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团队精神培养

 作者:范凤桐    391

《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华特曼,在考察了美国的#&'公司、英特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波音公司等()家大公司以后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贯穿所有美国杰出公司的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每一家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请神、加强员工培训和鼓励员工个入学习。本文仅就在我国现在企业中如何培养和建立团队精神谈几点看法。

一、要提倡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人们生活的意义不仅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而且更重要地体现为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人们通过共同创造,促进社会发展,这就需要人们对社会的贡献。人的本质是潜在着的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实现了的人的本质。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应该采取的生活原则和生活态度,是培育企业价值观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
为此,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个人主义倾向,以为个人的价值就在于对自由的信念,主张自我选择、自我实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因此。他们只讲个人价值,不讲社会价值;只讲个人的主观需要,不讲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实际状况,不讲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这种脱离社会和群体的个人主义,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对他人,都是有害的,应该杜绝。另一种是忽视个人需要的倾向。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既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也就是说,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并应提供相应环境使个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以发挥。同时,社会还应满足个人的合理需求,包括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我国过去曾一度片面要求员工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而不太考虑个人的物质利益。这是错误理解了人的价值。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工作中还应强调奉献精神,但企业必须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让有奉献精神的人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作为员工本人应该充分发扬奉献精神,哪怕是在个人利益上有所牺牲,因为“奉献”本身就包含了不要报酬的意思。个人主义在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中应该是没有市场的,集体主义构成了企业管军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集体,企业内的事业部、工厂、科室也是大小不等的集体。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都是为了保持集体的协调。维护集体的利益,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例如,在生产方面,企业主要不是鼓励每个员工提高效率,而是注重整个集体提高效率。这种集体主义成了企业中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基本规范。它寻求员工把个人利益置于团体利益之下,作到团体利益第一,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也要求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后,做到先人后己,他人利益第一。当然,企业的集体主义并不完全掉斥个人主义,只不过是要求个人从属于集体而已。

二、确立员工的的主人翁地位,营造“家庭”氛围
所谓“主人翁”是说明主体对客体的关系。当主体对客体由于具有所有使用、经营管理等关系,因而主体能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支配客体的活动时,主体就是客体的主人或称主体在主客关系中处于主人翁地位、对企业来说,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就体现为员工对企业的所有、使用和经营管理关系及权利,以其意志能够影响和支配企业的各种活动。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员工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企业也就充满了勃勃生机。在现代企业中要使每个员工树立企业即“家”的基本理念。“家”是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概念。企业是“家”的放大体。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员工包括总裁在内,都是家族的一员。其中最高经营者可视为家长。在大家庭中,所有人都被一视同仁,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在待遇、晋升制度、工资制度、奖金制度、工作时间、在现场的穿着上都相同。所有员工都有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力。企业领导要特别重视“感情投资”,企业经理熟悉员工的情况,亲自参加工家里的红白喜事,厂里经常组运动会、联欢会、纳凉会、恳谈、野餐会和外出旅行等活动,有可邀请员工家属参加。这样可使个企业洋溢着家庭的和谐气氛。工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和当家作主精神从事生产,对自己、对企业度负责,自觉遵守厂规厂纪,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任务。正是在这种充满激情和创性的员工活动中,企业的价值才以确立,企业的经营目标才得以现,企业才得以不断发展。

三、以“和”为本,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命运和企业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企业应重视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员工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会牢固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理念,顾全大局,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真正从内心里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并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员工就能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给企业,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刻苦钻研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为企业做更大的贡献。此外,他们就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满足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同时,企业要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企业领导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开放坦诚的沟通气氛,使员工之间能够充分沟通意见,每个员工不仅能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还能倾听和接受其他员工的意见,通过相互沟通,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在团体内部提倡心心相印、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反对彼此倾轧、内耗外报。但强调“以和为本”并非排斥竞争,而是强调内和外争,即对内让而不争,对外争而不让。一个小组团结如一人,与别的小组一争高低;一个车间团结如一人与别的车间一争高低;一个企业团结如一人,与别的企业一争高低。所谓竞争意识就是要提高一个集体的竞争能力。企业内部的和”,也并非一团和气,失误不纠。要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勇于发表意见和提出批评。企业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使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产生一体感,使得大家团结协作,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四、树立“经营即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由于企业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企业应把教育作为企业对社会的义务,而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把教育作为其经营理念的核心,树立经营即教育”的理念。第一,企业和社会有一种无言的契约。即经营是社会对企业的委托,要完成此重任,必须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统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统一的方法是靠教育。第二,要经营好企业,必须集中众智,使得每个员工都把自己当作企业的经营者,做好应做的工作,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了造就这样的集体,必须靠教育。第三,依靠教育在企业成员中确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的理念、教育的动力来自于团队精神,同时通过教育又强化了团队精神,而正是这种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管理之魂。总之,团队协作精神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基本素质,是企业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中国企业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就需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团队精神的成熟度不够,个性不强。因此,需要对团队精神进行再培育和重塑,在培育和重塑团队精神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等融合到团队精神的培育全过程中,使之成为团队精神的基础。
 团队精神 团队 培养 精神 企业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3年6月15-16日,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企管咨询)陈老师在力嘉集团启动精益人才培养项目,力嘉集团四个分子公司110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力嘉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塑胶齿轮、塑胶部件、高

  作者:降本增效云学院详情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