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与IPO决策》

  培训讲师:李国平

讲师背景:
李国平教授——高端金融资本专家Ø中央财经大学MBA中心教授,投资系博士生导师、教授Ø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得耶鲁大学日本研究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金融学硕士Ø中央电视台学术顾问与总撰稿Ø新华社、央视、财经杂志等各大媒体采访受邀人Ø国家社科 详细>>

李国平
    课程咨询电话:

《资本市场改革与IPO决策》详细内容

《资本市场改革与IPO决策》

资本市场改革与IPO决策

【课程背景】

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是很多民营企业追求的目标,民营企业普遍将IPO视为创业
成功的象征。
近年我国对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特别是科创板的创建与注册制的实施
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些改革在让民营企业能够越来越容易实现IPO的同时,上市公司股价
跌破发行价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退市制度的日益严格化与集体诉讼的开启
,让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面临更加严格的法律后果。
资本市场改革将导致股票市场的估值体系、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巨大变化。企业家们
应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课程内容】在分析近年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对IPO影响以及IPO对企业影响的基础
上,关于IPO的关键决策问题。

【课程目的】让民营企业家全面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对IPO影响以及IPO对企业的影响,从
而作出最优的IPO决策。

【课程收益】
1、掌握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对资本市场以及IPO的影响
2、了解IPO的运作;
3、了解IPO对企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4、了解国内外不同上市地点、不同交易所IPO的优点、缺点;
5、了解IPO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程对象】民营企业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总经理)、首席
运营官(COO)、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与董事会秘书等;

【课程特色】
1、通俗易懂经济学理论与对资本市场改革的解读;
2、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案例;
3、深入浅出的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4、逻辑严谨,思路清晰;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前言:案例
案例一:“投行贵族的没落”中金公司,因拒绝上市而没落
案例二:张兰因基于上市而失去俏江南
案例三:顺丰控股说上市,然后走捷径上市

一、资本市场改革及其影响
(一)注册制改革
1、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
2、注册制的影响
(二)退市制度的严格化
(三)集体诉讼的开启
(四)资本市场改革对IPO决策的影响

二、是否应该上市
(一)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优点
1、改善财务状况,增强融资能力
2、提高股票流动性,分散风险
3、提高公司知名度
4、便于确定公司价值
5、有利于促进企业规范运行
(二)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缺点
1、成本高:承销费、折价发行、持续监管、信息披露、上市初费与年费、绿鞋与逆
绿鞋期权
案例:读客文化,首日上涨1942.58%;
案例:上纬新材:发行费率34.89%
,募集资金:1.08亿元;发行费:3,752.53万;
案例:抱团报价,上纬新材、读客文化
案例:中国电信的逆绿鞋期权
2、接受持续监管与监督:监管部门、媒体、中间机构
案例:瑞幸被强制退市、安然破产
3、股东的压力
4、公布重大信息
5、容易导致失去对公司控制权(被做空、恶意收购)
案例:浑水公司做空辉山乳业与瑞幸、香椽公司与“猎杀中国概念股”、Harry
Markopolos通用电气(GE)被做空、分众传媒主导退市、宝能恶意收购收购万科、甲骨
文恶意收购仁科、盛大恶意收购收购新浪

三、上市地点的选择
(一)国内上市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1)估值水平高
(2)散户为主,交易活跃,容易退出
(3)监管比较宽松
案例:康美药业、康得新、中信国安、南纺股份、华锐风电
2、缺点
(1)主板核准制,上市时间比较长,不利于抓住“上市窗口”
(2)限售时间比较长,不利于退出
(3)监管法律法规与政策不确定性比较大
(二)美国上市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1)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规模最大,交易活跃、资金充足、流动性最好;多层
次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需要;
(2)注册制:注册制缩短上市时间,避免错过上市“窗口”
案例:滴滴2021年6月10日申请,6月30日IPO;
(3)喜欢高科技企业
(4)严格的监管制度
(5)严格而灵活的股权制度:允许ABC多层股份制、允许合伙人制度;
2、缺点
(1)严格的监管、投资者保护法律、SEC举报制度
案例:瑞幸被强制退市
(2)发达有效的市场约束: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健全的做空机制、活跃的并购市场
(恶意收购);
案例:浑水、香椽做空中概股、盛大恶意收购新浪
(3)中概股价值被低估的可能性大
案例:分众传媒、迈瑞医疗的回购A股
(4)美国投资者不太了解中概股企业,中概股交易不活跃;
(5)文化与制度差异巨大,与政府、市场与投资者沟通存在困难
(6)机构投资者为主,比较理性:换手率比较低,退出比较困难
(7)中美经济关系前景
(三)香港上市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1)资本市场发达
(2)欢迎内地科技股,也了解内地科技股,可以给予较高的估值
(3)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紧密
(4)投资者保护法相对较松,无衍生诉讼等
(5)注册制,上市速度快
2、香港上市的缺点
(1)市场规模较小
(2)估值水平较低
案例:A股与港股的价差,中国电信
(3)机构投资者为主,比较理性:换手率比较低,退出比较困难

四、国内交易所的选择
(一)上市规则
1、上市条件
案例:泽璟制药、百奥泰
2、发行制度:核准制与注册制
3、定价规则
4、减持制度
5、退市制度
6、对股权安排的规定:特殊表决权股票
案例:优刻得
(二)市场状况
1、估值水平
2、交易活跃程度:投资者适当性规则
案例:“你们30亿市值都不到,我们接待不了”

五、上市时机的选择
(一)内部时机
1、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
案例:绿茶餐厅准备在香港上市
2、企业所处行业经济周期
(二)外部时机
1、市场状况
2、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政策变化

六、注意的问题
(一)合规
案例:滴滴
(二)美国上市应注意的问题

 

李国平老师的其它课程

中美经济关系与未来投资方向【课程背景】自2016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制造各种理由以打压中国,从而导致中美关系全面恶化;拜登政府更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并试图联合其盟友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在未来一二十年内都难以真正好转。对中国来说,在进一步扩大经济对外开放的同时,中美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的脱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中国必须也能够掌握脱钩的主动权

 讲师:李国平详情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课程大纲一、会议核心精神之一:加快金融强国建设(一)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1、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2、金融安全与国家安全战略3、掌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权(二)金融强国的意义与作用(三)中国如何实现金融强国二、会议核心精神之二:坚持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一)为什么要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1、金融与中国

 讲师:李国平详情


民营企业融资:如何趋利避害【课程背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存在很久的问题,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原因之一是企业不了解可能获得融资的渠道与方式。由于对金融市场缺乏了解,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商业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但是,民营要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往往比较困难。民营企业的动产资源潜力巨

 讲师:李国平详情


“双碳”目标与企业应对战略【课程背景】气候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中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企业与公众个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二十一世纪中期实现“碳中和”成为一个国际目标;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宣布中国的“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一个重大承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具体体现。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中国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做出巨大的努力。“双碳

 讲师:李国平详情


董事会运作与公司治理【课程背景】全球各国的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制定并颁布了相关规定。例如,我国银保监会在2021年6月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治理也已成为全球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投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国越来越强化了对上市公司、公司董监高的法律责任。例如,我国新《证券法》大幅

 讲师:李国平详情


董事义务与法律风险防范【课程背景】各国越来越强化了对上市公司、公司董监高的法律责任。例如,我国新《证券法》大幅度强化了对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的法律责任追究,并明确了集体诉讼制度。【课程内容】结合公司治理的理论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践,一是分析董事履职的法律风险,二是帮助董监高如何尽责履职并防范相关法律风险;【课程目的】帮助董监高了解义务与职责,并防范相关履职法律风

 讲师:李国平详情


非理性与管理/投资决策【课程背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耐曼之后,研究非理性行为如何影响人类决策的行为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得到了各界的重视。非理性可能导致企业高管们做出错误的投融资决策,从而损害企业的价值。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中,大量的失败案例是高管们的非理性行为导致的。例如,大量的收购与兼并是失败的,而这些收购与兼并决策常常是高管们的过

 讲师:李国平详情


股权激励:方案与实施【课程背景】股权激励是一种常用的长期激励机制。我国各类企业(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越来越普遍地采用股权激励方式。一方面,股权激励越来越普遍地被A股上市公司采用。例如,2021年前10个月中,685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749份股权激励计划(以预案公告日统计),较2020年同期增长50.1。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效果并

 讲师:李国平详情


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演变(二)十九大以来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与目的1、国家发展战略制定背景2、国家发展战略的目的(三)十九大以来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具体内容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短期(一)短期问题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2、企业部门:投资意愿不足3、居民部门:消费与投资意愿不足4、通货紧缩压力隐现(二)短期

 讲师:李国平详情


宏观经济:短期挑战与长期前景【课程背景】中国经济正面临历史性的转变,首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2012年首次下跌到8以后,即已进入“新常态”;其次,中国经济从以投资拉动的增长转变为以改革开放的深化、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增长;第三,“双碳”目标与中美经济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挑战,也为中国经济的长期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经济面临的历史性转变

 讲师:李国平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