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整合与现代企业发展

 作者:刘晖    61

三、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许多国有企业已将原来的人事处、人事科更名为人力资源部,其中部分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价值,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形式上的改动,换汤不换药,与原来无实质性的差异,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到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基本沿用传统的方法。而一个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应该是能确定企业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及时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保证的管理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应该是经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管理人才,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他们应该明白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重要的资源,对人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开发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知道怎样去引进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掌握激励员工的各种原则和方法,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以获得员工利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共同发展。这样一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队伍,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必要条件。要保证这样一支队伍的建设,就必须从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脱传统人事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四、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


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把为员工提供培训既作为一种提高员工素质的手段,同时也作为激励和保留员工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也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来说,从一个企业是否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可以预测其未来的竞争潜力。1999年1月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水平技能正在破坏本企业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支出。况且,在“把在企业里得到培训提高,视为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的今天,员工本身也特别重视培训发展机会。已有调查报告显示:"培训发展机会"已逐渐成为中国员工择业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员工培训方面做得好、员工满意度较高的企业将成为员工的主要流向。比如,外资企业除了丰厚的薪酬,也因其有价值的培训而成为吸引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重要原因,著名的摩托罗拉设有自己的摩托罗拉大学、惠普有自己的惠普商学院,他们的培训项目都搞得非常精彩,员工的无形价值在培训中不断升值,企业也因此得到长期回报。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反复向人们指出:培训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资,任何设备的功能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潜力则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在同样条件下,通过培训,改善人力资源为企业效益成倍增长是可望可及的事情。而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培训方面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培训是一项投资,总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作为成本,当然应该尽量降低,能省则省。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呈大幅下降趋势。据一份对部分国有企业抽样调查的报告显示:只有5%的国企增加了对员工培训的投资;20%左右的国企年人均教育培训经费为10-30元;30%的国企每年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经费,人均不足10元;其它国有企业因连年亏损早已停止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状况堪忧,不仅不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达到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而且连基本的为适应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都达不到。许多具有投资意识的国有企业的培训体系也亟待完善,他们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培训工作通常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分离,一般由各业务部门举办,且限于岗位培训,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时间,没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和目标,使培训限于一种短期行为。事实上,由于企业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应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项目,包括从市场营销、技术技能和文化、价值观培训到计算机技术培训以及人际沟通和领导技能方面的培训,培训的项目应根据企业的前景与战略、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与管理人员的发展水平来进行安排。走出企业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忙人无暇培训、闲人正好去培训、人才用不着培训、庸才培训也无用等等培训认识上的误区


五、建立具有激励机制的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激励问题,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史也是激励机制演进的历史。从承包制、厂长负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其目的无不是为了激励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的员工这些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中最重要的杠杆就是薪酬的分配。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应该是根据报酬与风险匹配的原则、报酬与绩效匹配的原则制定的,否则丧失的不仅是公平,而且还有效率、效果。中国历来有“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即使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其承担的风险不对称,员工的收入与其绩效未挂钩,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结构单一,经营者、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普通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水平没有拉开成为目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体制中的最大问题。经营者、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多在二到三倍左右,其收入与其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不对应,与经营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挂钩,激励作用微乎其微。虽然少数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其管理层的收入较高,像科龙电器的老总年薪高达350万元人民币,但这并不能代表普遍水平。或者,管理层的灰色收入,甚至是违法收入,构成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而显性收入的增减激励作用不大或根本不起作用。而普通员工的工资晋升制度虽然和国外的做法有着类似之处,新员工的薪资均是从下限工资开始逐年提升,但外企员工工资晋升幅度和绩效密切相关,每年每人的升幅差别较大,而国有企业的奖金分配往往只根据企业总体效益,员工干好干坏工资晋升幅度不大,各个职级之间不论是固定薪资还是现金总收入都相差不大。改革现有的薪酬体系,区别企业中不同类别的人员建立不同的、形式多样的薪酬方案,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激励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薪酬体系的设计首先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价格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确定企业的总体工资水平。一般而言,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采取领先型,处于成熟阶段采取追中型,处于收缩阶段采取落后型。至于工资的浮动,核心人才的工资是随企业效益的好坏而浮动,保安、保洁类人员的工资则是随市场价格的浮动而浮动。具体到薪酬方案的设计,目前也有很多可借鉴的方法:旨在激励企业经营者、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制、股票期权计划,旨在激励中层管理者的与绩效挂钩的年度奖金,既鼓励销售人员培养企业长期客户,又激励其努力提高销售额的底薪加佣金的复合薪资计划,还有具有普遍激励作用的绩效薪资计划。无论设计何种薪酬方案,其基础工作都是要通过应用专业的技术或工具,采用比较科学的评估标准,进行工作分析,确定企业内部各个层级、各个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从而确定其薪资等级标准。


六、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


要保证一套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的正常运作,还必须建立系统公正的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应是以绩效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我们称之为绩效评估体系(PAS)。无论其型态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绩效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是涉及员工调任、晋升、加薪等的重要依据,是提高企业的效率的有效手段。有效的绩效评估,依靠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评价制度要合理,这就要求评估的标准是基于工作而非基于工作者;标准要尽可能具体而且可以衡量;标准要与工作绩效紧密相关。二是评价人要有评估技巧,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大多数国有企业目前尚在采用的目标管理法是一种工作成果评价法,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目标比较抽象,员工参与程度低,由上级部门对指标作简单分解,对普通员工而言,这样的指标与自身联系甚少,至多只能考核到部门,并且只关注结果,对于过程无法掌握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法无法将公司和个人的绩效联系在一起,对于薪酬的分配提供的依据不足。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的绩效评估体系都不是十全十美。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阶段,员工、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的文化,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方法:(1)能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评估的目的(2)对员工的工作起到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3)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员工工作(4)评估方法相对比较节约成本(5)评估方法实用性强,操作性强


七、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就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口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显得僵化、保守、流于形式。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也就没有提高自身的外部推动力,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更多的是受社会的影响及员工之间的潜移默化,良莠不齐,致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凝聚力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力功能未能很好地挖掘出来。 对于多数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建设重点是首先要解除旧有观念,习惯以及制度的束傅,有破才有立。在怎样构建一个企业的文化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提出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给我们很多启发,尤其在“建立共同愿景”中所提出的原理和技术对于一个想建立强势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目标实现的经营者、管理者都是值得借鉴、实践的。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不是个体能量的简单叠加,而必须是有序的和有方向性的叠加,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运用人力资源整合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总和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进而推动和提高企业的绩效,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刘晖
 人力资源,整合,现代,企业发展,FONT

扩展阅读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所有企业纷纷把企业培训放到重要的位置,且不惜血本,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很多企业收获甚微,付出回报不成比例,培训效果差强人意。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企业培训存

  作者:董栗序详情


人力资源管理需提速   2023.03.23

Bill Cushard已经对“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样的培训项目失去耐心了。Cushard是索尔兹伯里诺兰集团的首席学习官,该公司总部是一个在马里兰的软件公司。Cushard认为,传统的界定学习需求的方

  作者:陈琦详情


陈步峰先生以“潜心传播文化业,俯首甘为拓荒牛”自勉,专心致力于服务文化的研究传播,发表文章400余篇,出版《成败大扫描-服务文化案例启示录》《打造金牌服务》《服务文化决胜未来》等系列专著。提出传播的

  作者:陈步峰详情


 前一阵巨能钙事件在某些媒体沸沸扬扬的闹起来,随后又随着卫生部的一纸通告而宣告尘埃落定。在这一事件中,巨能公司蒙受了重大损失,心中是有百般委屈千般怨,但这笔账究竟应该算在谁的头上呢?有人说它是某些媒体

  作者:陈亮详情


战略上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媒体,将植入式广告做一次全方位实践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促使其大片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一种近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日益火爆的营销方式也悄然进入大众的视野:植入式广告。作为当下最为热

  作者:陈亮详情


长尾理论整合碎产品   2023.03.08

银曼的产品创新应该总结为激活式创新,赋予这些老产品新的生命力,把那些琐碎但广泛的需求集中解决。银曼的成功对众多小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如果要说银曼未来该怎么走,我觉得首要任务应该是整合,整

  作者:陈亮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