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民企高层成为品牌塑造的隐形障碍

 作者:谢付亮    91



    中国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在觉醒,很多企业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民营企业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隐形障碍:高层领导缺乏对品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障碍很多民营企业都没有意识到,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造成很多浪费,同时也走得很辛苦、很艰难。

    决定要塑造自主品牌的企业家,不少人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高层,比如说总经理,而没有认真考虑过人选究竟合适与否。于是,很多情况下,企业高层对品牌没有系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当然,如果企业高层能够认清自己是一知半解,然后潜下心来虚心学习也不会有多少坏的影响。可惜的是,很多企业高层自以为是,摆出一副专家的姿态,对下属指指点点,对咨询公司的顾问指指点点。

    于是,企业可能会最终选择与只会做设计的广告公司合作来进行品牌建设,结果不可避免的把品牌建设弄成了“视觉形象”建设——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到合作一段时间之后,企业家才猛地发现,自己的品牌表现不尽人意,收效甚微,必须重新制定品牌策略。可以说,这是企业高层不懂品牌造成的典型负面影响之一。这样的民营企业很多。

    当然,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远远不止这一点,还有很多,例如,许多民企高层领导无法体会到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致使品牌建设工作推进速度缓慢;不少企业高层领导没有鉴别力,好的品牌创意得不到切实的执行,甚至有些好的创意连连执行的机会都没有;许多民企高层领导不明白品牌需要“立体化传播”,结果把品牌传播变成了单纯的打广告,却仍然自以为是的宣讲做品牌就是做广告,甚是荒唐。

    出现这种问题的民营企业,往往是因为企业高层和企业家的差距太大,也就是说,企业的高层无法真正理解企业家的决策,但是碍于面子或别的目的,又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拍拍胸脯之后还是担当了重任。换句话说,这是民营企业“高层断代”的后果。当然,品牌受到的负面影响只是其后果之一,只不过十分关键。

    实际上,“高层断代”的现象在很多民营企业里都有,但是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有,即使有的企业家意识到了,其却在短期内也很难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如何避免企业高层成为品牌塑造道路上的隐形“绊脚石”,或者民企如何消除高层领导对品牌塑造的负面影响?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两条。

    其一,决心塑造品牌的民营企业,企业家要亲自主抓品牌建设工作,而不是把工作授权给对品牌一知半解的高层领导,造成本来就不够清晰的思路“越搅越乱”。

    其二,决心塑造品牌的民营企业,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制定合适的策略并执行,那么就要果断借助外脑来开展品牌建设的工作,以避免资金、时间以及其它品牌资源的浪费。例如,企业可以与专业的品牌顾问公司合作,在一定的资金条件下,以低成本来塑造强势品牌。远卓品牌策划机构推出黄金伴侣、飞跃伴侣和长青伴侣等三大品牌策划服务项目,也正是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的结果。

   

    总而言之,高层领导阻碍企业品牌塑造的现象根源还在企业家。换句话说,只要民营企业决心打造强势品牌,企业家就应该竭尽全力,找到最合适的人来实现这个远大目标。

 警惕,民企,高层,为品牌,塑造

扩展阅读

  近期关于电击治疗网瘾的报道时时见诸报端,一篇“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治疗网瘾收入8100万元的报道,把电击治疗网瘾的模式频频地拉到了聚光灯下。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

  作者:姜燕芬详情


  价值塑造是在销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于其产品本身的属性以及企业品牌的定位需求,对于价值的描述和定位,成为销售人员说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要说服消费者购买,那么你就要用你地板独特的价值来打动消

  作者:崔学良详情


  中国工业企业多为老型国有企业,体制落后,受国家保护,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一共只有60年时间,因为长期的不透明,以至于工业品营销中存在较重的“灰色营销”因素,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在没有品牌支撑的情

  作者:包贤宗详情


    一、专业品牌评估机构掀开个人品牌榜的“盖头”  2006年4月17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了《2006中国个人品牌价值百强榜》,这是首次有机构对国内个人品牌价值进行专业评估。按照职业划分,进入《

  作者:李鉴金详情


 在观念上的区别和财产地位上的区分一时难于改变的情况下,民企希望在交易中求得平等。而交易无非就是要求两个方面:合法性与公平性,确立交易的公平则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完成。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

  作者:王颖详情


中国的市场运转周期比其他市场进退的更快也更激烈。变化是中国的一种特质,品牌生存的环境正剧烈的变化,平均6个月时间,就可以让竞争品牌复制任何新产品,以美国市场为例,一般耐用品的渗透期是15年,在中国仅为

  作者:吴金河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