类型 |案例分析 |
| |动作的运行机理 |案例分析 |
| |采用“头脑风暴法”识别所有的失效模 | |
| |式 | |
| |潜在失效的后果及思考方向 | |
| |失效模式和后果的联系 | |
| |分组练习八:练习定义失效模式及其 |在练习七的基础上,进行“失效模式|
| |后果 |和后果”分析演练和讨论 |
| |潜在失效的原因 | |
| |原因分析判断技巧 | |
| |现行过程控制 | |
| |现行过程控制:常见的探测措施 |案例分析 |
| |失效原因→失效模式→失效后果 | |
| |分组练习九:练习识别失效模式的原 |在练习八的基础上,进行“失效原因|
| |因和控制措施 |和控制措施”分析演练和讨论 |
| |步骤4:措施分析 | |
| |严重度(Severity)、发生度(Occur| |
| |rence)、探测度(Detection)评估 | |
| |和分级 | |
| |风险优先数RPN(Risk Priority | |
| |Number) | |
|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 |
| |分组练习十:练习分析风险措施的需 |在练习九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量化|
| |求 |”分析演练和讨论 |
| |步骤5:优化改进 | |
| |建议措施及责任 | |
| |PFMEA改进途径 | |
| |措施的提出、评价和选择 | |
| |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的确认 |案例分析 |
| |分组练习十一:练习提出和选择改进 |在练习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措施|
| |措施方案 |”分析演练和讨论 |
| |8D和FMEA的链接(Linkage) | |
| |单元小结:PFMEA的输出 | |
|4 |控制计划的编制 | |
| |PFMEA的关联 | |
| |过程控制路线图(Roadmap) | |
| |控制项目的选择 | |
| |有关测量系统的要求 | |
| |影响控制计划的几个因素 | |
| |将PFMEA链接到控制计划 |实例分析 |
| |控制方法的开发 | |
| |分组练习十二:练习控制计划的编制 | |
| |控制计划评估清单 | |
| |单元小结:如何用PFMEA和CP来降低制| |
| |造的风险? | |
| |课程总结 | |
| | | |

6. 本课程代表客户:
株洲电力机车(国企,电力机车/城轨研发设计及制造)
武汉神龙汽车(中法合资,汽车整车设计及制造)
株洲时代新材(国企,高分子减振降噪产品/特种涂料/新型绝缘材料研发设计及制造

株洲联诚集团(民企,轨道交通零部件设计及制造)
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民企,汽车零件设计及制造)
青岛欧特美(美资,轨道交通零部件设计及制造)
南车广州/昆明城轨(国企,地铁车辆制造)
比克电池(民企,笔记本用电池设计及制造)
仁宝电脑(台资,笔记本电脑设计及制造)
广州索哥波(法资,汽车灯具设计及制造)
资阳电力机车(国企,电力机车设计及制造)
建冠科技(台资,连接器设计及制造)
南玻太阳能(民企,玻璃设计及制造)
中钧科技(新加坡企业,医疗设备零件制造)
爱普斯科(德资,电子元器件设计及制造)
安费诺(RF,PCD)(美资,连接器设计及制造)
……共200余家企业
-----------------------
研发与质量管理讲师
王继武老师年度精品系列课程


 

王继武老师的其它课程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流程、组织和工具,由市场需求来驱动研发团队】1.课程背景:进度延误、沟通协调困难、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做,这是企业在推进新产品开发流程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来推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流程,执行任务的方法也因人而异。项目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但通用的项目管理更适合于工程建设、IT服务或公共设施建

 讲师:王继武详情


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8D)与QC手法【QC手法助力8D过程,让问题不再重复发生】1.课程背景:在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重复性的问题,说明原来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其原因可能是找错问题,或找错原因,或纠正措施执行不到位等等。企业应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确定真正的问题、探求根本原因,进而提出合理可行的纠正措施,从而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2.课程目的

 讲师:王继武详情


释放思维的魔力与创造性解决问题一、课程简介:如何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管理者和工程师能力的最高体现。通过本课程能让受训者掌握多种简单高效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反复模拟演练开启受训者思维、认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大幅度提高绩效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通过课堂的讲解、分析、练习使学员能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解

 讲师:王继武详情


新产品导入流程NPI【借助案例或模板引导,帮你理解如何实施NPI】1.课程背景:新产品导入进度延误、沟通协调困难、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做,这是企业在推进新产品开发流程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来推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流程,执行任务的方法也因人而异。新产品导入流程NPI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2.课程目的:以新产品导入的实施为主线

 讲师:王继武详情


如何应用实验设计(DOE)提高工艺控制能力【通过实验及其数据分析,找到关键工艺参数的最佳控制范围】1.课程背景:在工艺设计中,哪些工艺参数是关键的?其公差范围设定多大是合适的?相当多的工艺工程师是根据其工作经验来回答这两个问题的。DOE借助方差分析的手段,通过少量的工艺实验,从大量的工艺参数中找出关键的工艺参数,再通过全因子析因法及响应曲面法(RSM),建立

 讲师:王继武详情


设计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DFMEA)【五个步骤,帮助工程师识别设计风险、总结经验教训】1.课程背景:80的质量问题都源于设计缺陷和工艺缺陷,质量管理的被动局面则在于对这些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DFMEA用严密的逻辑对工程师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其中包括对经验教训的分析总结),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和方案。这种系统化的方法能将工程师团队的技术很好地储备起来

 讲师:王继武详情


汽车行业五大核心工具【近百个案例或模板,帮你理解如何灵活应用这些工具】1.课程背景:欧美汽车行业根据其成熟的质量策划流程和经验,总结和提出五大核心工具,中国汽车工业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的管理方法、技巧等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学习和应用这些工具时,必须洞悉行业特性和规律,再来理解每一个工具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以及这些工具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很多企业是

 讲师:王继武详情


技术革新降低成本【成本是设计出来的】1.课程背景:绝大部分企业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制造或采购环节,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产品成本是设计决定的,如何在设计阶段导入成本策划和成本优化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会。企业必须改变思路,从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规格、确定合理的物料及其用量,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才能有效降低成本。2.课程目的:掌握在新

 讲师:王继武详情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GreenBelt)1.课程简介: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追求几乎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通过一套以统计科学为依据的数据分析,测量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优化和控制效果,使企业在运作能力方面达到最佳境界。因此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进也是一项有序、科学的方法论。在GE公司,六西格玛是一种突破提升式的企业战略,也是GE所

 讲师:王继武详情


供应商全面质量管理(SQM)【课程总结十八招,帮你应对千变万化的供应商质量问题】1.课程背景: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千变万化,会对企业运营和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造成巨大困扰。现阶段企业建立的供应商评审和管理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流程,虽然面面俱到,但缺乏管控的深度和力度。原因在于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这些流程都是一样的,无法满足供应商差异化管理和企业运营变化的需求。企业必须

 讲师:王继武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