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真快之道

 作者:袁岳    145

说到快品牌,许多在中国或者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到经理人似乎都不难理解,因为基于高效的策划而进行的短、平、快的决策,一向是中国许多企业的惯常行为。但这样的快既有先人一步、从简决断的特点,也常有鲁莽偏差与严重的行动后遗症。在金错刀写的《快品牌》中,“快”被他选择的一些最新的真实案例活生生地重新定义了。在这些精选的案例之上,我约略概括出这些快锐品牌之快的内涵及其不同于我开头说的那类快手快脚行为的关键点。

快之四味:

其一、萌动之需。捕捉目标消费群体变化中的前沿需求,也就是总是关心目标用户或消费者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不断被刺激、塑造与萌发出来的模糊而新鲜的那类未成熟的欲求。它既不是企业人员的个人想像力,也不是消费者的所有感觉与意识,它是半隐蔽的、朦胧的、仿佛的、不容易简单表达清楚的需求萌芽,当企业具备把这样的需求不断呈现为产品、服务措施与传播创意的时候,消费者会会心地说:“对了,这就是我要的那一个!”

其二、异组之能。将基于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的若干看似不相关的元素、事物、活动之间建立并非常规而又超乎想象的联系,这样就进一步朝向了跨越专业边界,组合多类产品与文化元素的方向,从而既可周全地呈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图景及其变迁,同时也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及打破传统专业供应模式满意生活需要的无缝服务。

其三、忧滞之识。一种赶不上下一趟时潮的危机感,在一个普遍年青化、快节奏与短周期的信息传递与样式翻新的市场上,即使你现在货品俏卖得春风送爽,你还是要琢磨如何在下一波供应表现中不落人后,而为了达到这一点就需要计划出超短的设计、生产、促销与分布周期,在市场上能给消费者以持续不断的新鲜感。

其四、真趣第一。在一个对于某些群体来说,时间和购买力均出现了剩余的时代,“不好玩等于没有”,“不好玩还不如没有”。产品必须提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感知而以前又没有感知过的乐趣,购买行为本身也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趣味性的体验才能完成,这个时候趣味就是价值。

“快”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塑造中国市场的特色,这使得在中国市场上新类型的产品、新的样式与包装、新的概念与创意总有着相当规模的感兴趣群体。同时,“快”也有效地塑造了消费者对于更快变化与更新的需要。创新的初级阶段往往带有很强的模仿色彩,而恰恰是这种来自当地市场的快速的市场变动,使得任何有用心的模仿都能很快进化成为有独特的当地市场适应性的产品,并且衍生出更丰富的变化之道,所以对于当地企业来说,学习国际企业的真快之道也是企业能力重生的关键路径。

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快”意味着我们不仅仅要以用户为中心,更要在用户的不成熟新生需求面前保持谦卑与兴趣,意味着我们在营销活动与管理中对于更多创意型人才与对于社会文化趋势高度敏感性人才的引入与重用;意味着我们即使没有大格局,也要把一个有限的小格局在短期用透、用出特色与深度;意味着对年青一代为核心推动的多元趣味与悠长的青春和青春化事物保持持续的兴趣。因此,在这里,“快”意味着在管理机制向更前瞻、更高效、更敏感、更有想象力的方面转型。这样的快品牌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累积成为强势品牌,而且还能保持住作为一个强势品牌的位置。


袁岳
 真快 之道 品牌

扩展阅读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想通过抖音打造长期品牌的人,同时想在内容平台上赚到钱,应该怎么做呢? 普通人只有看到高收益高增长,才愿意玩命儿地猛干。 抖音智能投放有两个规则,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在抖音投放经验丰富以后,会觉

  作者:mys5518详情


雀巢多品牌视频攻略   2023.05.09

你可能没听说过超级能恩3奶粉,但一定听说过雀巢;雀巢营销人常有类似的尴尬,大品牌已经赫赫有名了,子品牌还默默无闻;大品牌可以玩转社会化媒体微电影,创新点子一箩筐,但是子品牌怎么创新营销,如何凸显自己

  作者:李欣详情


“提高医疗水平,造福千万家庭”——当我读到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对北京新兴医院的题词时,我惊讶不已。因为我想,吴老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后果,毕竟新兴医院争议很大。但我又想,吴老

  作者:李名梁详情


对建材家居店面来说,只展示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是快消品,只通过刺激消费者的眼球就够了,而是还要给消费者更多的品牌“体验”,让消费者在店面内选购产品时,能充分感受到品牌的内涵,对品牌产生信心。这就

  作者:贾同领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