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雪灾的影响有多大

 作者::乔新生    226

  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中国迎来了2008年。作为中国经济的“温度计”,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有人猜测,这场发生在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会不会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变数?中国股票市场交投冷清的局面,会不会预示着中国经济将进入寒冷的冬天?

  的确,在持续将近一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之下,发生在春节前夕的这场大雪,似乎给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但是,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中国经济持续调整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奏。

  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投资、高出口增长模式,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高投资带来的高损耗、高出口带来的高污染,给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已经气喘吁吁,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原动力。

  从2007年开始,中央政府已经有意识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些城市已经打出了休闲旅游的旗帜,希望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一些地方政府则在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拉动本地经济。

  这些努力初见成效,但是带来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在房地产领域,由于实行了高投入、高消费的发展模式,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严重地影响了普通居民的住房需求。在刺激消费的政策引导下,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从利率的调整,到汇率的变动;从价格直接干预,到增加税收品种。总之一句话,中央政府意识到了刺激消费的重要性,但是对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副作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采取坚决措施实施宏观调控。

  其实,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如果只有一个要素发挥作用,其他要素没有协调联动,那么,经济增长同样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在西方一些国家,除了实行高投入、高价格、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之外,无不千方百计地发现经济的新动力,并且通过外交、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譬如在美国,经济的发展始终依赖消费需求。在工业化国家向信息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及时将军用产品转化为民用产品,不但培育了经济增长点,而且创造了新的消费模式,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投资、出口型国家向消费型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充分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在刺激消费的同时,应当采取各种手段引导消费,培养新的消费市场。如果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以此来引导投资、增加进口,刺激消费,那么,最终有可能在供求相对平衡的情况下,推动价格短时期上涨。

  中国当前供需矛盾虽然存在,但是整体而言并不突出。在某些环节、某些商品之所以价格快速上涨,原因就在于,中国出现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由于货币流动过快,而某些商品在供应环节出现了短暂的不足,所以,引发了消费恐慌。而消费价格的不断上涨,更进一步刺激了通货膨胀。所以,在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同时也要看到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国家在解决经济转型中存在问题时,采取了转移矛盾的方式,利用国际市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通俗地说,在经济“发动机”轮流工作的过程中,如果经济出现了短暂的停滞,他们会通过国际市场,调整汇率、改变国际贸易规则,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当所有这些手段都不能立即奏效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悍然发动战争,通过战争刺激需求,并且通过战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但是在从投资型、出口型国家向消费型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点火器”,也需要启动经济发动机的原动力。

  在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所谓的“破窗理论”,它是指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停滞时,可以通过破坏性的或者负效益性的政策和手段,刺激本国经济增长。“破窗理论”只是一个经济学比喻,其形象性远远大于逻辑性。当一个国家经济资源流动速度放缓的时候,增加某种新变量,可以促使该国的经济资源加速周转。所以,在经济发展或者增长模式调整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可能要远远大于负面影响。虽然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遭遇暂时的困难,但由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由于政府的介入而发生了变化,在某些领域经济增长的速度会突然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会被重新“发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2008年南方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非但不会带来根本性损害,恰恰相反,由于整个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发现了经济增长中的不足,从而加大投入,生产出新的产品,因而整个经济发展速度会更快。

  1998年中国南方遭遇的洪涝灾害,2003年中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都充分说明,在经过短暂的挫折之后,中国的经济仍然会表现出强劲的动力。

  中国当前所面临问题,不是增长不足的问题,而是增长模式转型的问题;不是供应不足的问题,而是通货膨胀的问题。增长不足需要政府增加投资,增长模式转型则需要政府及时宏观调控,防止消费增长的同时,投资、出口速度放缓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供应不足是一种绝对的短缺,而通货膨胀则是一种相对短缺。供应不足需要开足马力增加生产;而通货膨胀则需要政府减少货币的发行,从而保持市场供需平衡。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能力,但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也不容小觑。从整体而言,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现在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明确的规则,使市场交易更加规范有序。但是,从中国所处的大环境来看,政治问题可能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果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实现国家的统一,那么,中国经济发展永远处于失衡的边缘。所以,中央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自然灾害、经济转型乃至战争,所有这些都叠加在一起,构成了2008年中国经济的主色调。悲观主义者可能会怀念过去那种混乱但飞速发展的年代,而乐观主义者则会在中国经济的调整中看到光明的未来。当今中国不缺乏资源,缺乏是公平配置资源的民主体制;中国的经济不缺少发动机,但缺少起动发动机的强大原动力。只要在保持投资、出口增长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那么,不但会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能直接提高国民的福利,从而实现改革开放的终极目的。

  在这个历史转型时刻,我们当然希望万事如意。但是,经济发展的特点就在于,任何一个社会变量的增加,都会改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我们现在有了正确的方向,只不过在经济发展的高速路上,出现了超速现象,在某个路段中国的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市场经济,并且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创建资源公平配置的法律机制,那么,中国的经济还会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放思想不是盲目蛮干,解放思想是在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同时,寻求社会共识,进而凝聚共识,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在多元化时代,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会出现抵制行为。但是,只要政府增加信息供给,建立一种社会利益谈判机制,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将政府主导的改革彻底变为公民主导的改革,那么,中国还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总而言之,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依然存在,关键是政府要下定决心,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原动力。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和讯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85650876 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有多大 雪灾 多大 有多 我国 影响

扩展阅读

厂家的渠道建设,就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的通达路线。渠道的三类组成模块:一是厂家业务人员,二是经销商,三是零售终端。最终的动销,还得是体现在零售终端上。常规的搞法,是厂家通过业务人员抓经销商,经销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在网络视频、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的入口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搜索和门户,即时通讯、垂直网站、导航网站、视频网站、微博、SNS、微信、App等等都在构建新的入口。这

  作者:李欣详情


民营医院在中国的发展历经10年了,当我们对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进行历程回顾时,我们似乎无法真正快乐起来。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梳理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我们似乎完全可以看到民营医院发展的风雨飘摇与动荡不安。但

  作者:李名梁详情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长期研究与咨询的经历表明,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大环境总体良好。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瓶颈制约。从外环境看,社会对民营医院的不理解,老百姓对服务质

  作者:李名梁详情


加息对股票的影响   2023.03.28

说明:最近由于家里添丁,所以博克的更新速度有些放缓,我将尽力挤时间多写些文章,以回报一直支持我的广大博友们。央行宣布加息0.27,许多投资者非常担心,不知道对大盘到底会有多大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加息对

  作者:冯涛详情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速度加快、广度加宽、程度加深,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也随之呈现全方位

  作者:陈琦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