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缢门”背后的华为文化缺失

 作者:文兴国    95

事件背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称,7月18日下午,进入华为只有60多天的26岁员工张锐自缢身亡。张锐生前曾表示在华为期间工作压力很大,表现不好就会被主管批评,还要经常加班。张锐曾两次向家里提出辞职的想法,但家人没有同意。


张锐自缢后,张锐父母与华为公司进行了三次协商,华为人事部副部长张志刚表示,根据公司规定只能给予1万元的安抚费。他说,张锐是自杀而且发生在公司外,其死亡并不在公司的员工伤亡补贴制度之内,这1万元也是公司对家属的慰问。

张志刚承认华为公司的员工的确都有压力,但对于张锐来说,压力实际上远没到把他击垮的程度。他说,张锐进入华为只有60多天,没有转正,也不能独立承担项目。

以上事件散见于国内媒体,大家对于一个年青人的离去都表示了扼腕和不解,按照公关的处理方法,华为应该做什么?而华为又做了什么呢?我们看华为的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

公司全体员工:

沉痛地向大家通报,公司员工张锐(工号69016),男,年龄26岁,毕业于武汉大学,2007年5月11日加入华为,参加为期二周的大队培训后,于2007年5月25日到华为供应链管理部报到,工作岗位为物料品质部元器件工程师,试用期期间未分配正式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物料品质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该员工于7月17日起请假,7月18日下午被警方发现在某小区自杀身亡。

自杀的原因警方正在调查。公司对张锐的情况表示惋惜,并已成立小组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特此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部

二OO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笔者看到华为的情况通报,第一反映是华为的工作压力的确很大,要不怎华为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处理问题方式如此欠妥;第二是如果“自缢门事件”给华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人力部的“张锐选择了这条路,将痛苦留给你们,也给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说法则更把华为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将使华为遭受媒体和网友的集体攻击。

关于“自缢门”事件,首先是一个企业的人才观,我们还是来分享一个中国的故事:

燕国的昭王即位以后,为了要复国中兴,就广求天下良才,交接贤能才智之士,集中人才,共谋大事。这时有一个名叫郭魄的策士,抓到了机会,去对燕昭王说,你如果要招纳天下贤士,就先把我这个并不见得有特殊本领的人高抬起来,那么天下的贤能之才,自然就都到你燕国来效力了。燕昭王问他,这是什么道理?他说,从前有位喜欢千里马的国君,出千金的高价去找。后来派去买的人,花五百金买了一具千里马的骨骼回来。这位国君起初很生气,但派去买马的人解释说,连死马都花高价买了来,更何况活马呢!这个风声一传出去,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果然,他爱马的名声传出去了,不到一年,就有了三匹千里马。现在你燕昭王把我供在这里,自然天下贤能之士,都投奔到你燕国来了。燕昭王听了他的建议,用了他,后来果然许多知名之士都到了燕国。
我们不能完全根据“华为回应”断定他们将流失很多人才,但是一而再的事件发生却凸现出华为处事缺乏中国智慧。按照公关管理ABCD理念association(联合)、believe(信任)、communicate(沟通)、driving(推动)来看待华为事件,我们发现华为对于媒体和公众没有任何的“联合”手段,比如在网站专题开展“职场压力”专题,使公众由“自缢事件”转向到“生存压力”,进而理解华为。在公众联合的处理上,华为没有动作,就意味着不及格。从“信任”角度看待华为,华为显然站在了公众的对立面,回应仓促,而且措词不诚恳,直接影响“沟通”效果,那事件自然不会由华为来“推动”发展,所以使这次事件变的对华为更加不利。

1万元的安抚费绝对不是这件事情的重点,这件事情的处理由两个核心:第一是公众理解华为,明白事件本身和华为企业关系不大,其实当一个员工心理极度脆弱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华为需要大家的理解,而更多的“张锐”们则需要全社会的关怀。第二个问题是取得张锐父母的理解,通过张锐父母传递华为的爱心。在山东,也是两家全国知名的家电企业,前后都发生过员工死亡和游客被点击的事件,但是两家企业显示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底蕴,把员工死亡事件变成了企业的宣传机会,在各地卫视专题中“企业关爱死者爱心传递”的新闻使企业获得了无数的赞誉,这就是企业智慧的不同,华为强势的忘记了“危机也是机会”,冷漠的结果自然是大众的敌视,谨慎!


 自缢 缺失 华为 背后 文化

扩展阅读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最近淄博烧烤火出圈了,一场“人心换人心,你真我也真”的大型契约活动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淄博,让淄博火出天际,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这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淄博烧烤成为网红现象级事件,当之无愧

  作者:杨建允详情


大客户销售人员都知道销售要了解客户需求,因为没有需求,就没有客户购买的可能。有时候困难的不是了解需求,因为你会发现有时候客户是有需求的,比如减低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等,但为什么却迟迟不会决定呢?  

  作者:蒋观庆详情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一则关于“毕姥爷”的“不雅视频”最近被炒的沸沸扬扬,把一向以幽默著称的老毕推到风口浪尖上。从节目暂停到停职,再到深入调查,看来老毕以后很难以主持人身份跟观众朋友见面了。  视频中

  作者:贾同领详情


  1、夯实“决定文化营销成败“的三大基础因素  成功的文化营销应能既很好地适应特定的本土社会文化背景和环境,又能很好地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特定的文化事件和符合品牌的个性和品牌文化建设路径。  基础因素

  作者:刘云详情


(注:陈步峰先生系中国服务文化新科学的开创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酒店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现代管理学院研究员,润石服务文化研究院院长; MBA爱达经理学院教授,杭州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首批

  作者:陈步峰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