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捐杂税不消,房价拐点难现

 作者:叶扩    90

3月8日晚间,王超斌等10位全国政协委员连夜《关于减少政府收费环节遏制住房价格上涨的建议》的提案提交给全国政协。此前众委员向十多家媒体公布了提案内容和调研结果,他们在提案中提出,目前我国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从供给的角度看,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房开发过程中政府收取的税费环节过多,造成房地产开发成本过高。(《北京青年报》3月9日)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10位委员的提案戮破了中国楼市可怕的这层“画皮”——委员调查显示,一些地方在住房开发过程中政府收取的税费多达50余项,涉及25个部门,这些成本约占到房价的15%至20%。在这些税费中更不可思议的是还要收取不可预见费,可见苛捐杂税何其多;更是揭开了中国楼市里的那坛“酱缸”——权力经济化、部门利益化何等猖獗。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人说鬼话。”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似乎深谙其中的奥妙,人面前承诺尽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让房价不要涨得过快,人背后却依然故我,楼市中的苛捐杂税照收不误。更有甚者,面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时,却故意“打太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是跟房地产商使个眼色,略微降一点价格“安抚人心”,间或再制造多一些“烟幕弹”,让人感觉调控已收成效,可以适时收兵了。而心里面却又嘀咕着、盘算着部门利益的“小九九”——他们才不管老百姓能不能买得上房子,反正自己不用为房子发愁,反正年终奖金不用愁,相反一些公务员还磨刀霍霍炒房子。实际上,这若干年间,之所以房价扶摇直上,虽经中央多次调控而岿然不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合谋有极大关系。低价征用土地,低廉工资的民工建造的楼盘,摇身一变贴上了底层民众高不可攀的房价标签。在这摇身一变时,高额的利益随着红包和回扣流入到土地贪官手上,随着房奴的形成壮大,鼓足了房地产商的腰包。地方政府的GDP贡献,在普通老百姓无法面对的房价面前,过多地倚仗于房地产——提案中披露,一些地方财政收入30%至50%来自房地产业;房地产商则通过不断推高房价,力图在最短时间内使其利益得到保证。那么,正是这种权力经济化、部门利益化的思想,导致了权力过度介入房地产开发的经济活动,并在陈旧的路径依赖和扭曲的政绩观的指引下,加重了房地产商的建房成本和经营压力,进而推高了房价。由此可见,房地产商其实也是其中的利益受损者,他们替人背着黑锅,只不过他们把高昂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用委员的话说,“开发商把这些政府的收费,加入了房价里。埋单的实际上还是消费者。” 毫无疑问,在这场房地产的利益博弈中,最被动的、最终受损害的是广大民众,其次就是政府公信力和亲民形象被抹黑,还有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受到地方和开发商的忽悠和戏弄。

  一语道破,当政府一旦异化为利益主体时,那么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一些地方官员就会迷失心智,丧失官德,甚至走火入魔,为一已之私,可以搜刮民脂民膏,贪污腐化走上犯罪之路。那么体现在楼市正是如此,苛捐杂税不清除,楼市贪腐不消,权力经济化的“魔爪”不斩断,则中国楼市将永无宁日,房价必然会高企不下,难以走向理性的常态的“拐点”。

 苛捐杂税 不消 拐点 房价

扩展阅读

前几天,一位多次听我讲课且有心的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给我发来短消息,说:张老师,我看到2009年7月28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发表了谢群松先生(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的文章“物业税改革并非抑制

  作者:张健详情


年近六旬的刘晓庆悄悄走进了电视剧《徐悲鸿》剧组,饰演徐悲鸿第一任妻子蒋碧薇。据悉,这是一个从19岁少女演到50多岁的大跨度角色。刘晓庆曾经也以高龄扮演过少女武则天,面对各界质疑刘晓庆对自己的演技很有信

  作者:张健详情


前几天写了《不同城市的房产价格差异》,指出房地产市场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amp;Oslash; 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amp;Oslash; 不同区域、不同规

  作者:张健详情


车子与房子,城市生活的两大炫耀品。车价年年降,房价年年涨,看似不同的路数,实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先说说异曲。车价,与其残值成正比;房价,则与其残值成反比。残值,产品生命周期内余剩的使用价值。新车,5年后

  作者:叶敦明详情


 房价疯长的现象,全国人民都是看到和亲身体验到的,能够控制房价疯长的职能部门和能够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部门也是知道的,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不断地涨呢?  是管不住吗?我认为:不可能管不住的!中国共产党

  作者:刘先明详情


三、虚拟经济没惹祸大体上说,经济学有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两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劳动价值理论属于前者,而边际分析属于后者。与邓公的处事风格如同一辙,边际效应分析法也奉行“不争论”信条,它的潜台词是:既然一物

  作者:陈江淮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