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出路在于克服弱势发挥优势

 作者:寇北辰    543

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只有克服弱势,发挥优势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国有企业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虽然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已经30余年,但从业者普遍存在首选进入国企的想法,为国有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也是其他类型企业不具备的向心力。二是资源优势,国有企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在资源供给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资源稀缺性产业和垄断产业中,这给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保障。三是政策优势,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会优先考虑、重点考虑,因此具有较大的政策优势。四是规模优势,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与其他类型企业相对比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五是政治优势,国有企业大都设有党群机构,帮助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观念,疏导和提升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使之通过学习获得提高,这种优势是国有企业最独特、最重要的优势。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有如此多的优势,但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表现在国有企业的弱势上。首先相当一部分从业者到国企是为了舒服地混子日,既不懂经营也不愿奉献,这是生产经营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国企业的第一个弱势。其次,国有企业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不适合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国有企业的第二个弱势。再次,国有企业人际关系复杂,从业人员背景复杂,选人用人机制过于传统,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从而形成了第三个弱势。最后,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使命,因此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这是导致国有企业不能快速发展的第四个弱势。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企业具有任何类型企业无可比拟的制度、资源、政策、规模和政治等方面的巨大的优势,同时也有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国有企业的弱势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问题上而不是国字问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出路在于克服弱势,发挥优势。只要转变观念,发扬主人翁的奉献精神,制定工作标准,实行竞争上岗,按劳分配,就会把弱势变为优势,让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如果国有企业能够克服弱势,发挥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定具有巨大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只要人人献一份爱心,人人强一份责任心,我国的国有企业肯定能搞得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定是越来越宽阔!

寇北辰
寇北辰寇北辰,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寇北辰先生,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著名管理学家、教育学家、经济学家、五行管理学创始人,现任中国农大MBA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巨鹏企业总裁
 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 克服 出路 弱势 国有 在于 发挥 优势 快速 我国 发展 企业

扩展阅读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2025年6月5日—6月8日,姜上泉导师为6家食品企业的80多位经管人员赋能第25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4天2夜工作坊。6家食品企业由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带领销售、技术、采购、生产、质量、财经

  作者:姜上泉详情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的系统法则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商业世界中,诺基亚的陨落与苹果的崛起形成了戏剧性对照:前者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轰然倒塌,后者用一部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帮助中小企业确定发展方向作者:企业设计专家导师盛战咨询公司董事王韵壹先生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设计系统化构建解决方案,可以从商业模式重构、组织能力升级、资源整合创新三大维度切入,结合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手术刀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数字化转型从流程再造开始的原因在于,流程是企业的核心骨架,直接影响效率、协作和数据质量。以下是关键原因及其逻辑:1.

  作者:王韵壹详情


中小企业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战略计划 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 盛战企服公司董事 王韵壹 中小企业的战略设计不仅必要,甚至可能成为其生存与突破的核心竞争力。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战略设计并非长篇

  作者:王韵壹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