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门店内盗损失

 作者:黄静    116

 

    对于门店经营来说,损耗是个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基本无法杜绝的问题。尽管内盗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因为是内部员工的作为,在员工群体中散布负能量,其性质更显恶劣。改善门店的内盗,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员工明白公司惩处“内盗”的决心

做为门店管理者,首先要向员工表明自己对“内盗”的态度,让他们知道公司惩处“内盗”的决心,积极采取各种打击盗窃的措施。比如,防损部不定期搞“易盗商品盘查”、对收银员进行临时钱箱平账、突击性的清理店内可能被用来藏匿内盗商品的死角等。总之,能够让那些潜在的“内盗员工”精神上处于紧张状态的事情都可以去做。等到门店整体内盗情况大有改观,这种突击检查可以适当减少,但决不能停止,要誓与盗窃行为斗争到底。

2.将“盗窃”损失列入员工的奖惩方案中去

许多“内盗员工”会有这样的想法:门店天天都在销售,天天都在赚钱,那么自己“拿”一点也没多大关系。针对某些员工的这种侥幸想法,可以将“内外盗”一视同仁,将其给门店造成的损失,与部门员工的绩效挂勾,超出正常损耗标准之外的损失,本着经济损失经济补偿的原则,从该部门绩效和员工工资中按比例扣除;同时规定,不论是内盗还是外盗,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积极反馈,一经核实,酌情取消扣款,并视情况给予奖励(这个策略的关键是侧重奖励弱处罚)。这样就把全体员工的利益做捆绑,防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那些有内盗倾向的员工,其他员工会高度警惕,那么多眼睛盯着,也不好下手,这就是发挥群众的力量。

3.请“专业机关”协助门店管理内盗

盗窃势必偷偷摸摸是见不得光的,其本质上是违法行为,那就可以考虑请专业的安保司法力量介入。比如,可以请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来给员工上普法课,主题可以是如何发现和抓捕盗窃犯、关于盗窃的法律制裁等。课堂上可以讲解相关条款、播放相关录像、展示手铐、警棍等相关器材,课堂效果做到形象生动。名义上是关于普法教育,实质上威慑那些有盗窃倾向的员工,让他们知道门店重视盗窃管理,门店有专业机构的支持,针对盗窃有严格的法律制裁,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收敛盗窃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

4.通过企业文化的营造,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门店“内盗”究其深层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员工缺乏归属感造成的。由于感觉没有职业发展空间,自己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员工就会把公司给自己的利益单一化,将物质利益当做是公司给自己的唯一回报。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内盗起因并不一定是钱,导致他们“偷盗”的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失衡,比如,厌烦、受挫、缺乏安全感、感觉不公平、没有个人发展空间等。所以,如果门店能够重视员工的思想引导教育,在福利制度、管理制度上更注意人性化,重视沟通与疏导,这才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


黄静
黄静 黄静,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十余年的专业采购工作经历,从国有大型零售企业到外资大卖场,先后担任采购课长、采购经理、采购总监、培训总监等职务,在现代零售行业拥有较为完整的从业经历。在零供关系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供应商关心的采购问题、谈判问题、费用问题、合同问题、各类冲突解决问题有较系统的研究。
 如何,降低,店内,损失,nbsp

扩展阅读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3G门户旗下GO桌面品牌,被打造为一个活泼有趣、自信睿智、年轻专业、不断创新进  取,真诚对话的掌中“极客”形象,并走出国门,得到了全球用户的关注和赞许。  受邀参加Google I/O大会前夕,3

  作者:李欣详情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从品牌传播到落地销售,从新车上市炒热概念赚足眼球,到引导用户实际到店进而购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体系化整合传播的过程。在80、90后汽车消费主力军关注的众多内容载体中,视频能够最直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