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创新》新书精华连载之五

 作者:吴振海    32

第一章 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二)



以弱胜强的战略是非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企业要想繁荣的话,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你在哪个产业竞争,关键在于你如何竞争。”


但是对于具有雄心壮志的挑战者来说,这句话应该改为:挑战者要想自身企业繁荣的话,重要的问题并不是说你在哪个产业竞争,关键在于你如何“不”竞争——避开和强大对手的正面竞争。



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为什么要规避和强大对手的正面竞争呢?


这正是由挑战者和强大对手的资源实力差距所决定的。如果挑战者不是避实击虚,而是以硬碰硬,那么就会被资源、能力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所击败,这样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


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来说,生存发展的最佳方式就是摆脱有利于领先者、不利于挑战者的竞争局势,积极创造更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非竞争局势。


那什么是非竞争?要想真正认识非竞争的概念,我们还是先看看研究直接竞争的博弈论。


1994年,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约翰•纳什,凭借“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博弈行为,就是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在这类博弈行为中,参与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参与竞争的各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必须考虑其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然后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在国外很多大学,博弈论成了热门课程,不少商学院甚至定其为必修课。在一些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的战略咨询服务中,博弈论也得到很多应用。


但是博弈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竞争的不同参与者之间,其决策是具有互动性的,也就是你的选择会和对手的选择相互影响。举例来说,伐木工人的决策和一个军事指挥官的决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伐木工人砍树的时候,他根本不需要担心木头会跳起来反击他,木头和工人之间不存在对抗;而一个军事指挥官指挥战斗,打算消灭对手的时候,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引来对手的抵抗。博弈论就是建立在竞争参与者之间的决策相互影响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说竞争就是强调和对手的互动,在相同的活动上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好,那么非竞争则是避免和竞争对手形成互动的局面。


挑战者战略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和强大对手没有互动的非竞争局势,把对手变成被动没有反应的“木头”,把自己变成积极主动的“伐木工人”。


创造非竞争局势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如何做到“不争而善胜”呢?在海尔集团内部的一次竞争力讨论会上,张瑞敏曾经给他的管理人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65年,那时我还在上中学。有一次到中山公园去劳动,在我们喂狼的时候,出现了一种现象:如果给狼扔一根骨头,这些狼就同时来抢这一根骨头;可是我们同时扔进去五六根骨头,这些狼也还是挤在一起去抢其中一根。于是,我就总在思考这种现象:为什么每一只狼不是各啃一根骨头,而总是去抢同一根,然后再抢另一根呢?



做一只“聪明的狼”,抢夺另外一根骨头,是“不争而善胜”的一种方式,但这也往往是市场领先者或强大对手所采用的“不争”的方式。所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的宝洁公司会宣称:“当对手关注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关注消费者。”


但是,中国有多少企业能像宝洁这样“不争而善胜”?


挑战者战略也是要“不争而善胜”,但是这里的“不争”含义有所不同。挑战者既要关注客户,同时要关注竞争,还要不被强势对手所主导。挑战者的“不争”战略,是创造一种“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积极主动的非竞争局势。挑战者的“不争”战略是让强大对手不同我争或无法同我相争。


没有和竞争对手的互动,挑战者所采取的任何创新的战略行动,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更快地成长发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如果说领先者的战略是竞争战略的话,那么挑战者的战略就是非竞争战略。如果说领先者追求的是竞争优势的话,那么挑战者追求的就是非竞争优势。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在和强大对手没有竞争互动的条件下,一斧头、一斧头地把对手这棵粗壮的大树砍倒。(未完待续;选自《不对称创新》,吴振海著)

 不对称创新,新书,精华,连载,之五

扩展阅读

营销五毒之五:贪   2023.04.06

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哪个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不是靠销售产生的?所以,说营销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一点也不为过。曾看到有营销人自嘲的段子:干的比牛多、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在营销中,为了取得更好得到销售业

  作者:贾同领详情


  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你更看好谁的未来?  答案似乎不言自明:并购IBMPC业务的联想集团已一跃成为千亿量级的跨国公司;而实现了“再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目标的神州数码尚是百亿量级的彻头彻尾的本土公

  作者:郭剑详情


  那么,中小企业成长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这是本书努力思考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回答的问题。本书给出的回答是:模式创新,持续不断的模式创新。  在模式创新这根主线下,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观点

  作者:郭剑详情


  2006年6月6日,港湾被华为正式收购,至此港湾事件划上句号。  港湾事件一度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关注甚至热炒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因为故事的另一主角是公众期盼熟悉而事实上却较为隐秘的华为和它的领导人任正

  作者:郭剑详情


  回头来看,港湾“简单而不无空想”的创业逻辑本身即存在缺陷。有媒体将港湾的创业逻辑提炼为:通过具有煽动性和诱惑力的上市目标、职业空间和期权激励吸引到业内最优秀的人才,而在通信业有了人才就有了技术和市

  作者:郭剑详情


  产品点上的“一技之长”  2006年4月,几乎已被公众淡忘的“商务通”在京高调发布最新产品“商务通隐形手机F8”。随后,以濮存昕任形象代言人的商务通广告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视野。这款“历时四年

  作者:郭剑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