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造神话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硅谷创造神话
|硅谷创造神话 | |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是无数风险投资家疯狂舞蹈的结果:他们不但提供资 | |金,更重要的是手把手地教会你如何管理企业,怎样把股票抛给公众……硅谷 | |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奥林匹克式的创业革命,点金术的内涵已扩大到“无中生| |有”,信息和创新所创造的无限财富多过加州矿脉里的金矿…… | |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 | |区的典范,许多国家都将其最著名最成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称为“硅谷”。 | | 硅谷创建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仍然生机勃勃,常盛不衰。这里有7| |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20%在| |硅谷安家落户,如著名的电脑公司惠普公司、软件大王微软公司、芯片大王 | |英特尔公司、网络巨子网景通信公司、网络新秀Yahoo!公司、感光材料大王| |柯达公司以及太阳微系统公司、西斯科公司等。在硅谷,每周有10多家新企 | |业诞生,平均每5天就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挂牌上市。硅谷的失业率仅为3.1%,| |而出口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工资增长率为美国工资平均增长率的5倍。 | |因此它被誉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顶峰和商业界的典范。 | | 硅谷开创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超级资本主义——一个以不断创新的技术、热 | |烈的创业精神以及激烈的经济竞争等等为根基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无数 | |的商业交易、衍生公司、创新公司以及他们的成败起落。成千上百的资本家 | |和工程师都投身其中,而政府却几乎未曾插上一脚。目前这个市场的潜力无 | |限,任何公司或个人的成败都还难下定论。在硅谷盛行的高技术资本主义, | |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地方雷同。 | | 硅谷的工业领袖深以他们所创造的体系为荣,这或许无可厚非,因为他 | |们的工业不仅使自己成为百万富翁,更创造工作机会,实现降低税率的愿望 | |,造福地方邻里,功不可没。微电子工业身为信息社会的重镇,对国家社会 | |贡献良多,若非它提供了一个经济转机,今天的美国也许仍停留在过去时, | |充满烟囱和低等劳工的凄凉景况。 | | 如果你有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硅谷将是你迅速成名的好去处。你可以 | |孤身一人什么都不带,就带着你的技术,在硅谷地区人多的地方如工业园区 | |或是公园等,大声叫喊“互联网络”、“图形加速处理”、“网络信息搜索”……之 | |类最时髦的科技名词,或者干脆就是大家根本听不懂的技术新术语,立刻就 | |会有风险投资家带着大把钞票走过来资助你创业并成为你创业的伙伴。当然 |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这一笑话却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在硅谷沙山路的 | |一幢楼里就曾经住着一些风险投资家,每天都有几个年轻人在楼下徘徊,期 | |待着与风险投资家为伍走上创业的道路。风险投资家们在硅谷的收益也是相 | |当可观的,例如在苹果电脑公司,风险投资投资1美元,取得的回报高达240 | |美元,可谓暴利中的暴利。由于高科技投资有很高的回报率,引得美国东南 | |海岸甚至欧洲的风险投资都大量流向硅谷。 | | 许多科技人才在这里一举成名继而暴富,这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可能是 | |神话,但在硅谷却并不稀奇。远的不说,就说九十年代的两个例子:网景公 | |司的马克o安德森和Yahoo!公司的杨致远。安德森,大学毕业后在硅谷的一 | |家公司工作,他开发出网络信息浏览软件后,1994年与他人共同创建了网景 | |通信公司。公司股票上市的第一天(1995年8月8日),就从每股27美元飙升 | |到71美元。公司成立不到18个月,安德森和他的搭裆已双双成为了亿万富翁 | |,仅3年时间,网景公司从13人发展到今天的4000人,总资产达5亿美元。华 | |裔青年杨致远,现年29岁,从小生活在硅谷,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 |、硕士、博士学位。在开发出网络信息搜索软件后,1995年与他人共同创立 | |了Yahoo!,公司股票上市不到一天便行情飞涨,一日之间他和他的搭裆双双| |成为了亿万富翁。1997年,杨致远的公司收入高达4亿美元,公司总资产已达| |20亿美元,以至于媒介惊呼:戴着眼镜,看上去依然学生气十足的杨致远已 | |成为无数美国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 | 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公司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茁壮成长?如果说 | |硅谷创造了美国的现在,谁又创造了硅谷的现在?硅谷对世界科技具有巨大 | |影响且久盛不衰,令人禁不住要问一声:硅谷有何奥秘? | |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驾车纵游硅谷,沿途其实就是硅谷历年来的发展 | |轨迹。游硅谷理应从斯坦福大学出发,校区内有个斯坦福研究园区,是惠普 | |总公司和硅谷早期其他数十家公司的所在地。硅谷自谷内最成功的“公司”斯 | |坦福大学开始,往南到圣何塞市,沿途在帕洛阿尔托可以看到几栋高耸的办 | |公大楼醒目地矗立着,那就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所在地,他们为创业工程师提 | |供资金,而那些工程师便以他们在别家公司发展出来的新技术为基础,创立 | |新公司,并繁衍而为数百家公司。 | | 再往下走就到了山景市,这里是快捷半导体公司的发源地,许多公司都 | |是从这儿衍生出来的。往谷里再走数英里,就进入今日硅谷的心脏地带,也 | |就是大多数的半导体公司都集中在这里的森尼韦尔、丘柏提诺、圣克拉拉等 | |城市。英特尔总部在圣克拉拉,先进微器件公司AMD(Advanced Micro | |Devices)就在附近。还有一家著名的酒吧——Wagonwheel | |Bar,是早期那些风险投资家与半导体工程师经常饮酒聚会的地方。右边的小| |山便是帕洛阿尔托丘陵,是那些新发迹的百万富翁最喜欢住的地方;附近的 | |丘伯提诺,有苹果公司和其他新创立的公司。而位于斯坦福大学校园的边缘 | |的门罗公园沙山路(Sand Hill Road)3000号,更是远近闻名,因为这栋大 | |厦聚集着十几家老牌的风险投资公司,这一栋设计优美的大厦,建在一个漂 | |亮的山坡顶上,远眺着海滨美景。沙山路3000号的花草树木都是经人悉心照 | |料、精心修剪过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各式的名牌轿车。这副刻意布置的田园 | |景象流露出荣华富贵的生活景象。 | | 这些高技术的赞助人集中一处,左右着投资家和创业家。风险投资家可 | |能在午餐的时候,从一位同行好友那里打听有关某一位他正在考虑投资的创 | |业家的经营计划。如果有哪位创业家遭到了拒绝,通过这样便利的信息网, | |消息很快就会传遍,使得他们成了能合力对付创业家的“投资集团”,违背了 | |自由市场的理想。决定投资与否是很主观的,一位投资家的直觉也许有误, | |却可能影响了其他的人。 | | 硅谷创建初期流行的一句话足以说明这里的重要:如果你想要自己创业 | |,正愁找不到财务支援,那就开车去沙山路3000号吧!那儿有成堆成垛的创 | |业资金等着你。 | | 可以说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很多,也是硅谷的一个重要标志,不 | |难看出除了高科技公司存在的强烈创业精神和拥有一批科技人员兼企业家之 | |外,金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其中,风险投资公司为高科技公司开辟了广 | |阔的融资天地,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快速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 硅谷是全美风险性创业投资的主要活动中心。全国最大的风险性创业投 | |资公司有2/3以上在硅谷或附近设有办公室。其余的许多风险投资公司,虽 | |然设在别处,也都和硅谷有密切的关系。风险投资与创业精神相辅相成,如 | |果不了解风险投资家的作业方式,就无法了解像硅谷这样的高技术系统。 | | 风险投资家可以说是操生杀大权的守门人,他们除了可以决定一个新公 | |司能否成立之外,还在公司发展的初期,协助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提供技 | |术方面的建议。有些时候,他们甚至可以请公司的总裁走路,亲自接管公司 | |,直到找着新的领导人为止。风险投资家多半不公开出面,因此一般大众对 | |他们大都认识不清。许多美国人甚至不知道有风险投资家的存在,能够了解 | |他们在引导技术创新方面影响重大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 | 风险投资就是把钱押在潜力雄厚的高技术新公司,而风险性创业投资公 | |司便在企求高回收的投资人和需要资金的创业家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 | |他们的投资经常只是根据创业家美好的构想为基础,而这种担保是传统的银 | |行家绝对不会予以考虑的。创业家经常必须以出让公司的股权(高达50%)来| |换取创业资金,从这点可以理解到,创业家对于风险投资家不会有好感,有 | |时甚至称他们为“风险投机家”。但是,风险性创业投资对于创业家却十分重 | |要。 | | 风险性创业投资人因为受到投资税率的优惠以及高回收报酬率的诱惑, | |便甘冒高度的风险。最近几年来,一些最成功的创业投资,年回收率都高达5| |0%以上,35%算是很平常的了,因此,创业资金的来源骤然大增。 | | 才不过10年多以前,风险投资这一行还在逐渐没落之中。1969年美国国 | |会把长期投资盈利的最高税率从24%提高到49%,这项决定使得创业资金的来 | |源骤减,也浇熄了投资新公司的意愿。1969年托付给创业投资公司的私人投 | |资有1.71亿美元。新税率法案生效以后,到了1975年,创业投资跌落到1000 | |万美元,只及1969年的6%。 | | 1978年,经过硅谷和其他地方的高技术公司极力游说之后,国会推翻了 | |早先的决定,把最高投资盈利税率降回28%,风险投资又恢复了它的吸引力。| |不久,美国劳工局也允许把退休基金挪用到创业投资。1981年,国会更进一 | |步把最高投资盈利税率降低至20%。结果到了1982年年底,新托付给风险投资| |公司的私人投资金额激升至14亿美元以上,高达12年前的8倍。 | | 硅谷绝大多数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是硅谷的 | |魅力所在。可以说,风险投资是镶嵌在美国硅谷的一颗钻石,没有风险投资 | |,就没有硅谷的今天。 | | 在巨大的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以美国硅谷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大大推动了 | |整个经济的增长。以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为例,风险投资大量涌入促使其飞 | |速发展,目前,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工业总产值的45%| |。全世界最大的100家电脑公司中,有20%是在作为经济奇迹的硅谷区滋养的 | |,而硅谷又是风险投资的大本营。在硅谷,平均每一天就有62人被送进百万 | |富翁之列。1997年,美国各高科技企业的市场价值猛增。以电脑联网公司为 | |例,如Yahoo!、Excite、Infoseek以及Lycos的利润上升了10%,其股票价格| |已经达到了1999年预期价格的100倍。 | | 科技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1981年到1985年,平均每个 | |新兴高科技企业在其创始的最初5年之内,大约需要200万到1000万美元的起 | |动资金,1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一倍。风险投资为此提供了大约2/3的资 | |金。风险投资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上立下丰功伟绩。高科技企业起动阶段资 | |金短缺,他们既无厂房仪器可作抵押,又无贷款资信可供查询,很难获得银 | |行贷款。他们往往只能求助于风险投资,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新兴科技企业 | |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风险企业平均生产率每年递增9%,高于美国平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3倍,其税前收入每年递增35%,而出口总额递增23%。风| |险企业的就业机会每年递增88%,而在同一时期《幸福》杂志500家最大工业企 | |业却下降了0.8%。不仅如此,风险投资为社会创造的大都是高、精、尖就业 | |机会,雇员中相当大的比重是科研、技术和管理等人员。这些人员占风险企 | |业全部员工的61%,而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科技管理人员只占美国全| |部职工的14%。 | | 风险投资推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增长 | |。美国风险投资规模近年高速增长。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当年投入额高达1| |2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比...
硅谷创造神话
|硅谷创造神话 | |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是无数风险投资家疯狂舞蹈的结果:他们不但提供资 | |金,更重要的是手把手地教会你如何管理企业,怎样把股票抛给公众……硅谷 | |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奥林匹克式的创业革命,点金术的内涵已扩大到“无中生| |有”,信息和创新所创造的无限财富多过加州矿脉里的金矿…… | |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 | |区的典范,许多国家都将其最著名最成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称为“硅谷”。 | | 硅谷创建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仍然生机勃勃,常盛不衰。这里有7| |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20%在| |硅谷安家落户,如著名的电脑公司惠普公司、软件大王微软公司、芯片大王 | |英特尔公司、网络巨子网景通信公司、网络新秀Yahoo!公司、感光材料大王| |柯达公司以及太阳微系统公司、西斯科公司等。在硅谷,每周有10多家新企 | |业诞生,平均每5天就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挂牌上市。硅谷的失业率仅为3.1%,| |而出口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工资增长率为美国工资平均增长率的5倍。 | |因此它被誉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顶峰和商业界的典范。 | | 硅谷开创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超级资本主义——一个以不断创新的技术、热 | |烈的创业精神以及激烈的经济竞争等等为根基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无数 | |的商业交易、衍生公司、创新公司以及他们的成败起落。成千上百的资本家 | |和工程师都投身其中,而政府却几乎未曾插上一脚。目前这个市场的潜力无 | |限,任何公司或个人的成败都还难下定论。在硅谷盛行的高技术资本主义, | |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地方雷同。 | | 硅谷的工业领袖深以他们所创造的体系为荣,这或许无可厚非,因为他 | |们的工业不仅使自己成为百万富翁,更创造工作机会,实现降低税率的愿望 | |,造福地方邻里,功不可没。微电子工业身为信息社会的重镇,对国家社会 | |贡献良多,若非它提供了一个经济转机,今天的美国也许仍停留在过去时, | |充满烟囱和低等劳工的凄凉景况。 | | 如果你有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硅谷将是你迅速成名的好去处。你可以 | |孤身一人什么都不带,就带着你的技术,在硅谷地区人多的地方如工业园区 | |或是公园等,大声叫喊“互联网络”、“图形加速处理”、“网络信息搜索”……之 | |类最时髦的科技名词,或者干脆就是大家根本听不懂的技术新术语,立刻就 | |会有风险投资家带着大把钞票走过来资助你创业并成为你创业的伙伴。当然 |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这一笑话却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在硅谷沙山路的 | |一幢楼里就曾经住着一些风险投资家,每天都有几个年轻人在楼下徘徊,期 | |待着与风险投资家为伍走上创业的道路。风险投资家们在硅谷的收益也是相 | |当可观的,例如在苹果电脑公司,风险投资投资1美元,取得的回报高达240 | |美元,可谓暴利中的暴利。由于高科技投资有很高的回报率,引得美国东南 | |海岸甚至欧洲的风险投资都大量流向硅谷。 | | 许多科技人才在这里一举成名继而暴富,这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可能是 | |神话,但在硅谷却并不稀奇。远的不说,就说九十年代的两个例子:网景公 | |司的马克o安德森和Yahoo!公司的杨致远。安德森,大学毕业后在硅谷的一 | |家公司工作,他开发出网络信息浏览软件后,1994年与他人共同创建了网景 | |通信公司。公司股票上市的第一天(1995年8月8日),就从每股27美元飙升 | |到71美元。公司成立不到18个月,安德森和他的搭裆已双双成为了亿万富翁 | |,仅3年时间,网景公司从13人发展到今天的4000人,总资产达5亿美元。华 | |裔青年杨致远,现年29岁,从小生活在硅谷,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 |、硕士、博士学位。在开发出网络信息搜索软件后,1995年与他人共同创立 | |了Yahoo!,公司股票上市不到一天便行情飞涨,一日之间他和他的搭裆双双| |成为了亿万富翁。1997年,杨致远的公司收入高达4亿美元,公司总资产已达| |20亿美元,以至于媒介惊呼:戴着眼镜,看上去依然学生气十足的杨致远已 | |成为无数美国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 | 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公司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茁壮成长?如果说 | |硅谷创造了美国的现在,谁又创造了硅谷的现在?硅谷对世界科技具有巨大 | |影响且久盛不衰,令人禁不住要问一声:硅谷有何奥秘? | |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驾车纵游硅谷,沿途其实就是硅谷历年来的发展 | |轨迹。游硅谷理应从斯坦福大学出发,校区内有个斯坦福研究园区,是惠普 | |总公司和硅谷早期其他数十家公司的所在地。硅谷自谷内最成功的“公司”斯 | |坦福大学开始,往南到圣何塞市,沿途在帕洛阿尔托可以看到几栋高耸的办 | |公大楼醒目地矗立着,那就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所在地,他们为创业工程师提 | |供资金,而那些工程师便以他们在别家公司发展出来的新技术为基础,创立 | |新公司,并繁衍而为数百家公司。 | | 再往下走就到了山景市,这里是快捷半导体公司的发源地,许多公司都 | |是从这儿衍生出来的。往谷里再走数英里,就进入今日硅谷的心脏地带,也 | |就是大多数的半导体公司都集中在这里的森尼韦尔、丘柏提诺、圣克拉拉等 | |城市。英特尔总部在圣克拉拉,先进微器件公司AMD(Advanced Micro | |Devices)就在附近。还有一家著名的酒吧——Wagonwheel | |Bar,是早期那些风险投资家与半导体工程师经常饮酒聚会的地方。右边的小| |山便是帕洛阿尔托丘陵,是那些新发迹的百万富翁最喜欢住的地方;附近的 | |丘伯提诺,有苹果公司和其他新创立的公司。而位于斯坦福大学校园的边缘 | |的门罗公园沙山路(Sand Hill Road)3000号,更是远近闻名,因为这栋大 | |厦聚集着十几家老牌的风险投资公司,这一栋设计优美的大厦,建在一个漂 | |亮的山坡顶上,远眺着海滨美景。沙山路3000号的花草树木都是经人悉心照 | |料、精心修剪过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各式的名牌轿车。这副刻意布置的田园 | |景象流露出荣华富贵的生活景象。 | | 这些高技术的赞助人集中一处,左右着投资家和创业家。风险投资家可 | |能在午餐的时候,从一位同行好友那里打听有关某一位他正在考虑投资的创 | |业家的经营计划。如果有哪位创业家遭到了拒绝,通过这样便利的信息网, | |消息很快就会传遍,使得他们成了能合力对付创业家的“投资集团”,违背了 | |自由市场的理想。决定投资与否是很主观的,一位投资家的直觉也许有误, | |却可能影响了其他的人。 | | 硅谷创建初期流行的一句话足以说明这里的重要:如果你想要自己创业 | |,正愁找不到财务支援,那就开车去沙山路3000号吧!那儿有成堆成垛的创 | |业资金等着你。 | | 可以说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很多,也是硅谷的一个重要标志,不 | |难看出除了高科技公司存在的强烈创业精神和拥有一批科技人员兼企业家之 | |外,金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其中,风险投资公司为高科技公司开辟了广 | |阔的融资天地,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快速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 硅谷是全美风险性创业投资的主要活动中心。全国最大的风险性创业投 | |资公司有2/3以上在硅谷或附近设有办公室。其余的许多风险投资公司,虽 | |然设在别处,也都和硅谷有密切的关系。风险投资与创业精神相辅相成,如 | |果不了解风险投资家的作业方式,就无法了解像硅谷这样的高技术系统。 | | 风险投资家可以说是操生杀大权的守门人,他们除了可以决定一个新公 | |司能否成立之外,还在公司发展的初期,协助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提供技 | |术方面的建议。有些时候,他们甚至可以请公司的总裁走路,亲自接管公司 | |,直到找着新的领导人为止。风险投资家多半不公开出面,因此一般大众对 | |他们大都认识不清。许多美国人甚至不知道有风险投资家的存在,能够了解 | |他们在引导技术创新方面影响重大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 | 风险投资就是把钱押在潜力雄厚的高技术新公司,而风险性创业投资公 | |司便在企求高回收的投资人和需要资金的创业家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 | |他们的投资经常只是根据创业家美好的构想为基础,而这种担保是传统的银 | |行家绝对不会予以考虑的。创业家经常必须以出让公司的股权(高达50%)来| |换取创业资金,从这点可以理解到,创业家对于风险投资家不会有好感,有 | |时甚至称他们为“风险投机家”。但是,风险性创业投资对于创业家却十分重 | |要。 | | 风险性创业投资人因为受到投资税率的优惠以及高回收报酬率的诱惑, | |便甘冒高度的风险。最近几年来,一些最成功的创业投资,年回收率都高达5| |0%以上,35%算是很平常的了,因此,创业资金的来源骤然大增。 | | 才不过10年多以前,风险投资这一行还在逐渐没落之中。1969年美国国 | |会把长期投资盈利的最高税率从24%提高到49%,这项决定使得创业资金的来 | |源骤减,也浇熄了投资新公司的意愿。1969年托付给创业投资公司的私人投 | |资有1.71亿美元。新税率法案生效以后,到了1975年,创业投资跌落到1000 | |万美元,只及1969年的6%。 | | 1978年,经过硅谷和其他地方的高技术公司极力游说之后,国会推翻了 | |早先的决定,把最高投资盈利税率降回28%,风险投资又恢复了它的吸引力。| |不久,美国劳工局也允许把退休基金挪用到创业投资。1981年,国会更进一 | |步把最高投资盈利税率降低至20%。结果到了1982年年底,新托付给风险投资| |公司的私人投资金额激升至14亿美元以上,高达12年前的8倍。 | | 硅谷绝大多数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是硅谷的 | |魅力所在。可以说,风险投资是镶嵌在美国硅谷的一颗钻石,没有风险投资 | |,就没有硅谷的今天。 | | 在巨大的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以美国硅谷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大大推动了 | |整个经济的增长。以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为例,风险投资大量涌入促使其飞 | |速发展,目前,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工业总产值的45%| |。全世界最大的100家电脑公司中,有20%是在作为经济奇迹的硅谷区滋养的 | |,而硅谷又是风险投资的大本营。在硅谷,平均每一天就有62人被送进百万 | |富翁之列。1997年,美国各高科技企业的市场价值猛增。以电脑联网公司为 | |例,如Yahoo!、Excite、Infoseek以及Lycos的利润上升了10%,其股票价格| |已经达到了1999年预期价格的100倍。 | | 科技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1981年到1985年,平均每个 | |新兴高科技企业在其创始的最初5年之内,大约需要200万到1000万美元的起 | |动资金,1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一倍。风险投资为此提供了大约2/3的资 | |金。风险投资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上立下丰功伟绩。高科技企业起动阶段资 | |金短缺,他们既无厂房仪器可作抵押,又无贷款资信可供查询,很难获得银 | |行贷款。他们往往只能求助于风险投资,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新兴科技企业 | |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风险企业平均生产率每年递增9%,高于美国平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3倍,其税前收入每年递增35%,而出口总额递增23%。风| |险企业的就业机会每年递增88%,而在同一时期《幸福》杂志500家最大工业企 | |业却下降了0.8%。不仅如此,风险投资为社会创造的大都是高、精、尖就业 | |机会,雇员中相当大的比重是科研、技术和管理等人员。这些人员占风险企 | |业全部员工的61%,而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科技管理人员只占美国全| |部职工的14%。 | | 风险投资推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增长 | |。美国风险投资规模近年高速增长。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当年投入额高达1| |2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比...
硅谷创造神话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410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413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67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400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416
- 6主顾开拓 520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66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95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51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