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bus: 赢利先于人气

 作者:施智梁    179

与传统的网络公司理念不同,Blogbus 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义为有商业追求的公司而不是网站,Blogbus 以收支平衡而非人气来作为衡量自身成功的标志。

Web2.0 领域曾是2005 年创投市场上的明星,Bokee、Blogcn 都在这一年获得过上千万美元的投资。而在强调P2P( 点对点沟通)、互动自助的Web2.0风潮中最鲜明的形式无疑是博客。它甚至被定义为继E-mail、BBS、ICQ 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自媒体(we media)。据创投综合服务机构清科报告,2006 年中国的博客数已超过6000 万, 其中提供存储空间的服务商也超过600 家。但随着2006 年整体IT 业的相对失宠, 以及Web2.0 公司自身的不少负面消息( 比如Blogcn 耿俊强的离职等), 甚至博客实名制政策出台等都使得投资商驻足观望。归根到底还是Web2.0 公司不清晰的赢利模式让众多VC 从之前的狂热走向理智。

不过国内第三大博客网站Blogbus 也许是一个另类:他在Blogcn、Bokee 纷纷完成第二轮大宗融资的2005 年,从维众创投手里赎回了股份; 却又在上述两个网站陆续遭遇裁员荡、博客业整体不被看好的2006 年从日本风险投资商JAIC 和网络广告公司Cyber Agent 手中得到了300 万美元的风投。

Blogbus 的CEO 窦毅( 网名横戈) 从不怀疑Blogbus能吸引真正的博客投资商。“我们从来都是把自己定义为有商业追求的公司而不是网站, 我们向来是以收支平衡而非人气来作为衡量自身成功的标志。” 窦毅说。现在的Blogbus 经过重新注册, 成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我想VC 们看中的就是我们真正的博客性质。看重我们真正体现博客价值的追求, 我们以社会性软件( 因为Blog 写作所需要的个性和延续性,已使Blogger 圈这种典型的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 越来越像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Blog 就是一种社会性软件)的开发应用为基础, 挖掘网络社会性的内在价值。

Blogbus 一直强调的用户体验就是其商业运营下的一大特征。比如它率先推出的“搬家”功能——能将用户在国内12 个主要博客网的日志都方便地迁移到Blogbus 来,就受到用户的极大欢迎。基于用户体验,Blogbus 的广告也采用了“植入式”,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广告收益, 已占去年收入的2/3。与之比较,Bokee和Blogcn 走的就是主题博客的路线, 在用户体验上花的心思不如Blogbus。

Blogbus 勇于对赢利模式做出探索, 在国内众多博客网中敢为天下先。它率先推出VIP 会员收费服务; 为那些渴望个性服务的用户提供独立域名和模板。尽管Bokee 和Blogcn 随后也做出了类似的举措, 但并没有坚持多久。Blogbus 还尝试电子商务(E-Commerce):Bus小店出售BlogBus 周边纪念商品,代售知名Blogger 出版图书等。虽然以上种种都是Blogbus 对赢利模式的尝试, 但至少让整个业界甚至VC 感受到了Blogbus 商业运营的决心。

对成本的良好控制也成为了Blogbus 在去年上半年持续盈利的关键。同样窦毅对Blogbus 团队企业化的效率也充满自信,“当初我们零融资、十几个人的团队就不比拿了千万美元融资、几百个人的团队做的差, 更别说现在这个得到了融资的30 个人的团队。投资方看到了我们的经营模式, 认可我们对博客价值尤其是商业价值的理解,对我们作为企业的长期回报完全可预测,又有着这样一个专业有效的团队。他怎么会不投呢?”窦毅说。

窦毅并不认为Blogbus 存在很大的竞争压力, 因为他认为中国没有一家真正优秀的中文BSP( 博客服务托管商)。既然市场在经历了如此乍暖还寒的一年后还给Blogbus 这样的市场空间, 那么就把“战略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好坏”这句话送给他吧。


 于人 先于 赢利 人气

扩展阅读

红海与蓝海,如同地狱与天堂。工业企业在经历了简单加工制造的低利润阶段之后,当然要抬头看路,为自己的企业找到易于行驶的未来之路。30年前有路不给走,而今条条大路人皆满,时间一直是默默无言的见证者,战略规

  作者:叶敦明详情


  3、多种成分模型:采购与销售的多渠道合作  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场合的价值就会差别很大。一个沙漠里饥渴难耐的人,身上携带的金银细软哪里抵得上一箪食、一瓢饮呢?但是身处都市的人们,就会把金钱看成是至

  作者:叶敦明详情


  赢利模式是工业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家实业经营心态的最好佐证。当资本运作的热情冲淡了实业运作的平常之心,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靠技术概念和政策基金起家的“创新型”工业企业,就会成为老板

  作者:叶敦明详情


  在《工业企业战略:创新赢利模式的扩张力(上)》一文中,叶敦明阐述了品牌模型和速度模型等两个常见的创新赢利模式。创新,意味着打乱了常规的思路和做法,赢利模式内在的四个要素的组合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叶敦明详情


企业战略设计,摒弃了战略空想,把壮志雄心结晶为四大构成要素,成就了企业特有的赢利模式。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这四个要素是战略设计的落脚点,与企业经营策略息息相关,决定一个工业企业的赢

  作者:叶敦明详情


  5、如何让客户选择我?     赢得客户就像谈恋爱,自己要中意,对方也要投桃报李,讲的是你情我愿。工业企业的营销素养不高,市场调研的功夫下的又少,经常是从自己的单方面考虑目标客户。我都做得这么好了

  作者:叶敦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