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的透明度

 作者:郝志强    57


  做为管理者,如何看待和上司、同僚、下属的关系,决定了他能否做好本职工作。西方的管理里说管理者要宽宏大度、要赞美员工、要公开公正公平、要实行透明管理,甚至有所谓的“金鱼缸”的管理原则。可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大多本土管理者正好相反,他们经常折磨下属、批评下属、不透明管理。难道本土的管理者做错了吗?我说他们这样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管理者面对上司时,要全透明。

  在狼群中,小狼为了向头狼表示尊敬,要四脚朝天,把脖子和腹部暴露给头狼,于是头狼做撕咬状,小狼不逃走,头狼才接纳它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在企业中,一个全透明的下属,才让上司感到安全,才能认清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用你。你尤其要把自己最柔软的一块,展示给上司,让上司看到你的优点,更要让他看到你的缺点和欲望。上司感到已经掌控住了你,于是有了安全感,于是感觉很爽,这样你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老公面对老婆呢?我想道理是一样的,一个全透明的老公,才能让老婆感到安全,才有家庭的幸福。

  那管理者面对下属时,要怎么样呢?我在培训时,经常有学员提问:“经理要不要和员工打成一片?和员工保持多大的距离合适?”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距离太接近了,经理就被员工看透了,于是很多员工会生出不屑来:“原来他也不见得比我们强多少,可是做了我们的经理。”如果经理有架子,和员工有很大的距离,员工又会说:“你看那个人高高在上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官僚。”

  如果管理者是全透明的,就容易被下属看透,那下属就会投其所好,就会逢迎,就会产生不尊重,公司政策的执行,可能出现问题。当某人是基层员工时,他对上司的命令比较看重,对老板更有点敬畏,甚至把老板神话。但是随着位置的上升,这样的感觉会越来越少,越看老板越透明,觉得老板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于是想自己当老板也不比他差多少,于是可能带人出去创业,造老板的反。

  所以管理者面对下属时,要尽量保持不透明,才能更好地树立管理者的权威。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就是因为他在深宫里,他又有权力,大家不知道他能用权力做出什么事情来,他是不可预测的,就象天气一样,于是大家服从他的话,大家看天气穿衣服,所以皇帝才有了权威。

  当管理者面对同僚时,要怎么样呢?如果全透明,在同僚面前就没有了秘密,同僚也是对手呀!可能某天被陷害,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如果不透明,那互相不了解,也很难发挥团队精神,做好工作。所以面对同僚,最好要半透明。具体什么时候要透明,什么时候不透明,就看具体的情况了。

  以上是管理者在处理上司、下属、同僚关系时,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但也不是绝对的,具体操作起来还要看情况,要看自己的性格。如果你是最前线的主管,每天和员工在一起,你摆管理者的面孔,保持不透明状态,恐怕没人敬畏你。还不如干脆和他们打成一片的,个人的小隐私也让他们知道。在被员工看透的基础上,靠感情激励大家,靠奖励激励大家,靠带头工作激励大家。这样下来,确实有人会用“另类”的眼光看你,说你不象个管理者,但大多数的人还是会欣赏你的。这时管理者要保持全透明,才能赢得员工的爱戴。

  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其中的重就是稳重,不要太随便。作为管理者你平常要有架子,偶而和大家轻松地交流,大家才说你没架子,否则他们可能说:“这个人太随便了,简直不象一个当领导的。”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高层要首先有架子,然后才是没架子。

  也就是说,即便要透明,也要从不透明开始为好。

 经理,透明度,做为,管理者,如何

扩展阅读

前言  不久前,广东某咨询顾问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目前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富人、小资和穷人的认识标准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其中的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结果不免得令人

  作者:冯建军详情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在经销商员工数量超过五十人以后,可考虑设置行政经理岗位,专司对员工的基础人事管理工作,避免将人事工作分散给不专业的内勤岗位,或是甩给老板来做。 经销商公司行政经理的岗位构成内容如下,供参考:一、岗

  作者:潘文富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