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转型从哪里起步?
作者:杨云龙 294
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传统服务业,正在经历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复制、整合以及技术手段成为其走向现代的三种手段。
如果说2000年到2005年是新兴服务业崛起的几年,那么刚刚过去的两年绝对是传统服务业重放光彩的两年,无论是2006年的如家上市,还是到去年有着183年历史的全聚德登陆创业板,传统的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开始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而且这不是几个企业的成功,而是众多传统服务企业的成功,同为消费者服务企业的百丽、橡果国际的海外上市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7天、一茶一坐、汉庭、重庆小天鹅、车盟、爱康等消费者服务企业也都获得了大额的投资。传统服务业的复苏表明中国正在迎来自己的服务经济时代。
内忧外患下传统服务的转型
从全球的经济走势来看,整个世界正在从工业型经济蜕变成服务型经济,引发了营销重点的转移——由产品导向转为服务导向。目前,美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达到80%,欧洲为60%以上,印度为51.2%,而中国大约为40%。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对于解决就业、激活消费、拉动内需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美国经济是个很好的例子,发达的服务业支撑了就业率,使国内消费持续旺盛,推动了美国经济长期发展。如今,美国的商业明星不再是通用汽车、美国钢铁公司等昔日“制造业大王”,取而代之的是沃尔玛、花旗银行、高盛集团、星巴克及Google、雅虎等服务型公司,而这些企业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核心技术。
尽管中国服务面临着整体增长并不乐观,在GDP中所占份额也偏低,而且传统服务比例过多,新兴服务业才刚刚起步等内忧,但外患更不容忽视。
据了解,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据统计,目前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领域,是国际产业转移重点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移,不仅是必然趋势,也更为迫切。虽然凭借低廉的人力成本,“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但中国制造对能源的高度依赖性,正成为影响其持续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产业链的低端苦苦挣扎,知识产权和反倾销等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障碍。
而就在中国服务业还处于懵懂期,似醒非醒之时,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巨头,却早已经盯上了中国这一潜力无限的服务大市场。
日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如果中国能完全开放服务业市场,那么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总额将激增至670亿美元。即使不完全开放,届时,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总额也能增长至150亿美元。其潜台词无非是:中国快快全面开放服务业吧!
不久前,希尔顿酒店集团、德意志银行房地产业务下属机构RREEF、私募基金汉鼎亚太联合宣布,将共同在中国投资20余家服务型酒店的消息,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信号。而无论如何,面对“内忧外患”,“中国服务”都必须接过“中国制造”的接力棒,在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价值链,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中国的传统服务业开始了自我转型,尽管依旧是在从事传统服务行业,但是在商业模式上已经脱胎换骨,现代的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结合,使得如家、携程这些企业在传统服务行业迅速脱颖而出,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其他企业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
同样,更为欣喜的是,以沈南鹏、江南春、丁磊、李彦宏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新型本土企业家群体已经出现,他们超越科技,关注商业模式的复制与创新,带动这次传统服务业的转型浪潮。
复制、整合以及技术构成转型“铁三角”
如果说新兴服务业的转型主要靠商业模式的创新、制造业更过依靠延伸价值链的话,那么传统服务业的转型更像是一个自我的全面升级,复制、整合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传统服务业转型的三个法宝。
在传统服务行业内,服务品质往往是层次不齐的,有时候品质高低甚至仅仅取决于服务者个体的素质。一方面这是技术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因为不能实现大规模、可复制的标准化优质服务,所以很多传统的服务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各类投诉也比较多。“用制造业的标准来做服务行业”,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严格规范服务流程,按照现代管理手段改进服务质量,使服务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标准。
比如,如家的CEO孙坚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将如家从产品提升到产业,这就意味着不仅关注怎样改善客房设施来满足客户需求,还要研究如何快速复制、从地区到全国布局。过去的传统服务业大多行不成规模,构不成产业,百年老店终究还是集团企业,复制连锁是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必走的一步。这一类的企业也是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如家、新东方便是典型。
零售+网络、餐饮+物流、物流+金融……传统服务业的异业整合趋势正在凸显,携程就是例子,当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之后,一个新的蓝海也就随之而来。
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难以被传统服务所满足的时候,异业整合就必然要出现,形成新的服务,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现在,异业整合已经由最初的简单的捆绑或者组合的营销,渗透到产品、直至产业模式,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企业不断丰富着产品的物理功能和精神内涵,它以终端客户为起点,以立体营销为引擎,打开了行业界限和组织界限,实现企业的全面创新。
正如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去10年是研究怎么把企业内部的墙推倒,未来10年是研究怎么把企业之间的墙推倒。”作为一种营销思想上的创新,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异业整合已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所青睐。
在传统服务业快速兴起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支撑这次变革的根本因素——技术推动。正是先有了互联网的方兴未艾,才有了今天传统服务业的再次兴起,技术的推动力使得传统服务业能够快速向现代服务业过渡,无论是苏宁电器的快速扩张,还是携程异业整合模式的成功,其背后都有着强大的IT系统和互联网的支持。
技术同样带来了传统服务业管理上质的提升,标准化、产业化能够在传统服务业中实现,外包更加将传统服务业从作坊式的小店经营带向了国际化。
更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孤立强调复制、整合以及技术推动的某一点,这三种变革力量并非是孤立存在于某个成功的企业之中,而是三个必备的条件,缺一不可,它们合力构成传统服务业重新崛起的基础。
如果说2000年到2005年是新兴服务业崛起的几年,那么刚刚过去的两年绝对是传统服务业重放光彩的两年,无论是2006年的如家上市,还是到去年有着183年历史的全聚德登陆创业板,传统的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开始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而且这不是几个企业的成功,而是众多传统服务企业的成功,同为消费者服务企业的百丽、橡果国际的海外上市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7天、一茶一坐、汉庭、重庆小天鹅、车盟、爱康等消费者服务企业也都获得了大额的投资。传统服务业的复苏表明中国正在迎来自己的服务经济时代。
内忧外患下传统服务的转型
从全球的经济走势来看,整个世界正在从工业型经济蜕变成服务型经济,引发了营销重点的转移——由产品导向转为服务导向。目前,美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达到80%,欧洲为60%以上,印度为51.2%,而中国大约为40%。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对于解决就业、激活消费、拉动内需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美国经济是个很好的例子,发达的服务业支撑了就业率,使国内消费持续旺盛,推动了美国经济长期发展。如今,美国的商业明星不再是通用汽车、美国钢铁公司等昔日“制造业大王”,取而代之的是沃尔玛、花旗银行、高盛集团、星巴克及Google、雅虎等服务型公司,而这些企业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核心技术。
尽管中国服务面临着整体增长并不乐观,在GDP中所占份额也偏低,而且传统服务比例过多,新兴服务业才刚刚起步等内忧,但外患更不容忽视。
据了解,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据统计,目前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领域,是国际产业转移重点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移,不仅是必然趋势,也更为迫切。虽然凭借低廉的人力成本,“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但中国制造对能源的高度依赖性,正成为影响其持续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产业链的低端苦苦挣扎,知识产权和反倾销等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障碍。
而就在中国服务业还处于懵懂期,似醒非醒之时,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巨头,却早已经盯上了中国这一潜力无限的服务大市场。
日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如果中国能完全开放服务业市场,那么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总额将激增至670亿美元。即使不完全开放,届时,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总额也能增长至150亿美元。其潜台词无非是:中国快快全面开放服务业吧!
不久前,希尔顿酒店集团、德意志银行房地产业务下属机构RREEF、私募基金汉鼎亚太联合宣布,将共同在中国投资20余家服务型酒店的消息,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信号。而无论如何,面对“内忧外患”,“中国服务”都必须接过“中国制造”的接力棒,在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价值链,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中国的传统服务业开始了自我转型,尽管依旧是在从事传统服务行业,但是在商业模式上已经脱胎换骨,现代的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结合,使得如家、携程这些企业在传统服务行业迅速脱颖而出,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其他企业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
同样,更为欣喜的是,以沈南鹏、江南春、丁磊、李彦宏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新型本土企业家群体已经出现,他们超越科技,关注商业模式的复制与创新,带动这次传统服务业的转型浪潮。
复制、整合以及技术构成转型“铁三角”
如果说新兴服务业的转型主要靠商业模式的创新、制造业更过依靠延伸价值链的话,那么传统服务业的转型更像是一个自我的全面升级,复制、整合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传统服务业转型的三个法宝。
在传统服务行业内,服务品质往往是层次不齐的,有时候品质高低甚至仅仅取决于服务者个体的素质。一方面这是技术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因为不能实现大规模、可复制的标准化优质服务,所以很多传统的服务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各类投诉也比较多。“用制造业的标准来做服务行业”,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严格规范服务流程,按照现代管理手段改进服务质量,使服务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标准。
比如,如家的CEO孙坚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将如家从产品提升到产业,这就意味着不仅关注怎样改善客房设施来满足客户需求,还要研究如何快速复制、从地区到全国布局。过去的传统服务业大多行不成规模,构不成产业,百年老店终究还是集团企业,复制连锁是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必走的一步。这一类的企业也是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如家、新东方便是典型。
零售+网络、餐饮+物流、物流+金融……传统服务业的异业整合趋势正在凸显,携程就是例子,当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之后,一个新的蓝海也就随之而来。
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难以被传统服务所满足的时候,异业整合就必然要出现,形成新的服务,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现在,异业整合已经由最初的简单的捆绑或者组合的营销,渗透到产品、直至产业模式,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企业不断丰富着产品的物理功能和精神内涵,它以终端客户为起点,以立体营销为引擎,打开了行业界限和组织界限,实现企业的全面创新。
正如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去10年是研究怎么把企业内部的墙推倒,未来10年是研究怎么把企业之间的墙推倒。”作为一种营销思想上的创新,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异业整合已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所青睐。
在传统服务业快速兴起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支撑这次变革的根本因素——技术推动。正是先有了互联网的方兴未艾,才有了今天传统服务业的再次兴起,技术的推动力使得传统服务业能够快速向现代服务业过渡,无论是苏宁电器的快速扩张,还是携程异业整合模式的成功,其背后都有着强大的IT系统和互联网的支持。
技术同样带来了传统服务业管理上质的提升,标准化、产业化能够在传统服务业中实现,外包更加将传统服务业从作坊式的小店经营带向了国际化。
更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孤立强调复制、整合以及技术推动的某一点,这三种变革力量并非是孤立存在于某个成功的企业之中,而是三个必备的条件,缺一不可,它们合力构成传统服务业重新崛起的基础。
从哪里 服务业 起步 转型 哪里 服务
扩展阅读
烟酒店,从服务大客户到服务散客 2025.07.23
越小的老板,越是着急,越是喜欢一步到位,一听过程动作就烦。一步到位的背后,主观上认为生意就是简单的,左手进右手出,赚个差价嘛。的确,在某些行业的某些阶段,这简单操作也能做,但这只是阶段性的,将简单操作
作者:潘文富详情
企业设计: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手术 2025.04.16
企业设计: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手术刀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数字化转型从流程再造开始的原因在于,流程是企业的核心骨架,直接影响效率、协作和数据质量。以下是关键原因及其逻辑:1.
作者:王韵壹详情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难? 2025.04.08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难?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中小企业转型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复杂问题,其背后涉及内外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关键原因是:一、 资源瓶颈资金短缺 多数中小企业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2025.04.07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并非单纯引入技术工具,而是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实现从战略到执行的全方位变革。其核心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2025.03.31
企业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和创新业务流程,实现企业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从而提升效率、创
作者:王韵壹详情
中小企业陷入价格战,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2025.03.24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我要发布需求,请点我!
管理文库分类
最新发布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17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22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1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14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1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11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4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16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