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债 是蝴蝶还是光荣疤

 作者:中国证券报    111

时下在经济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就有人会提及美国的次贷危机,似乎异国的次级债真的会在中国发生“蝴蝶效应”。不过,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机会,认为次贷危机的“沃尔玛效应”会导致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加。其实,无论把次级债看作是危机还是机会,当我们在承认次贷危机的现实存在时,就不知不觉接受了人家背后的价
值判断。如果觉得其背后的价值判断不错的话,那么外层的危机就不是一只邪恶的蝴蝶,而是一个“光荣疤”。

这大概不能算阿Q精神,因为疮疤长在别人身上。然而,危机毕竟是危机,此疤之所以谓之光荣,因为其背后的价值判断是诚信的评级体系,似乎可以使人家引以为荣。有关资料表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分3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贷款对象为信用评分在660分以上的个人;次优级按揭贷款,贷款对象为信用评分在620-660分之间;次级按揭贷款,贷款对象信用分数低于620,因为信用低,出现 “危机”的可能性就大。如果过多贪食这块市场蛋糕,陷入危机也是咎由自取。

说次级债是光荣疤,也不属“外国月亮圆”的问题。在东方文化中,诚信具有更多的道德成分,而次级债背后的诚信价值判断则是客观的制度设计。纯粹从道德层面看,很难说购买次贷的个人比需要优质贷款的人更不讲诚信;所谓优质、次优、次贷是商家自己的界定,正如蓝筹股、垃圾股是对股票的评价一样。

按照传统哲学的分类,如果视次贷危机为“末”,那么其背后的价值判断当为 “本”。问题在于,我们在关注次贷危机是否会产生“蝴蝶效应”的时候,是否会舍本逐末。不幸的是,现实中的确有这种倾向。比如在发生了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救市”的措施,于是当国内股票市场下跌之后,有人就呼吁政府“救市”,却很少有人关注金融市场运作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否有问题,制度设计是否有需要有健全之处。而实践往往又会给我们提出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舍本逐末的现象绝非个别,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攀附趋势愈演愈烈,假如在诚信判断和风险分级体系没有建立健全之前,就将这些资本“盛宴”放开,国外热钱的流入将难以遏制,普通老百姓将无所适从。

实际上,除了已经出现的金融衍生产品外,人们很难预料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会变换出什么新的花样,与其一个个地效仿、解禁,不如多做些固本的工作,以不变应万变。从次按所占美国总按揭贷款的比重看,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应该是很小的,它导致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遭受到重大的危机,关键就是这些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及其衍生品化。美国不少金融机构借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采取虚假包装的方式把这些金融资产卖给了投资者,结果才把风险放大。

由此可见,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搞好风险评级,完善公平、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才是根本。这也许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如果我们不能正视次贷危机,那就必须正视和接受其背后的价值体系,而不能把风险的防范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如果次贷危机能够引起我们积极的思维,坏事变成好事,那么就不妨把它看作一块光荣疤。

 次级债 次级 蝴蝶 光荣 还是

扩展阅读

前言  不久前,广东某咨询顾问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目前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富人、小资和穷人的认识标准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其中的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结果不免得令人

  作者:冯建军详情


在选择房产前, 非常重要一点是先让我们来了解在我国买期房、现房和二手房各有的优点和缺点, 以下我们列出这三种选择的一些优点和缺点并加以评述。事实上, 它也不能一概而论, 市场情况在变化, 每一个项目也

  作者:张健详情


  前两天参加一个活动,与一国内知名的儿童“早教”机构高层有过沟通,该公司运作某国际早教品牌,目前在深圳有3家分店。  在谈到市场前景时,她给了我诸如“市场巨大,单在北京,仅早期教育一项的年消费达到1

  作者:王山详情


企业在拓展过程中,到底选择直营还是加盟?这是我在咨询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这只是选择渠道的方式不同而已。直营好,还是加盟好,好比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最近接触的两个企业,一个是坚持直营稳步

  作者:王山详情


  企业在拓展过程中,到底选择直营还是加盟?这是我在咨询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这只是选择渠道的方式不同而已。直营好,还是加盟好,好比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最近接触的两个企业,一个是坚持

  作者:王山详情


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出现了三轮贬值。第一轮是1973年1月至1978年10月,美元兑所有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21.9;其中兑主要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14.9。第

  作者:朱磊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