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目录 我国的吸血机制如下,其吸血程度古今中外难以企及 2 中国形势分析报告 6 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14 第一次经济危机(1788年) 14 第二次经济危机(1793年) 14 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年) 15 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年—1814年) 15 第五次经济危机(1816年) 15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年—1822年(?)) 15 第七次经济危机(1825年) 16 第八次经济危机(1837年—1843年) 16 第九次经济危机(1847年—1850年) 16 第十次经济危机(1857年—1858年) 17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1867年—1868年) 18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1873年—1879年) 19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1882年—1883年) 20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1890年-1893年) 21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1900年-1903年) 22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1907年-1908年) 22 第十七次世界经济危机(即大萧条,1929年-1933年) 23 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年-1958年) 26 二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年到1975年) 27 二战后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80年-1982年) 28 二战后第五次世界经济危机(2000年--) 30 我们今日为何陷入困境 30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其成因 30 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困境 31 公平问题为什么严重? 31 什么原因妨碍效率提高? 34 小结:误导造成混乱 4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观 41 毛泽东论“既得利益集团”、“高薪阶层”--《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摘要 43 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张维迎、厉以宁和吴敬琏商榷 44 中国经济改革已到了又一个关键时刻 50 寻租与政策市场 50 保护劳动才能缓和劳动力过剩 51 房地产开发中的"权力承包" 54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 55 俄罗斯改革的风向变了 55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55 俄罗斯私有化为何失败惨重? 56 美国推荐害人改革药方的误导 57 谨防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中国 59 警惕隐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60 附录:俄罗斯的七大金融寡头 63 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在哪里? 63 我国的吸血机制如下,其吸血程度古今中外难以企及 一、大搞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把本来属于公共福利的东西变为花钱购买,本来 人民交了税就是为了得到这些公共福利,结果还要再次花钱,这些钱最终通过种种渠道 流入到各级贪官污吏、奸商权贵的手中,是为挤血; 二、国企亏损,财政买单,财政的钱是人民的税收,而国企的钱亏到哪里去了呢?当 然是各级贪官污吏、奸商权贵的腰包里去了,是为榨血; 三、巨额银行坏账,怎么处理呢?分离出来,成为全国人民的坏账,最终要由全国人 民缴纳的税收来弥补,而这些坏账是怎么造成的呢?很大一部分就是银行官员(王雪冰 、张恩照、高山之流)与奸商内外勾结,吞噬到他们自己的腰包里去了,是为喝血; 四、通过个人所得税,再次将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的10- 20%搜刮走,可能有人会说,有钱人也交了税的,没错,他们是交了税的,但是一方面他 们可以跟官员勾结逃税漏税,普通工薪阶层做不到,另一方面这些交上去的税收最终还 是流入到他们自己的腰包里去了(通过银行贷款,银行的钱又有很大一部份直接来自于 财政注资,最近财政为工行注入170亿美元的资产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为抽血 这就是为什么改革了30年,人民群众还是如此贫困的原因,下面用一个示意图来说明 : 福利产业化消费-----------〉权贵奸商利润 压低工资产生的超额利润----〉权贵奸商利润 各种税收------------------〉国家财政-------〉为银行坏账、国企亏损买单--- 〉贪官污吏、权贵奸商黑色收入 在中国股票市场崩盘之后,中国百姓将面临的是什么? 最近的股权分置改革更加证明了我的观点,权贵阶层吸血是无所不用其极,是挖空心 思的吸血,直至吸到骨髓,吸到老百姓身上一个红血球都没有也不会罢休,他们还会把 你的残躯当柴烧! 不久前,我在一个海外论坛贴了一个帖子,在这个贴子中,我这样写: 1.宣布中国股票市场自公元2005年4月25日起,已经正式崩盘. 2.宣布中国房地产市场自公元2005年4月25日起,已经正式进入崩盘阶段,为期一年 . 3.宣布中国银行业自公元2005年4月25日起,已经正式进入崩盘预备阶段. 帖子发出不久,就有一写网人跟贴,并嘲笑我又在胡说八道。而在此之前的数日, 本人还有一帖子: “看了国内经济情况和数据,感慨万千,做一备忘录.留此纪念。今日,大陆股票市 场指数已经跌到了1162.几日来,数次反弹拉动都无法扭转局面。目前,只要指数下跌几 点,就有十数家企业ST。各类基金投入市场后,后续无力,大量被套。 目前就等临界点.崩盘在即。各位等着看时代上可以写一笔的时刻吧。能赶上这个时 代,我们应该感到幸运。本居士非常荣幸,能提前数年预言到中国股票市场走到这个结 局,是本居士一生最大的荣幸,也是本居士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各位将日子倒回到2000 年,甚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各位会发现,在那个时代,预测出今天中国经济结局是多么 的困难,也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但,人一生中能有这么一次准确的预测,人生就不枉为。只是可惜了中国百姓及那些 相信党和国家,将自己一生的积蓄都支持贪官腰包的"爱国人士"了。 中国股票市场崩盘之后,就会马上是房市崩盘。后面是什么?只有银行崩盘了,下半 年好戏不断。大家继续看戏吧,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一个将是英雄辈 出的时代,有雄心和野心的朋友们,你们一展身手的时代要来了,千万不要再犹豫了, 不要错过这个时代。” 或许有人会问,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竟让你发出了这样的感慨。4月27日 ,中国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并明确表态“要下决 心解决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难点问题”。如果大家不太健忘的话,大家都会对不久前中国 人大会议时,温家宝先生的“温六点”记忆犹新,或许您还会想到更早前的“国九条”。至 少,在我的记忆中,中国政府自建政之后的五十几年中,尚未有任何一项经济问题有过 如此重视,更未有如此的密集发送中央文件。这充分显示了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担心和危 机感。 4月27日的新文件一出台。许多中国媒体对这次会议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官方通讯 社新华社有关报道的标题是:《国务院出手解决股市五大问题,股市有望触底反弹》。《经 济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网”也就此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股市大有希望》的署名文章,把 公布这一会议内容的日子4月27日与“国九条”颁布日相提并论,认为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每日经济新闻》一篇相关报道的开篇语甚至这样写道:“4月27日,必将是一个载入中国 股市历史的日子。” 有心的读者看看中国的报刊报道就会感觉到一片苦心。但这真的是:“必将是一个载 入中国股市历史的日子”吗? 国务院的这次会议确定了当前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重点要作好的五项工作:一、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抓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三、积极稳妥推动股权分置问题 的解决,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五、完善市场法制。可是大家回顾一下中国最近十 年来的关于股票市场的文件就会发现,这些内容并不新,以前的中国证券监管机构也多 次强调这些工作,口号已经喊了多年。用大陆某些高层人士私下的观点来看:“这些政策 有托市的初衷,但不一定取得托市的效果。” 很久以来,我一直批判中国的股市在建立之初就是一个畸形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包 括上市公司作假、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等,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治,即使股价跌 到了所谓的合理价位,只要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股市仍然是一个有着严重缺陷的股 市。中国股票市场在中国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圈钱。而今天看看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 去救市,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崩盘了。说白了就是已经崩溃了。 在海外,如果一个股票市场下跌了百分之七十,这个股票市场就基本上崩溃了。中国 股票市场目前已经从2400点跌到了1100点,这个1100,如果按照扩容前的 中国股票市场看,他基本上相当于2000年时期的600点左右。换句话说,中国股 票市场已经跌去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且几个月来只跌不涨,政府几次救市政策都没 有效果。从“国九条”,“温六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国五点”,股票市场根本就是没有 一点起色,银行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入市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由2001年第四任证监会管理班子上任时的证券市场总市值5.4万亿,而到今年1月初市 值总额为4万亿,除去此期间新股市值,总市值蒸发2.4万亿,流通市值也从4年前的1.7 万亿元变成如今的7000亿元左右,1万亿元的股票市值人间蒸发。据新浪网3月30日对25 675名投资者的一个调查,94.28%的投资者在股市中出现亏损,其中67.34%的投资者亏损 在50%以上。 中国有多少老百姓与股市休戚相关呢?现在开户的证券投资者有7000万,如果以每个证券 投资者关联3-4个家庭成员来计算,与股市直接有关系的人群就达2.1-2.8亿。如果考 虑到9亿农业人口较少进行证券投资,城镇居民跟股市有关系的比例就显得更高一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学者易宪容经过研究发现,在中国股市,一般通过政府管制进 入市场者(如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等)大都可以赚钱,一般自由进入者(如普通 投资者)大都亏损。也就是说,如果在制度安排下,市场利益是通过非市场的方式进行, 或是权势、或是与权力相关的人。那么没有权力或与权力没有关系的人也就无法从中获 得正当的市场利益了。有一个数据可以左证易宪容的观点。据统计,在已经披露2004年 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472家上市公司的2520名高管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截至4月1日 ,合计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160名高管,市值超过1亿的有48位。如果他们是公司 发起的时候持有的股份,即便股市跌得惨不忍睹,这些持股的自然人也不会十分心疼。 若是以每股1元的成本获得的股票,一旦溢价发行,他们的财富就自然增加了数倍,市场 再怎么跌,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伤筋动骨。 正是这种肆无忌惮的利益搜瓜,才导致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下跌。《中华工商时 报》副总编、著名经济评论家水皮先生愤怒地质问:“有上帝吗?如果有的话,就请你们 在空中仔细看清楚了,宝钢高管们长的是什么模样吧!如果老天有眼的话,就请你们睁 回眼仔细看看这疯狂的世界吧,什么叫丧心病狂地圈钱,这就是。”宝钢不缺钱(宝钢管 理层自己声称的),但照样干着圈钱的事情,如愿以偿地圈了256亿元。这真应了那句话 :“不捞白不捞”。2005年4月25日,上证指数跌出自2001年6月调整以来的新低1146点, 而这一天正是上海宝钢股份为增发而连续停牌的最后一天。 有人说,大盘的下跌就是宝钢增发造成的,4月13日证监会宣布股权分置试点时机成熟之 日,大盘暴涨了20多点,4月15日宝钢宣布增发150亿消息见报,大盘从此一跌不回头, 直探1146点,不是宝钢惹的祸又是谁惹的祸?有人说,不对,大盘的下跌最根本的原因 还在股权分置试点的细则充满不确定性导致的,宝钢增发的负面影响已经提前消化,全 流通的预期才是导致大盘崩溃的因素。 宝钢在圈钱,他的高级主管说他们并不缺钱,不缺钱还要圈钱。这很奇怪。水皮先生 曾说:“1993年开始,为了调控当时房地产过热,沪深股市全面封杀房地产公司上市,这 个口子直到天鸿宝业2001年1月15日上市才算打开,同样是为了调控钢铁投资过热,江苏 铁本可以叫停下马,宝钢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逆势融资呢?又是怎么通过审批的呢?难道 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叫投资,来自股市的直接融资就不叫投资了?在普通人看来,宝钢 的再融资就是加剧如今资本对钢铁业的投资热,不是和宏观调控对着干又是什么?” 什么样的背景会让宝钢这样强硬?是什么原因让宝钢赶敢逆天下之大不韪?其实,这 里面的内幕和原因早就让宝钢的高级管理干部泄露出来了,他们明知道增发会引发股票 市场震动,同时也知道目前不是好时机,本身自己也不缺钱,但却偏要增发圈钱,其目 的性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他们所说的,他们需要以亿元为单位的现金参股建设银行的 股份制改造。中国建设银行需要上市圈钱,上市前需要改造,而改造的钱,中央给的美 元外汇储备不够,就需要从另一个方式来解决钱。这就让大型国有上市企业来解决。但 上市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太多的现金。这只有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进行,宝钢圈钱,从 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国有银行改造解决一些问题。 在大陆,曾有人写文章质疑中央政府的做法,质疑怎么能允许“宝钢”一家企业利益而 不顾不二亿股民的利益。 难道大陆政府真的很傻吗?不。能打垮蒋中正的国民政...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目录 我国的吸血机制如下,其吸血程度古今中外难以企及 2 中国形势分析报告 6 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14 第一次经济危机(1788年) 14 第二次经济危机(1793年) 14 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年) 15 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年—1814年) 15 第五次经济危机(1816年) 15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年—1822年(?)) 15 第七次经济危机(1825年) 16 第八次经济危机(1837年—1843年) 16 第九次经济危机(1847年—1850年) 16 第十次经济危机(1857年—1858年) 17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1867年—1868年) 18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1873年—1879年) 19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1882年—1883年) 20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1890年-1893年) 21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1900年-1903年) 22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1907年-1908年) 22 第十七次世界经济危机(即大萧条,1929年-1933年) 23 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年-1958年) 26 二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年到1975年) 27 二战后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80年-1982年) 28 二战后第五次世界经济危机(2000年--) 30 我们今日为何陷入困境 30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其成因 30 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困境 31 公平问题为什么严重? 31 什么原因妨碍效率提高? 34 小结:误导造成混乱 4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观 41 毛泽东论“既得利益集团”、“高薪阶层”--《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摘要 43 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张维迎、厉以宁和吴敬琏商榷 44 中国经济改革已到了又一个关键时刻 50 寻租与政策市场 50 保护劳动才能缓和劳动力过剩 51 房地产开发中的"权力承包" 54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 55 俄罗斯改革的风向变了 55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55 俄罗斯私有化为何失败惨重? 56 美国推荐害人改革药方的误导 57 谨防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中国 59 警惕隐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60 附录:俄罗斯的七大金融寡头 63 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在哪里? 63 我国的吸血机制如下,其吸血程度古今中外难以企及 一、大搞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把本来属于公共福利的东西变为花钱购买,本来 人民交了税就是为了得到这些公共福利,结果还要再次花钱,这些钱最终通过种种渠道 流入到各级贪官污吏、奸商权贵的手中,是为挤血; 二、国企亏损,财政买单,财政的钱是人民的税收,而国企的钱亏到哪里去了呢?当 然是各级贪官污吏、奸商权贵的腰包里去了,是为榨血; 三、巨额银行坏账,怎么处理呢?分离出来,成为全国人民的坏账,最终要由全国人 民缴纳的税收来弥补,而这些坏账是怎么造成的呢?很大一部分就是银行官员(王雪冰 、张恩照、高山之流)与奸商内外勾结,吞噬到他们自己的腰包里去了,是为喝血; 四、通过个人所得税,再次将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的10- 20%搜刮走,可能有人会说,有钱人也交了税的,没错,他们是交了税的,但是一方面他 们可以跟官员勾结逃税漏税,普通工薪阶层做不到,另一方面这些交上去的税收最终还 是流入到他们自己的腰包里去了(通过银行贷款,银行的钱又有很大一部份直接来自于 财政注资,最近财政为工行注入170亿美元的资产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为抽血 这就是为什么改革了30年,人民群众还是如此贫困的原因,下面用一个示意图来说明 : 福利产业化消费-----------〉权贵奸商利润 压低工资产生的超额利润----〉权贵奸商利润 各种税收------------------〉国家财政-------〉为银行坏账、国企亏损买单--- 〉贪官污吏、权贵奸商黑色收入 在中国股票市场崩盘之后,中国百姓将面临的是什么? 最近的股权分置改革更加证明了我的观点,权贵阶层吸血是无所不用其极,是挖空心 思的吸血,直至吸到骨髓,吸到老百姓身上一个红血球都没有也不会罢休,他们还会把 你的残躯当柴烧! 不久前,我在一个海外论坛贴了一个帖子,在这个贴子中,我这样写: 1.宣布中国股票市场自公元2005年4月25日起,已经正式崩盘. 2.宣布中国房地产市场自公元2005年4月25日起,已经正式进入崩盘阶段,为期一年 . 3.宣布中国银行业自公元2005年4月25日起,已经正式进入崩盘预备阶段. 帖子发出不久,就有一写网人跟贴,并嘲笑我又在胡说八道。而在此之前的数日, 本人还有一帖子: “看了国内经济情况和数据,感慨万千,做一备忘录.留此纪念。今日,大陆股票市 场指数已经跌到了1162.几日来,数次反弹拉动都无法扭转局面。目前,只要指数下跌几 点,就有十数家企业ST。各类基金投入市场后,后续无力,大量被套。 目前就等临界点.崩盘在即。各位等着看时代上可以写一笔的时刻吧。能赶上这个时 代,我们应该感到幸运。本居士非常荣幸,能提前数年预言到中国股票市场走到这个结 局,是本居士一生最大的荣幸,也是本居士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各位将日子倒回到2000 年,甚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各位会发现,在那个时代,预测出今天中国经济结局是多么 的困难,也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但,人一生中能有这么一次准确的预测,人生就不枉为。只是可惜了中国百姓及那些 相信党和国家,将自己一生的积蓄都支持贪官腰包的"爱国人士"了。 中国股票市场崩盘之后,就会马上是房市崩盘。后面是什么?只有银行崩盘了,下半 年好戏不断。大家继续看戏吧,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一个将是英雄辈 出的时代,有雄心和野心的朋友们,你们一展身手的时代要来了,千万不要再犹豫了, 不要错过这个时代。” 或许有人会问,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竟让你发出了这样的感慨。4月27日 ,中国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并明确表态“要下决 心解决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难点问题”。如果大家不太健忘的话,大家都会对不久前中国 人大会议时,温家宝先生的“温六点”记忆犹新,或许您还会想到更早前的“国九条”。至 少,在我的记忆中,中国政府自建政之后的五十几年中,尚未有任何一项经济问题有过 如此重视,更未有如此的密集发送中央文件。这充分显示了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担心和危 机感。 4月27日的新文件一出台。许多中国媒体对这次会议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官方通讯 社新华社有关报道的标题是:《国务院出手解决股市五大问题,股市有望触底反弹》。《经 济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网”也就此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股市大有希望》的署名文章,把 公布这一会议内容的日子4月27日与“国九条”颁布日相提并论,认为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每日经济新闻》一篇相关报道的开篇语甚至这样写道:“4月27日,必将是一个载入中国 股市历史的日子。” 有心的读者看看中国的报刊报道就会感觉到一片苦心。但这真的是:“必将是一个载 入中国股市历史的日子”吗? 国务院的这次会议确定了当前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重点要作好的五项工作:一、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抓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三、积极稳妥推动股权分置问题 的解决,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五、完善市场法制。可是大家回顾一下中国最近十 年来的关于股票市场的文件就会发现,这些内容并不新,以前的中国证券监管机构也多 次强调这些工作,口号已经喊了多年。用大陆某些高层人士私下的观点来看:“这些政策 有托市的初衷,但不一定取得托市的效果。” 很久以来,我一直批判中国的股市在建立之初就是一个畸形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包 括上市公司作假、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等,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治,即使股价跌 到了所谓的合理价位,只要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股市仍然是一个有着严重缺陷的股 市。中国股票市场在中国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圈钱。而今天看看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 去救市,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崩盘了。说白了就是已经崩溃了。 在海外,如果一个股票市场下跌了百分之七十,这个股票市场就基本上崩溃了。中国 股票市场目前已经从2400点跌到了1100点,这个1100,如果按照扩容前的 中国股票市场看,他基本上相当于2000年时期的600点左右。换句话说,中国股 票市场已经跌去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且几个月来只跌不涨,政府几次救市政策都没 有效果。从“国九条”,“温六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国五点”,股票市场根本就是没有 一点起色,银行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入市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由2001年第四任证监会管理班子上任时的证券市场总市值5.4万亿,而到今年1月初市 值总额为4万亿,除去此期间新股市值,总市值蒸发2.4万亿,流通市值也从4年前的1.7 万亿元变成如今的7000亿元左右,1万亿元的股票市值人间蒸发。据新浪网3月30日对25 675名投资者的一个调查,94.28%的投资者在股市中出现亏损,其中67.34%的投资者亏损 在50%以上。 中国有多少老百姓与股市休戚相关呢?现在开户的证券投资者有7000万,如果以每个证券 投资者关联3-4个家庭成员来计算,与股市直接有关系的人群就达2.1-2.8亿。如果考 虑到9亿农业人口较少进行证券投资,城镇居民跟股市有关系的比例就显得更高一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学者易宪容经过研究发现,在中国股市,一般通过政府管制进 入市场者(如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等)大都可以赚钱,一般自由进入者(如普通 投资者)大都亏损。也就是说,如果在制度安排下,市场利益是通过非市场的方式进行, 或是权势、或是与权力相关的人。那么没有权力或与权力没有关系的人也就无法从中获 得正当的市场利益了。有一个数据可以左证易宪容的观点。据统计,在已经披露2004年 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472家上市公司的2520名高管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截至4月1日 ,合计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160名高管,市值超过1亿的有48位。如果他们是公司 发起的时候持有的股份,即便股市跌得惨不忍睹,这些持股的自然人也不会十分心疼。 若是以每股1元的成本获得的股票,一旦溢价发行,他们的财富就自然增加了数倍,市场 再怎么跌,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伤筋动骨。 正是这种肆无忌惮的利益搜瓜,才导致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下跌。《中华工商时 报》副总编、著名经济评论家水皮先生愤怒地质问:“有上帝吗?如果有的话,就请你们 在空中仔细看清楚了,宝钢高管们长的是什么模样吧!如果老天有眼的话,就请你们睁 回眼仔细看看这疯狂的世界吧,什么叫丧心病狂地圈钱,这就是。”宝钢不缺钱(宝钢管 理层自己声称的),但照样干着圈钱的事情,如愿以偿地圈了256亿元。这真应了那句话 :“不捞白不捞”。2005年4月25日,上证指数跌出自2001年6月调整以来的新低1146点, 而这一天正是上海宝钢股份为增发而连续停牌的最后一天。 有人说,大盘的下跌就是宝钢增发造成的,4月13日证监会宣布股权分置试点时机成熟之 日,大盘暴涨了20多点,4月15日宝钢宣布增发150亿消息见报,大盘从此一跌不回头, 直探1146点,不是宝钢惹的祸又是谁惹的祸?有人说,不对,大盘的下跌最根本的原因 还在股权分置试点的细则充满不确定性导致的,宝钢增发的负面影响已经提前消化,全 流通的预期才是导致大盘崩溃的因素。 宝钢在圈钱,他的高级主管说他们并不缺钱,不缺钱还要圈钱。这很奇怪。水皮先生 曾说:“1993年开始,为了调控当时房地产过热,沪深股市全面封杀房地产公司上市,这 个口子直到天鸿宝业2001年1月15日上市才算打开,同样是为了调控钢铁投资过热,江苏 铁本可以叫停下马,宝钢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逆势融资呢?又是怎么通过审批的呢?难道 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叫投资,来自股市的直接融资就不叫投资了?在普通人看来,宝钢 的再融资就是加剧如今资本对钢铁业的投资热,不是和宏观调控对着干又是什么?” 什么样的背景会让宝钢这样强硬?是什么原因让宝钢赶敢逆天下之大不韪?其实,这 里面的内幕和原因早就让宝钢的高级管理干部泄露出来了,他们明知道增发会引发股票 市场震动,同时也知道目前不是好时机,本身自己也不缺钱,但却偏要增发圈钱,其目 的性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他们所说的,他们需要以亿元为单位的现金参股建设银行的 股份制改造。中国建设银行需要上市圈钱,上市前需要改造,而改造的钱,中央给的美 元外汇储备不够,就需要从另一个方式来解决钱。这就让大型国有上市企业来解决。但 上市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太多的现金。这只有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进行,宝钢圈钱,从 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国有银行改造解决一些问题。 在大陆,曾有人写文章质疑中央政府的做法,质疑怎么能允许“宝钢”一家企业利益而 不顾不二亿股民的利益。 难道大陆政府真的很傻吗?不。能打垮蒋中正的国民政...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400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404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61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94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410
- 6主顾开拓 514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59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88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43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