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繁荣大文化的区域分析
作者:姚大球 251
从古至今,文化始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格局成为固定的规律。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其间经济与文化的兴衰,这两种关系是捆绑在一起的。
当今的社会形态,无疑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各种新文化、新思潮都出现了,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与威胁作用。尤其是西方一些“前沿”文化被传播到我们国内,似乎没有丝毫水土不符,而且蔓延的速度让人吃惊与担忧。染彩色头发与穿烂牛仔衣服的现象成为时尚,而中国的国服中山装在博物馆才能找到,偶尔看见穿旗袍和唐装人物,也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与特定的日子用来点缀。陷入这种尴尬局面也不能说是一种“崇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人能够很快适应新鲜事物,不会落伍,紧跟时代步伐,能够把“外国人在中国挣我们的钱”给理解成“招商引资”,这就是思想上的解放。
在文化界普遍感到担忧的时候,呼声四起,“拯救传统文化,不能忘记根本”等等。有些年轻的父母把培育子女学习拉丁舞的投资转向学习书画,学习二胡,学习古筝;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保护自然文化遗产;说好普通话,写好方块字;成立多种学术研讨机构,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等等一系列积极因素,让我们民族的财富得到有力的捍卫。这些观念并不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任何冲突,多种文化的交融与汇合更有利于交流和互补。
受经济基础、人文环境、民俗习惯、政策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差异化很大。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在大力倡导发展与繁荣民族文化,出台建设文化省市的政策,一些文化产业也随之产生。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繁荣起到主导作用。
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才能真正拉动消费,经济的多元化,促进消费多元化。各级文化组织和产业往往因经费不足而影响工作开展,只能求助于企业来赞助,才能维持现状。地方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收入高了,才有多余的钱去考虑对精神文化的投入。目前,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飞快提高,尤其是沿海一些发达省份,人们对文化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多。一方面是生活节奏和就业压力带来的“补习”,“充电”热潮,另一方面是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而促进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这中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购买一些文化产品或者花木来装点居室和办公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和人的气质;盛世收藏,是当今社会形态的一大明显特征,一些投资性收藏大大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与稳定。收藏者既有专家、学者,也有管宦、商人和百姓、学生,其中有内行,也有外行,目的都不竟相同。这种种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都取决于经济实力。
人文环境
一个地区的人文资源是价值观的体现。区域内名人辈出,对后代的影响非常直接。一些书画名人的故乡往往会一直有同一方面的后生涌现,而且区域内这个方面的市场也十分活跃。这种对名人的忠诚度和荣誉感,无形中培育了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培育了一个潜在的文化市场。因此,多年来,一些地方大力挖掘人文资源,开发旅游和与之相关的文化市场,以至这种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民俗习惯
民俗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一贯传承的、固定的文化,而且延续不变,并能够得到人民的自觉尊重和法律保护。民俗习惯是公认的文化模式,一直维持着稳定的、极具特色的文化市场。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俗文化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非主流的文化市场,被广泛传播到本民族之外甚至世界各地。民俗文化已经成为硬性的品牌文化,有无限商机,是区域文化市场的天然资源。
政策干预
政府在文化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方面起到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在大环境下,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文化市场形成与发展。地方的文化氛围浓厚了,同样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政府要善于发现文化的商业机会,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文(或名人)效应,为文化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目标,大力促进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和民俗艺术节,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文化,创造与嫁接时代文化。
其他
繁荣区域文化需要更多方面的力量,也需要人们自觉、主动地去接受文化和文化产品,培育审美情趣,提高市民素质。繁荣本土、区域、传统文化,不是抵制外来文化,文化需要活力,需要时代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既要发展民族的,也要接纳外界的。这样,文化才会被注入新的力量,在发展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

扩展阅读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7:究竟什么 2025.02.18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企业文化力是陋习的克星 2025.02.18
习惯势力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正所谓陋习不破,文化难立。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一旦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内化,就是会形成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
作者:邓正红详情
企业文化≠企业软实力 2025.02.18
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amp;软实力amp;(Soft Power)概念以来,国人广泛关注。在十七大报告中,软实力以amp;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mp;的表述形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还包括am
作者:邓正红详情
企业文化追求企业与员工价值共享 2025.02.18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信息化孕育新的企业文化 2025.02.18
资源是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的第二大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基本生存的根本保障。纵观企业未来生存,虽然核心生存目标超越基本生存,但是,追求核心生存目标必须立足于基本生存对资源的持续整合,也就是说,整合资
作者:邓正红详情
企业文化,提速器的灵魂部位 2025.02.18
在我的研究领域,企业文化项目是初涉猎,但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却有些时日了,企业文化给企业能带来什么?我比较推崇这种说法即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态度。因为这个概念解释包含了一
作者:史为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引进非酒类商品之前的 30
- 2网络营销惊喜无限源于 31
- 3清扬《无懈可击之美女 27
- 4中华牙膏“相约星期兔 23
- 5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19
- 6资生堂网络营销之恋 21
- 7杰士邦日全食营销,雷 19
- 8兰蔻小黑瓶掀起全球基 23
- 9微博营销,微力炸弹震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