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台湾企业

 作者:韦华伟    65


  时下由于台湾连宋对大陆的访问,两岸的关系有所缓和,经贸关系进一步升温,越来越多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北京、上海的台商很多,北京很多餐馆、糕饼点都是台湾人开的。但是我们也发现,虽然台资企业在早些年就进入大陆,而且拥有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尤其是食品行业,十年前就有很多的台商来大陆投资,但除了康师傅、顶新几家之外,鲜有在大陆发展壮大的企业,其实就拿康师傅这样的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悲哀,据说公司的大量利润都被打回台湾,大陆这边只是一个利润源,而非发展源。大陆有众多的台湾讲师,可是却没有出现大型的培训公司和咨询公司,也是一个证明。当年的德克士炸鸡现在已经看不到踪影,大陆这几年诞生了很多大型的餐饮连锁店,比如小肥羊、好利来,但是基本上没有台湾的企业,虽然他们起步比我们早,经验比我们丰富。太多案例说明,台湾企业在大陆长不大,或者很难长大,包括康师傅、顶新这样的企业,现在的发展和扩张速度明显放慢,除了有很多政治的因素外,更关键的是文化、观念、思维模式的问题。不可否认,台湾企业的确有自己的很多独到之处,对于我们大陆企业来说,既要学习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要避免他们长不大的毛病。

  正如台湾岛内的政治局势一样,台湾民众的心态也直接反映到台湾在大陆的企业中。有人说台湾人很矛盾,笔者在跟很多台湾人交流时,谈到台湾,他们会很自豪地告诉你,他们是成为全球IT产业链不可忽视的环节,全球2/3以上的笔记本电脑是台商生产的,有21项IT产品居于全球龙头的地位。但同时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们又象是“小媳妇”一样,内心深处的自卑往往让他们变得过于敏感,缺少大气和胸怀,很多在台资企业工作的大陆员工恐怕都有深切的体会,这也是他们“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台湾企业的管理经验。

  1. 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台湾为什么能成为亚洲四小龙,成为全球IT制造的龙头,与他们的成本控制和精细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台湾的企业非常注重细节,这表现在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细致,从各个层面来考察一个人。国内的企业一般招聘程序比较简单,简历筛选、人力资源部简单考察一下这个人的个性、兴趣、求职意向等,然后就是到人员需求部门的主管进行面视,每次面视时间都不会很长,半个小时左右,效率比较高,但缺点是有时很难考察到这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为什么现在国内企业员工的流失率这么高,跟面视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考察应聘者的个性是有关系的,招到一个适合的人,并不是这么简单,相比之下,台湾的企业就做的比较细致和到位。有一家台资的培训公司,他们在招聘员工时(不管是咨询人员、培训人员还是客服人员),都非常的严格。他们可能会花一天的时间,来与应聘者进行沟通和考察,公司会由主管专门做一个报告,讲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让他们了解公司的理念,然后分组座谈和交流,并设定一定的目标,让大家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这个过程中,就能发现一个人他的个性和价值观取消,比如这个人是否积极思考,是否具备领导才能,逻辑性如何,等等。经过第一轮非常严格和漫长的考核后,适合公司文化者会进入下一轮面视,然后部门主管会面对面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和分析水平,相比来看,台湾的企业更关注一个人的态度和潜力,而不是他的经验,因为他们相信,经验可以积累、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和潜力却很难改变。  

  2. 态度决定一切。

  台湾的企业非常注重态度,一般都会把“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公司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台湾本地的企业中,老板往往认为和员工的合作是基于信赖,很多中层干部都没有书面的雇佣合同。“老板把企业交给你,本身就是信任。即使有书面的合同,干不好,也要走人。我们都是跟老板几十年了,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这就是为什么台资企业大都强调态度的原因。“我们更多关注员工的态度,能力不好没有关系,换个职位,给另外一个机会。对于工作的欲望不高的员工,我们一定要挑高他的工作欲望,否则只能走人。”这种管理理念普遍存在于台资企业。

  但这样的理念在大陆这边却很难得到认同,现在公司与员工的关系越来越是一种契约关系,即“你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事”,但在台资企业里,这句话要倒过来,“你干多少事,我给你多少钱”“你想当领导,那就先是个领导的样子,干领导干的活”。所以这种观念的冲突很难调和,如果你想在台资企业里出头,那就要适合他们的文化。但是目前大陆这边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契约文化,即大家是契约关系,我觉得自己能拿更多的薪水,你给不了,那我就去别的企业。所以为什么台资的企业花很大力气招来的人,往往花了很大功夫培训他,但是等他成熟了,往往由于薪资的原因而跳槽,企业感慨留不住人,员工没有忠诚度,而员工又会抱怨企业薪水低、工作累,这里主要还是双方的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的差异造成的。这也是导致台资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3. 注重愿景与文化的塑造

  优秀的台资企业,往往文化氛围不错,非常注重打造一种亲情文化。有人说台湾企业是靠儒家文化发展起来的,这样的观点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台湾企业的确吸收了很多儒家思想,诸如“亲情、家庭氛围、和睦、勤奋”等,联想文化的基础就是在借鉴台湾企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说,注重“亲情”氛围的企业文化是台资企业非常高明的地方,他可以凝聚员工士气,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台湾企业在塑造愿景、形成共识方面却非常值得我们大陆企业的学习。台湾有家企业叫华亚公司,公司刚成立就聘请顾问公司花很长的时间,规划公司的愿景与使命。曾经是台积电第一任厂长,现担任华亚总经理的高启全认为,公司愿景确定后,最重要的是执行,最高主管认可后,再传递到下一层主管,层层传下去,让人才主动愿意为公司工作,才是最高的境界。用价值观与愿景,来塑造员工的认同感,这是台湾企业的高明之处,并且他们非常注重家庭文化氛围的塑造。我们大陆的很多企业也提出塑造家庭文化,大家都希望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员工都以企业为家,但是家庭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要经常沟通,要互相尊重,要有互相支持的氛围,但要建立这样的共识,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能够以身作则,关心基层的员工,这需要勇气。

  另外,台湾公司的“感恩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何让员工建立忠诚,其实说到底,还是要让员工感激公司,没有感激和感恩,那就是契约关系,给多少钱做多少事,你给的与我想要的不一样,我当然要走,无所谓忠诚与不忠诚。但台湾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就要高明很多,老板经常强调企业是个大家庭,企业与员工一起奋斗,企业感谢员工,也请员工体会到公司的不容易。台湾老板大都与员工关系很好,老板经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员工,经常赞许员工,台湾的培训讲师喜欢讲“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和微笑”,这就是他们建立亲和力的办法,但是我们大陆的很多管理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与我们的文化比较封闭有关,赞美别人好像就是在奉承一样,其实这是缺乏领导技巧的表现。  

  4. 善于学习的文化

  台湾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台湾企业首先向日本企业质量管理,实现了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他们向美国企业学习创新,所以他们能成为INTEL、HP等公司的制造商,拥有7-11这样成功的便利连锁企业;他们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吸收了儒家、佛家的思想,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

  台湾企业善于学习的另一方面可以从他们重视培训看出来,台湾的讲师很多,培训业比较发达。 

  不信任成为台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台湾企业为什么在大陆这边长不大了,除了有政治因素外,台商的一些思维模式也决定了他们与大陆的主流文化很难融合。

  比较严重的一个分歧是关于员工薪酬,台资企业的薪酬普遍比较低,与欧美企业差距明显,这是因为欧美企业没有太多考虑培养的成本,而是用更高的薪水直接找到合适人才,薪酬没有包含培训等其他成本,所以他们更喜欢那些工作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人。台商企业往往考虑培养能和企业共命运的员工,倾向于使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给很好的培训,所以综合计算的职务成本要高于职务薪水。明基逐鹿总经理说:“台湾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职务的成本,而不是职员的工资成本。因为职务的成本包括薪水,办公费用,差旅费等。比如从台中到台南办事,当天就可以完成。可从苏州到北京,或从上海到北京办类似的一件事,当天很难完成,成本就要很高。不要让薪水成为吸引员工的工具。”

  这是台湾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很难去改变,但这样的文化与大陆员工的价值观很难融合。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进入欧美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制国企,这些企业的薪酬模式大都是以业绩定薪酬,注重学历、资历和经验,薪水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这样大的文化氛围下,台资企业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是有一套塑造愿景的好方法,氛围也不错,但却是“叫好不叫座”,难以吸引和留下那些非常优秀的员工,这又导致台商对大陆员工的不信任,因此,很多台湾公司现在越来越抱怨找不到忠诚的员工,越来越对大陆员工失去耐心,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企业无法发展壮大。 

  台资企业曾经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成就了康师傅、顶新、明基等企业,但是从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台资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是慢了,除了有政治的因素,关键的还是对大陆文化的融合问题。从德克士炸鸡的衰败和众多欧美企业的涌入就可以看出,台资企业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增强信任与合作的话,未来的路会比较难走。  

韦华伟
 大的,台湾,企业,时下,由于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在设计企业利润分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人员,根据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担当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来合理地分享其劳动所得。本文将重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