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村砂石加工系统2005年安全渡汛措施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1K

  下载次数:88

  所需积分:2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麻村砂石加工系统2005年安全渡汛措施
麻村砂石加工系统2005年防洪渡汛措施 一. 概述 麻村砂石加工系统主要供应Ⅰ、Ⅱ、Ⅳ、Ⅴ标及临建工程的砼骨料,同时作为大法坪砂石加 工系统的供料补充,向Ⅲ标供应常态砂及部分骨料。确保龙滩工程的砂石料供应是麻村砂 石加工系统运行管理的工作重点,防洪水、防暴雨、防坍塌、防雷击等“四防”工作仍然 是今年渡汛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为采石场的边坡防护、12#公路的排水、砂石系统 各车间的排水及防雷击、囤船防洪。为保证麻村砂石加工系统的安全度汛,特制定我部 2005年的防汛措施。 二. 主要防汛措施及要求 1、麻村采石场的防汛措施 ①麻村采石场的开采严格按开采措施及设计图纸进行,开挖边坡及时支护,危石及时处理 。 ②每次爆破后尤其是雨季前后全面对料场山体坡面进行检查,及时清理浮石。 ③做好采石场内的临时排水设施,避免雨水冲刷边坡。 ④疏通麻村采石场进场支线道路排水沟、截水沟,要求4于月30日前完成。 ⑤雨季来临之前,对施工道路、施工营地的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完善,保证施工期排 水畅通,并对入场道路铺垫石渣,防止因路滑对施工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2、12#公路防汛措施 1. 目前K2+576~K2+780段(胶带机运输洞6#洞口至麻村交通洞口段)排水渠被大法坪 砂石加工系统二级泵站至三级泵站的输水管路占用,并用土石回填做为输水管路 的保护层,致使该段公路的排水设施已完全被封堵死,建议重新修建该排水渠, 否则大法坪砂石加工系统汇集的水流将直接冲刷该段路面。 2. 4月30日前对12#公路沿线排水系统进行彻底检查,清理沿线水沟及涵洞的堵塞物, 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 3. 若雨季边坡塌方,发现后立即报告业主并组织突击队进行处理:若塌方堵塞交通, 立即组织机械设备进行疏通;若塌方妨碍场地排水,则在能保证排水有出路和条 件下,仅作排水疏通处理,待塌方体自行固结后再处治。汛期若发现涵洞、排水 沟等出现淤积、堵塞而引起排水阻碍,亦应立即报告业主并采取措施处理。 3、系统各加工车间的防汛措施 1. 派专人经常检查并疏通各车间的排水系统。 2. 成品堆场周边排水沟,已被细砂及成品料覆盖掩埋,无法清除疏通,采取截断水源 的方法,沿成品料仓上方的12#公路段路缘修建浆砌石挡坎,避免雨水流入成品 料场造成质量问题。 3. 加快砂仓雨蓬的施工进度,确保雨季来临前完成。 ④ 平时注意收看天气预报,与当地及业主的水文、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准确 、及时的水文和气象情况,对暴雨、洪水的袭击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前做好各项 防范准备。 ⑤ 经常进行线路、供电和抽排水设备维护,确保其完好。 4、加工系统防雷措施 ① 加强用电管理和雷击防护,供用电设施要有可靠安全的接地装置,对油库、变压器等重 要设施和常落雷作业区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触电、雷击事故发生。   ②根据雷电危害的特点,对经理部生活区及各施工点原有的防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 带、避雷器、各部位接地电阻进行安全检查、检验;检查防累设施是否齐全完好,对不 合格的设施进行维修、更换。 ③电、配电、用电设备防累,检查保护装置动作、接地电阻大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对架空线路、变压器等设施进行重点检查,10Kv变压器高压侧均安装阀式避雷器以防雷 电波侵入。避雷器尽量靠近变压器安装,接地线与变压器外壳、中性点可靠接地。 4. 对施工人员进行雨季施工防雷教育,现场施工设备、人员应作好防雷措施。 附: 接地电阻检测记录 |测试地点 |接地类型 |规定限值(Ω) |测试结果(Ω) | |地磅 |防雷 |≤5 |1 | |系统配电间 |保护 |≤5 |0.5 | |水厂配电间 |保护 |≤5 |0.75 | |废水厂配电间 |保护 |≤5 |1 | |采石场变压器 |保护 |≤5 |1.5 | |综合楼 |防雷 |≤5 |3 | |1#宿舍楼 |防雷 |≤5 |3.5 | |2#宿舍楼 |防雷 |≤5 |3.4 | 5、取水囤船的防汛措施 ①根据设计要求,囤船在洪水水位达到高程242水位时应及时拆卸囤船上的活动接头 。(视洪水情况或固定在起重设备上,或旋转至岸边脱离囤船,待洪水退后再行复位安装。 ) 在拆除的活动接头处采用浮船设安全活动平台,以便在水急浪高的情况下进行拆除工 作。 ②在出水管走向约245m高程处立电杆1条架空引电源上囤船作为非常时期的照明专用 电,同时考虑应急灯和蓄电池作备用。 ③囤船周边加设轮胎作防撞缓冲,同时购买救生圈八个,救生衣8套备用。 ④囤船活动接头拆除期间生产用水从大法坪水厂引用。 三. 防洪抢险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防洪工作的领导,落实防洪度汛责任制,提高防汛意识,认真做好今年的防 汛准备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各职能科室主管以及各施工队队长 、班组长为骨干成员的防洪防汛小组,下设防洪抢险突击队。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方小平 副组长:林运红、徐秋朗、吴月泉、陆国念 成员:刘俊宇、黄汉兴、李健、韦桂生、吴建玲 、肖国秋、杨华铭 (2)防汛办公室设在经理部办公室,电话:0778-7626028,传真:7626029; (3)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电话: |序号 |姓 名 |手 机 |序号 |姓 名 |手 机 | |1 |方小平 |13977864238 |8 |刘俊宇 |13977821428 | |2 |林运红 |13977873919 |9 |吴建玲 |13977874355 | |3 |徐秋朗 |13307881398 |10 |韦桂生 |13977895198 | |4 |吴月泉 |13877805530 |11 |肖国秋 |13768081112 | |5 |陆国念 |13977895318 |12 |杨华铭 |13977821293 | |6 |黄汉兴 |13977821456 |13 | | | |7 |李 健 |13877869226 | | | | 防洪抢险突击队成员: 队员:麻村施工队、职能部门全体职工及民工队伍,人员组成共150人。 编制为2个抢险队: 系统内抢险队:大队长: 杨华铭,主要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各小分队开展工作。 小分队队长:蓝汉年 韦桂生 队员: 粗碎班、筛分班、运转班、电工班及职能部门部分员工、民工队共80人 其中:蓝汉年率领粗碎班、筛分班及职能部门约50人组成1#小分队,主要负系统统内 的排水及取水囤船的抢险,重点放在取水囤船的抢险上,当洪水到预定洪水位,及时按 演练措施拆除的囤船的活动接头,避免囤船侧翻。韦桂生率领运转班、电工班及职能部 门约30人组成2#小分队,负责系统设备及电气设备的抢险,当出现雷击事故,立即组织 人员投入抢险工作,确保系统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 采石场及公路抢险队:大队长:黄汉兴,主要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各小分队开展工作 。 小分队长:徐伟达、 黄荣林 队员: 爆破班、修理班、职能部门人员、民工队共70人 其中:黄荣林率领爆破班、民工队约50人组成3#小分队,主要负责公路边坡及采石 场边坡塌方抢险及排水,配备反铲、推土机、汽车等大型设备,出现险情时及时进行清 理。徐伟达率领修理班及设备部技术干部约20人组成4#小分队,主要负责抢险设备的修 理维护及防洪物抽准备。 四、应急抢险措施 根据上游水情预报洪水已达到紧囤船急抢险警戒水位线,有可能发生囤船倾翻险情 时,须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出动防洪抢险小分队,对各自负责的范围、项目投入紧急抢险。 ②以最快速度拆除囤船活动接头。 ③以最快速度把囤船内电机设备撤离。 五、防洪抢险需准备的材料 为确保洪水期施工时工程安全,需备有抢险应急设备及材料如下表。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投入的设备及材料 |序 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 |1 |25T吊车 |台 |1 | | |2 |汽车 |辆 |6 | | |3 |反铲 |台 |2 | | | | | |2 | | |4 |装载机 |台 |2 | | |5 |水泵 |250S24 |3 |台 | |6 |葫芦 |个 |5 | | |7 |锁扣 |个 |20 |配套相应吨位 | |8 |钢丝绳 |根 |10 | | 六. 防汛安全检查 安监部每月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旬进行例行检查,并经常深入施工 现场,对存在的事故和灾害隐患,及时汇报经理部领导。对各种安全隐患提出具体的整 改措施,并下达各施工队及时整改,以消除事故隐患。
麻村砂石加工系统2005年安全渡汛措施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