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三)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08K

  下载次数:56

  所需积分: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三)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三) 目录 明星企业家纷纷落马 揭开高管"面具"的背面 3 黄宏生:“中国索尼”梦想的折翼 3 郑俊怀:如何“再为伊利干十年”? 4 神秘张海:对健力宝施了什么法 4 万明坚:无奈的“下课” 5 试析关于企业家(特别是国企的)的几点谬论 5 1企业家是现代社会(最)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人。 5 3.企业家是稀缺人才...够了!现在社会剥削别人的人以及他们的走狗实在是太多了, 而不是太少了。作威作福的的人还不够多吗?除了他们爬上企业领导地位所付出的智力 之外,他们真正付出在社会、企业的发展上的智力有多少呢?而且一个智力正常的工人 ,在必要的训练之后,同时在专家顾问的帮助之下,同样能做得很好。 6 看国营企业是怎么样被改造垮的:关于国企内部情况的调查报告 6 国有企业到底是怎样垮台的? 10 国企衰败的另一条原因 11 郎咸平演讲:信托责任与企业文化 11 中国:信托责任缺失的企业文化 11 美国:信托责任生于严刑峻法 12 伟大的企业家造就有信托责任的企业文化 13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摘录 14 摘录说明 14 李斯特著作的时代背景 15 李斯特著作的适用性 15 李斯特著作的针对性 15 李斯特的国家主义与斯密的世界主义的基本区别 15 流行学派的缺点 16 生产力和财富的区别 16 贸易保护是使落后国家 17 购买廉价外国货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17 消费者最终能从保护关税中受益 17 实行贸易保护制度的步骤的重点 18 英国强大的秘密和亚当·斯密的作用 18 联想创业史上的一面门旗——从国有企业演变成民营集团 19 设立香港联想--从国有到民营的突破口 19 香港联想的创业支柱是"中资"而不是外商 19 香港联想的业绩不能归功于外商 19 香港联想上市是推进民营方略的转机 19 国有股减持的对象是技转公司 20 如何解释外商负债持股的"合情、合理" 20 外商负债持股至今仍是联想上市之谜 21 当年功过谁评说? 21 民营的代言人是扶不起的阿斗 22 外商承包经营的香港联想一度成为"烫手的山芋" 22 联想的第二次上市--用北京联想"整合"香港股价 22 在整合中清除的联想集团叛逆 23 吕谭平还债后成了亿万巨富 23 联想"认股权"相形见拙 24 国有转民营的受益人 24 代表"国有"监督"民营"的董事长 24 善于"走钢丝"的"开明婆婆" 25 结束语 25 阶下囚坐拥亿万财 企业自卖自买国企改制黑洞 25 我们应该如何生存? 26 为什么要“赫免”富人企业家?——与张维迎和贾康两位经济学家讨论 28 题外话1——“年关至,莫让9400万农民工空手归” 30 题外话2——某些企业家的“忏悔” 30 企业利益集团的产生过程 30 1、产权改制所创造出新一代的剥削者 30 2、“真正主人”的现状 31 3、国资流失的分配形式 32 4、不可能实现的共同富裕 32 民营企业家的崛起与中国社会政治生态 32 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34 一.目前房地产价格的基本走势与争论 34 二. 经济学关于房地产泡沫的理论 35 三. 泡沫的标准与中国状况 38 四 历史的教训与对策 42 美国储贷协会与房地产股市危机 42 日本地产泡沫神话的破灭 42 东亚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泡沫 42 中国北海市房地产泡沫 43 房地产泡沫的防范与控制,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43 企业“改制”如何使少数人暴富 45 以“出售”为名掠夺人民财产 45 按真正净资产出售公有企业的弊病:侵害债权人的权益 45 侵害企业债权人的暴富捷径 47 没有任何形式规范性的暴富途径 49 不正常的外部环境 51 小结 52 浅谈国有企业问题 52 上半年中国亏损企业亏损额猛增 为七年来最高 55 关于金融改革 56 关于宏观经济 57 企业管理的根本问题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58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在何方。(如果你将退休,如果你的父母健在,请关心此文吧 ) 61 评“国有企业低效率”论 63 郎咸平提新法治主义 欲为国有企业改革开药方 65 MBO调查——我国已实行MBO企业绩效比原国企并不高(从郎咸平的“实话实说”看MBO) 66 主流经济学家是如何将国有企业推向大规模“私有化”深渊的 69 一、以张维迎、周其仁为代表的原始产权陷阱。 69 二、以吴敬琏为代表的法人治理结构陷阱 69 三、国有企业出售转让改制的合成谬误陷阱 69 四、国有企业出售转让改制中的奖恶罚善陷阱。 70 国企能否搞成“老板的企业” 70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曲折故事 71 人民币升值的根据及对经济的影响 72 上海的楼价里,至少一半的钱给地方政府拿去了 81 泰勒制与民主 84 外国干涉中国汇率真相 88 人民币汇率:学会国际金融游戏潜规则 90 明星企业家纷纷落马 揭开高管"面具"的背面   发生在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身上的风波在给行业带来震荡的同时,也使消费者及投资 者对中国企业产生了信任连锁危机,而这一连串事件也引发了对整个企业界背后潜在症 结的反思。   近日一幕悲剧在媒体间传开:因企业资金链断裂难负重压,山西亿万富豪赵恩龙跳 楼自杀。赵恩龙的悲情谢幕将岁末年初中国企业高管纷纷落马的表演推向了极至。对于 中国企业而言,仿佛是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一个个声名显赫的企业竞相成为不光彩的 主角,一个个光环无数的明星企业家们纷纷败下阵来:创维的黄宏生、伊利的郑俊怀、 健力宝的张海、TCL的万明坚、三元的郭维健,或大有隐衷地辞职,或被调查,或被拘捕 至今在押。这不禁让人疑问:中国的企业怎么了?下一个又会轮到谁?这些叱咤商界的 企业及其领军人物在岁末年初引发的震荡留下了太多的悬念,围绕着他们未来命运的迷 雾还远没有消散。   黄宏生:“中国索尼”梦想的折翼   黄宏生,海南临高人,中国赫赫有名的“彩电大王”,去年以2.7亿美元身价排名福 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第31位。除了坚持,黄宏生的创业之路没有任何传奇色彩。1982年 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他进入华南进出口公司工作。三年后,被破格提 拔为常务副总经理,那年他28岁。但黄宏生一直有一个梦想———“创建一家像索尼一样的 企业”,连他的大学毕业设计也是“黑白电视机设计”。1988年,揣着这个梦想和10万元积 蓄,黄宏生只身去了香港,注册成立创维。与其他创业者一样,他历经了一次次的失败 ,甚至一度陷入绝境,但他相信“胜利往往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中”。1991年,黄宏生的创 业生涯出现了转机,一批彩电开发的技术骨干被他揽在了旗下,创维开发的国际领先的 第三代彩电在欧洲市场一炮打响。凭着踏实与韧性,黄宏生和他的创维集团终于走上了 成功之路。2000年,创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突破 70亿元大关,进入中国彩电业前三名,成为行业内上升速度最迅猛的企业之一。   据说黄宏生有自己的一套“快乐的痛苦”哲学:做一个痛苦的人,先痛苦后快乐。痛 苦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准备,而人是要追求痛苦之后的快乐。这番理论如今对黄宏生而言 似乎有些讽刺意味了。2004年11月30日这一天,在香港廉政公署采取的代号“虎山行”的 行动中,目标黄宏生被击中了。这一天,黄宏生在那条正步步接近梦想的道路上调了头 。   拘捕行动发生在黄宏生欲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业绩之际,一同遭到拘捕的还 有集团其他9名高层。香港廉政公署指出,黄宏生涉嫌行贿一名前会计师,以伪造财务记 录,从而助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同时还涉嫌行贿其财务总监,以达到挪用公司巨 额资金的目的。此后黄宏生及其兄弟、也是该公司的执行董事黄培升获准保释外出候审 ,但不准离开香港。创维数码也一直停牌。2004年12月1日,创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首 席执行官王殿甫临危受命。与此同时,黄宏生辞去执行主席一职,改任非执行主席。其 弟、妻子及母亲等也都终止了相应职务,至此,黄氏家族开始淡出创维管理层。   不利消息传出后,尽管王殿甫率领创维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恢复运转,尽管国 美、苏宁、大中、永乐四大电器商业巨头挺身而出表示“力鼎创维”,但是,创维能否依 然保持那面民族制造业的大旗不倒,挺过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仍让人为之捏一把汗。 至于黄宏生,那个曾立志要使创维成为国际一流数码产品供应商的彩电大王,在47岁这 个仍有无限想像空间的人生当口遭遇的重创却是巨大的。他能否有惊无险地度过这场劫 数,重返创维,再掌大权,这要到今年3月20日香港法庭做出裁决之时才能初见分晓了。 那个“中国索尼”梦想能否再插上翅膀如今已经充满了变数。   郑俊怀:如何“再为伊利干十年”?   郑俊怀,55岁。1983年,他开始担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厂长,虽说那只 是个资产四十几万、员工80来人的小厂,但伊利的“郑俊怀时代”可说是由此拉开了序幕 。10年后的1993年,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今日中国最大的奶业集团之一“内蒙古伊利 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此诞生。郑俊怀担任伊利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自1996年在上 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以后,伊利就一直是投资者眼中的爱股。2003年伊利销售额高达 63亿元。在很多人眼里,伊利是内蒙古的一面旗帜,而郑俊怀就是伊利的一面旗帜。据 说伊利员工对于郑俊怀是怀着对教父一样的崇拜和尊敬的。郑俊怀本人也荣誉无数:20 01年度当选为全国乳品行业优秀企业家;2002年度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2003年度当 选为中国创业企业家。   伊利忙碌有序的氛围在去年12月17日这一天被打破。当日,郑俊怀等7名伊利高层被 检察院从会议上带走。最终,因涉嫌挪用公款及其他经济犯罪问题,郑俊怀等5人被内蒙 古自治区公安厅刑事拘留。据伊利内部人士透露,2000年至2001年,郑俊怀等人未经董 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 任公司用于经营。   郑俊怀的东窗事发让人立刻联想到数月前那场沸沸扬扬的“独董风波”。去年6月,俞 伯伟等3人发表独立董事声明,要求聘请独立审计机构对公司的巨额国债投资进行全面审 计。次日,俞伯伟便遭罢免,另两名独董也随之离职。很快,伊利爆出了在债券交易中 亏损940万元的消息。中国证监会随后进驻伊利调查。调查结束3个月后,郑俊怀被拘。   尽管换血后的伊利高层再三向外界表示公司内生产运转有序良好,但各种传闻仍然 铺天盖地的向伊利袭来:有人传伊利被政府接管,有人说伊利面临着资金链断流,还有 人透露,乱做一团的伊利在真空运行。而伊利最大的对手——蒙牛总裁牛根生意味深长的 一句“伊利和蒙牛迟早会走到一起”更让人觉得,伊利风波还没有到终结的时刻。伊利未 来的命运充满了暧昧的味道。虽然从市场上来看伊利产品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但这 场风波对品牌的潜在伤害却是无法抹去的。有业内专家指出,伊利未来的销售计划可能 会受到波及。伊利行业龙头的地位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冲击。郑俊怀曾说过,“还想为伊 利再干十年”。但如今,纵然他有再多豪情恐怕也难以挥洒了。   神秘张海:对健力宝施了什么法   30岁的张海被称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早先他为香港康达在内地的分公司工作。19 97年,退出康达的张海进入内地。通过资本运作,他开始构建他的投资王国“凯地系”, 先后染指中国高科、方正科技、香港中联系统等10余家上市公司。2002年,借浙江国投 之手,张海以3.38亿元收购中国饮料名牌健力宝75%的股权,个人持股50%,正式执掌 健力宝。28岁的张海开始从幕后走上了前台。   最擅长资金运营的张海最终却在资金链上栽了跟头。2004年8月传出了一个令业界震 惊的消息:健力宝易帅,张海下台。下台原因是张海没有勤劳务实地搞产品,而是带着 健力宝大玩资本游戏,最终将健力宝带上了一条资金断裂的道路。   与黄宏生、郑俊怀这样的老企业家相比,年纪轻轻的张海似乎更为神秘。张海出局 后,当关注起这个年轻亿万富翁的年轻历史时,一则令人难以置信的传闻爆出:在进入 资本市场、掀起一场场波澜以前,张海是自称可以“把树叶变小”的“特异”之人。据报道 ,到1992年,18岁的张海已顶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头衔, 经常往来于印度等国传授“藏密气功”。他甚至还在湖北创办了一个“藏密瑜伽健身中心” ,广收弟子、“治病疗人”,并由此发家致富。至于少年的张海是否真的“把树叶变小”已 无从考证,但有着20年历史的健力宝在张海手里变得面目全非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在张海的带领下,健力宝开始热衷走多元化之路,从西北化工、宝丰酒业,到涉足 体育产业,逐渐走上了疯狂扩张、资金断裂的道路。而健力宝传统的饮料产品虽推广费 花了无数,却卖得惨淡。一直以来,健力宝都是在以一种高负债...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三)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