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1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培训讲师:阮晓东

讲师背景:
阮晓东老师«中国科学院博士«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新发展产业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个人简介】多年宏观分析及城镇化咨询经历,具备数量经济分析和全产业链分析双重能力,以国际国内互动的视角 详细>>

阮晓东
    课程咨询电话:

A001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详细内容

A001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总裁班课程系列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主讲人:阮晓东 博士
报告时长:2.5--3小时

课程效益:
1)
使你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包括国际背景、政策体系、目前的建设进展和建设重点范
围;
2) 使你全面了解目前乃至未来二十年中全球价值链与跨国产能新的合作体系的脉络;
3) 使你了解并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
4) 使你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路径,目前的推进节奏,以及对企业的商业机遇;
5)
深刻领会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启示及其对当前企业走出海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借
鉴作用、提高新形势下工作能力与效果。

培训对象: 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主管、经理、总裁、董事长)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级、处级、厅局级)

课程结构:主题+行业案例分析(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等单位案例)
1) 课程特色 : 融“一带一路”知识+国际形势+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
2) 案例式教学:把阐述的内容寓于管理实践的典型案例来阐述,引人入胜。
3)
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从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引发出深刻观点,给人思维启迪。
4) 互动式教学: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共同参与、相互交流。

课程大纲
1、“一带一路”规划热点及发展方向分析
1) “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2)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政策体系
3) “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领域及进展分析
4) “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建设的重点范围

2、中国从多个维度进入“一带一路”时间的必然性
1) 石油战争、金融战争争夺将促使中国改变全球货币体系
2) 破解战争危机及地缘平衡需要“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
3) 西式价值观呈现种种弊端世界期待东方国家治理模式
4) 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赶超依赖区域政治稳定和地缘整合

3、“一带一路”的为全球经济带来的新动力与希望
1) 构建全球价值链与跨国产能新的合作体系
2) 构筑“一带一路”框架下新的产业发展雁阵模式
3) 建设“一带一路”全球新型价值链伙伴关系
4) 跨越亚欧、亚美、亚非区域隔离打造互利共赢的路径

4、“一带一路”发展与中国经济全球化态势
1) “亚投行”战略举措与人民币国际化策略分析
2) 借力“一带一路” 加快中国制造全球化布局
3) 中国将引导未来十年亚太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向
4) “一带一路”是推动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5、“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相互促进:内在一致性和必然逻辑
1) 中国有能力承担起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的重任
2) 有效防范区域内的金融风险并降低交易成本
3) 可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协同发展水平
4) 为沿线国家提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构建金融安全锚

6、人民币国际化: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
1) 欧亚需要高效的互联互通设施以及国际合作新理念和新模式
2) 欧亚各国需要提供新的国际货币弥补当前货币体系缺陷
3) 防范区域内金融风险需要中国带头建立新型国际金融组织
4) 消除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需要中国提供新型金融手段

7、“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践路径与重点突破
1) 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突破口
2) 基础设施融资:提高在沿线基建项目中的参与程度
3) 产业园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4) 跨境电子商务:强化对人民币的民间认同感与接受度

8、“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节奏
1) 总体合作框架与机制设计:加入SDR,亚投行及丝路基金
2) 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国际化:货币互换、跨境结算、人民币期权期货
3) 人民币投融资国际化:直接投资、沿途人民币贷款、人民币债券
4)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布局:提高市场流动性、形成明确的定价基准

9、“一带一路”引导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商业机遇分析
1)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机遇:原发性通道及国际业务结构的调整
2) 国际产能合作机遇:中外的价值链重构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3) 海外投资机遇:围绕科技资源和品牌运营网络进行全球并购
4) 贸易协同合作机遇:海外生产加工物流贸易促进企业全球布局




主讲人:阮晓东 博士 研究员
阮晓东,中科院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研究室研究员,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
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宏国研(北京)信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多年宏观分析及金融
咨询经历,具备数量经济分析和全产业链分析双重能力,以国际国内互动的视角解析宏
观经济、产业经济和战略决策的平衡、基本面和不确定性。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一带
一路”战略热点、新型城镇化和综合改革配套等方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pic]

 

阮晓东老师的其它课程

数字经济:十四五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阮晓东博士研究员202年3月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此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已出炉,进一步强调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性。

 讲师:阮晓东详情


2023年重点行业机遇分析和营销策略阮晓东博士研究员第一部分科创专精特新企业1、科创专精特新企业聚焦工业“四基”领域及战略新兴产业约九成以上的“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基”领域制造强国战略中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纳入评选体系我国第一批及第二批“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分析我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及“链主”企业主要布局分析2、“专精特新”政策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及银

 讲师:阮晓东详情


中国自贸区发展战略及对发展路径及模式分析阮晓东博士研究员1、中国自贸区的成立背景及发展方向分析➢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换挡压力和结构性转型需求➢面向全球的多边贸易体系WTO被逐渐边缘化➢中国需要对新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进行先行先试➢打造新的开放高地促进和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2、中国自贸区相关经济贸易制度创新的主要体现➢建立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

 讲师:阮晓东详情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趋势及中国对策分析阮晓东博士研究员1、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格局认识中国高速发展30年的原因和发展模式中美贸易战的长期逻辑和演化路径中国确立要走高质量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中美贸易战短期目标为应对美国中期选举中美贸易战长期目标遏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只是借口建立新国际格局是关键2、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中

 讲师:阮晓东详情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坚持一个总基调:稳中求进(二)突出一个关键:统筹协调(三)强调一个方向: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四)守好一条红线:安全底线从四个维度学习领会

 讲师:阮晓东详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23宏观经济形势前瞻分析阮晓东博士研究员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经济产业政策调整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信号:提振信心,扩大内需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延续了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的说法,也表达了乐观态度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之一对于宏观调控的总体基调,维持“加大力度”的说法,未提“靠前发力”2、2023年经济恢复态势:双循

 讲师:阮晓东详情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解读讲师:阮晓东博士研究员【课程大纲】1、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中国新能源电力市场发展情况2)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回顾3)传统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电4)未来新能源:可燃冰、页岩气、核能、干热岩、海洋能、储能行业5)目前形势分析:业内业外对新能源关注度越来越高,行业环境趋好清洁能源成为“十

 讲师:阮晓东详情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阮晓东博士研究员【课程大纲】1、全球及中国传统能源转型已悄然行动国家能源产业能力决定能源安全煤炭行业:以煤为基础向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转型石油行业:努力扩大炼油、化工业务,收购炼油、化工资产促进转型电力行业:争相投资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稳步投资核能发电2、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

 讲师:阮晓东详情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重点分析阮晓东博士研究员1、“一带一路”规划热点及发展方向分析“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政策体系“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领域及进展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建设的重点范围2、中国从多个维度进入“一带一路”时间的必然性石油战争、金融战争争夺将促使中国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破解战争危机及地缘平衡需要“一带一路”战略

 讲师:阮晓东详情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互联网化趋势及应对策略阮晓东博士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宏观发展趋势1)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快速发展,产业收入快速增加2)基础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正在建立3)公立医院改革提速,医改重点任务确立远期目标4)医药分开,药品保障体系改革破除“看病贵”问题2、国内医疗健康产业细分领域互联网化趋势1)分级诊疗:互联网资源合理分配,基础医疗领域更易实现2)

 讲师:阮晓东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