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耦合论(一)

 作者:白万纲    338

任何一个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人,都是一个有待被激发的个体,有待被特定概念,特定提法所激活,产生某种被赋予行为,被期待的行为。

任何一个环境中的人们,根植于民族文化,被社区和地区文化影响,被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异化,被流行文化影响,对外表现为恶俗文化,对内呈现跟风和羊群效应。

但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有一致的文化敏感点会被发现和驾驭。这些人或早或迟都会被某种特点目的所驾驭,这种驾驭的过程就是文化耦合的过程。

一,

领导者为了把系统管好,往往发明很多特殊提法,生造很多概念来驱动该组织达成共识某些,促进某种理念形成,及某种导向的强化,制促使某种作风的培养,以及保障某种结果的出现。

当然很多人要问,为什么我们会制造这么多新概念呢?因为我们发现,公共概念存在五种缺陷:

第一种是信息含量降低,屡次被用,就是我们通常民间化说,用滥了,事实上就是它的解释力过于宽泛,内涵和外延出现了不确定特征。

第二,公共概念过于粗俗或过于精细,无法严丝合缝地解释这个事物。

第三,公共概念需要很多文化和素质的支撑,它是有前提的,但是当把日本的一个公共概念拿来中国的事情,当把中华民族的一个事解释犹太民族的事的时候,就出现,事实上是不能移植的,所以必须缔造、翻译一个概念。

第四,公共概念的指向性不强

第五,新事物的产生,我们企业一些独特的感受,不能用公共概念来描述。

那么这时候发现公共概念就像马赛克一样,颗粒总是太粗,真实世界的各种效应,生命力、边缘总是鲜活的,无法被动地用前者来解释。那么就出现了我们怎么运用我们自己的概念体系,来解释生动的真实世界的问题。

于是,如何用自己的话办自己的事,用自己的思想发现自己的问题,解释自己的问题,给员工们正确认识问题,形成正确得出解决方案的一个空间,变得急迫,急切和刻不容缓,也是文化耦合论的革命性的来源。

我们发现只有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焕发员工大脑里面的认识能力,认识能量,只有把员工大脑里的认识能量激发出来了,我们才发现,我们企业的生命力才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白万纲
白万纲白万纲,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中国首席集团战略与集团管控专家,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众多知名学府客座教授,多个省市国资委、经贸委的管控顾问,多家超大型企业集团的独立董事。
 耦合 文化

扩展阅读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习惯势力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正所谓陋习不破,文化难立。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一旦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内化,就是会形成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

  作者:邓正红详情


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amp;软实力amp;(Soft Power)概念以来,国人广泛关注。在十七大报告中,软实力以amp;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mp;的表述形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还包括am

  作者:邓正红详情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资源是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的第二大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基本生存的根本保障。纵观企业未来生存,虽然核心生存目标超越基本生存,但是,追求核心生存目标必须立足于基本生存对资源的持续整合,也就是说,整合资

  作者:邓正红详情


在我的研究领域,企业文化项目是初涉猎,但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却有些时日了,企业文化给企业能带来什么?我比较推崇这种说法即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态度。因为这个概念解释包含了一

  作者:史为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